記者9月29日從天津市生態環境局獲悉,2023年,天津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達70.9%。“十四五”以來,天津持續推動海洋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堅持陸海統籌、生態優先、協同護海、強化監管,深入打好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推進美麗海灣保護與建設。
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是全國污染防治攻堅戰七大標誌性戰役之一。天津地處海河流域最下游、緊靠渤海灣灣底,是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的最前沿和主戰場。
天津市生態環境局海洋生態環境處處長高翔介紹,天津抓住入海河流總氮治理、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兩個關鍵,“一河一策”落實總氮治理和管控要求,完成1035個入海排污口排查溯源和分類整治,推進陸海水質協同改善。2023年,天津市12條入海河流保持穩定消劣,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達70.9%,今年上半年改善趨勢持續鞏固,海灣生態環境質量穩步提升。
據介紹,天津市堅持生態優先,推動實施中新生態城臨海新城北堤等16個重點生態修復工程,劃定540公頃遺鷗生態保育區,每年向渤海灣投放各類苗種10億單位,多部門聯合執法清理取締涉漁“三無”船舶,強化海洋生態保護修復、推進美麗海灣建設。
天津還充分發揮京津冀協同發展優勢,推動建立津冀近岸海域聯合保障機制。多個涉海部門在監測預警、海洋垃圾治理、執法協作等方面持續深化協作,鞏固拓展護海格局。
此外,在監管方面,天津於今年9月實施《海水養殖尾水污染物排放標準》,規範海水養殖産業綠色健康發展。建成400噸級海洋環境調查監測船舶,增強海洋生態環境現場監管能力。建設海洋生態環境綜合管理系統,實現海洋環境質量、入海排污口、海洋工程等業務要素“一張圖”管理,進一步提升信息化監管能力。
“下一步,我們將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健全陸海統籌的生態環境治理制度體系,不斷提升海洋生態環境治理能力,推進美麗天津建設。”高翔説。(記者徐思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