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天津 > 正文
2024 09/13 10:28:26來源: 新華網

從活力看潛力丨“地毯之鄉”再“織”新夢

2024-09-13 10:28:26    來源: 新華網
字體:
分享到:

  新華社天津9月12日電(記者王寧)走進天津市武清區崔黃口鎮的新發地毯有限公司生産車間,伴着機器的轟鳴聲,一張張圖案精美的地毯“走”下生産線。工人們全力投入到緊張而繁忙的生産中,一垛垛成品地毯被貼簽裝箱,準備發往世界各地。

  周新亮是這家企業的負責人,64歲的他依然堅持在生産一線。去年公司各類地毯出口額5000多萬元,覆蓋歐盟、日本、澳洲等國家和地區,在鎮裏小有名氣。

  坐落於武清區東北部的崔黃口鎮,擁有超百年的地毯生産歷史,與美國的道爾頓、土耳其的加濟安泰普齊名,被譽為世界地毯産業三大聚集區。

  身處“地毯之鄉”,周新亮從小耳濡目染,從長輩那裏習得了一些地毯製作技藝。參加工作後,周新亮主動申請從鎮裏的行政崗位調往地毯廠上班,跟着老師傅學技術,去外貿公司跑訂單。“那時候,手扎的‘女毯’、刀砍的‘男毯’,是主要産品。”

  周新亮真正開始創業是在1998年。當時,鄉鎮企業改革,周新亮決定下海自己幹。

  參加展會跑市場、不斷改進織毯技術、針對用戶需求推出新産品……回顧自己的創業經歷,周新亮認為,地毯行業面對的是國際大市場,企業在國際競爭中佔據一席之地的關鍵在於與時俱進。

天津市武清區新發地毯有限公司員工在生産車間工作。新華社記者 王寧 攝

  “地毯行業基本上10年一個周期。”周新亮説,從純手工製作到用縫紉機扎,再到3D打印,最初每人每天只能織0.8平方英尺,現在流水線作業,合每人每天100平方米,平均5秒鐘織出一張地毯。

  幾十年來,崔黃口鎮涌現一批像周新亮一樣的開拓者,“織”好一張地毯,成功走出國門。當地逐漸形成了圖案設計、原材料集散、加工製造、物流倉儲等全鏈條集聚優勢。

  崔黃口鎮副鎮長龔建興介紹,全鎮目前共有地毯企業1200余家,每年地毯産量上億張,出口量佔全國的40%、天津市的80%。崔黃口鎮約有2.5萬人從事地毯生産,佔全鎮人口的48%,“一鎮一業”名副其實。

  “同樣一條地毯,我們的銷售價可能比其他地區的成本價還要低。這就是崔黃口地毯的核心優勢。”從事地毯行業30年的天津中冠地毯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建友説。

  近年來,“熱轉印”工藝地毯以價格低、生産速度快等優勢,迅速成為崔黃口鎮地毯的主流産品。然而,由此帶來了同質化、低端化現象,外部環境稍有“風吹草動”,許多企業便遭受直接衝擊。

  崔黃口鎮黨委書記張宏瑛認識到,轉型升級已刻不容緩。“首先,傳統優勢不能丟,要把全鎮1200多家地毯企業擰成一股繩。”他説。

  在全面梳理全鎮産業布局後,崔黃口鎮決定補齊産業鏈短板,鼓勵企業差異化發展。“在鎮裏的支持下,我們計劃新增年加工4萬噸滌綸長絲機織布項目,讓企業在‘家門口’用上咱們自己的材料。”天津安芝金林地毯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方林説。

  同時,崔黃口鎮已與清華大學、中央美院、天津工業大學等高校開展産學研合作,破解企業生産工藝難題,一些新材料、新技術賦予了地毯新功能,已初步獲得市場認可。

織採宮——崔黃口國際地毯文化展覽館。新華社發(採訪對象供圖)

  龔建興介紹,今年以來,鎮裏還組織企業“出海”參加德國漢諾威展會、廣交會等國內外大型展會,達成意向訂單1.3億元,實現了合作共贏。

  不僅如此,崔黃口鎮正在探索産業、消費、文化全面發展。“過去,鎮裏多數企業只做外貿,導致‘地毯之鄉’只有行業認可度,沒有社會知名度。”崔黃口鎮鎮長孫偉説,崔黃口鎮不僅要做地毯生産中心,還要成為消費中心。

  去年10月,崔黃口鎮建成“織採宮——崔黃口國際地毯文化展覽館”,彌補了國內地毯領域專項展覽館的空白。

  在“織採宮”展廳一層,有一塊壁毯格外醒目,它就是我國送給聯合國的國禮“長城”壁毯的小樣,出自天津地毯二廠,其中蘊含着崔黃口地毯匠人的功勞。

  “建一座‘織採宮’,不僅是為了展示歷史,更重要的是面向未來。”張宏瑛説,崔黃口鎮將發揮好“織採宮”的窗口作用,傳承地毯技藝,提供地毯文化體驗,打造地毯文化交流&&,實現以地毯為特色的文旅融合發展。

  許多企業已趁勢開啟了新業務。天津世朗地毯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勇已經嘗到了甜頭。“企業不再局限於做進口貿易,同時也將世界各地的地毯買進來,並面向國內市場提供定制化生産服務,實現了‘買全球、賣全國’。”

天津世朗地毯有限公司員工在整理紗線。新華社發(採訪對象供圖)

  “地毯鋪就了崔黃口鎮的‘出海路’,也凝結了當地百姓的致富夢想。”出生於崔黃口鎮的南開大學濱海開發研究院副院長薄文廣認為,專注一個産業,造福一方百姓,是崔黃口鎮過去幾十年的成功經驗,也是未來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重要基礎。

  張宏瑛&&,站在新的起點,崔黃口鎮將以地毯産業為依託,以産聚才,以文興業,推動各類優質資源融合匯聚,以産業振興助推鄉村全面振興。

  統籌:曹建禮、邵香雲

  海報:馮娟

【責任編輯:馮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