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天津 > 正文
2024 08/02 15:08:24來源: 天津日報

“小老養老老” 智慧+適老——和平區“津芯養老”讓老年人悅享幸福晚年

2024-08-02 15:08:24    來源: 天津日報
字體:
分享到:

  “俗話説:‘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這説明進了三伏天,咱老百姓的飲食就得清淡起來。”

  進入伏天,天氣潮濕悶熱。和平區南營門街道昆明路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裏,涼爽舒適,一場老年人健康知識講座適時舉行。社區聘請專業的養生老師圍繞入伏習俗、三伏食俗、三伏養生進行講解,向大家介紹了冬病夏治“三伏貼”的治療知識和一些養生小妙招。

  講座結束,社區工作者、志願者將愛心蔬菜送給現場的老人,並將蔬果和防暑降溫物品送到了轄區內需要日常入戶探訪照料的162名孤寡和特殊困難老人家中。

  和平區現有居民47.7萬人,60歲以上老年人14.3萬人,孤寡、高齡、失能、獨居等老年人3.3萬餘人,已進入重度人口老齡化階段。近些年來,和平區針對老人佔比高、品位高、需求高,養老習慣身邊、家邊、周邊特點,找準地域小、床位少堵點,直面便利化、友好化、可及化短板,知難破難,着力探索“雙核驅動”新體系,將志願服務核與養老創新核有機結合,以津品、津味、津質為目標,打造“津芯養老”模式,讓老年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悅享幸福晚年。

  和平區作為“全國社區志願者組織發祥地”,35載薪火相傳。“小老養老老”“花甲助耄耋”是一種精神傳承,更成為一種“和平家風”。

  “這麼多年了,每次我心臟病犯病,不管是白天還是夜裏,都是他們兩口子陪我去醫院,他們就是我身邊的活雷鋒。”和平區朝陽裏社區90多歲的路奶奶逢人就豎大拇指,誇讚志願者楊建華、裘孝英夫婦20多年來對自己的照顧。

  新興北裏社區“鑰匙阿姨”蘭長燕當了23年樓門長,兜裏隨時揣着20多戶鄰居家的鑰匙。誰家老人腿腳不方便,蘭阿姨就幫忙代繳個水電費;老人出去旅游了,她就幫忙澆個花、代收個快遞。

  據介紹,十餘年來,和平區“花甲助耄耋”志願服務總時長達到幾十萬小時,成為全市乃至全國知名的志願服務品牌,先後有2220余名志願者為老人提供貼心服務,使1120余名老人從中受益。

  “為確保助老志願常態長效,和平區在此基礎上&&了‘花甲助耄耋’‘愛接力助老志願’等一攬子實施方案,精心設計了志願助老‘連心卡’,為老人提供了看得清、找得到、救得急的服務‘明白卡’,率先在全市實現全區特殊困難老人月探訪率、獨居老人日&&率、失能老人社區幫扶率3個100%。”和平區民政局局長丁華説。

  “智慧化”“大數據”的發展,為老年人的居家養老生活打造了安全閉環,“幫助銀齡”迅捷高效作用凸顯。

  “邢奶奶24小時沒有動地方,打電話也沒接,快去看看。”不久前,和平區8910智慧養老服務&&的“紅外人體感知設備”顯示,新興南裏社區84歲的邢奶奶在家中超過24小時未活動,值班人員多次&&老人無果後啟動應急機制:向社區網格員和社區民警發送報警信息,網格員上門後發現老人處於昏迷狀態,立即與8910&&應急服務隊員將老人送往醫院,隨後社區民警通過公安網絡&&到老人家屬。經過及時救治,老人轉危為安。

  據介紹,8910服務&&(8910諧音“幫助銀齡”)自2010年投入使用以來,為全區2500余戶老年人家庭安裝居家衛士五件套設備(一鍵求助、可燃氣體感知、煙霧感知、人體紅外感知以及通話);通過區、街道、社區三級&&,有效整合社區志願者、網格員,以及燃氣、水電、公安等職能部門開展線下服務,實現了家屬—各養老服務團隊—應急隊員聯動響應;89108910助老服務熱線24小時在線,為老年人提供免費應急服務。

  “‘五件套、三&&、一熱線’打造了‘一公里’為老服務生活圈,用大數據支撐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推進養老服務的規範化、制度化、便捷化、智能化,實現養老服務需求與供給的精準對接。”和平區民政局8910服務&&負責人李豪介紹説,截至7月30日,8910服務&&主動回訪6646次,處理各類報警18047次,提供水電排險、上門攙扶、抬老人上下樓等各類應急服務395次,受到了老年人的一致好評。

  和平區既有高樓大廈,也有老舊小區。老舊小區社區配套陳舊成為老年人居家養老的“攔路虎”。適老化改造穩穩地托起老舊小區老人們的幸福。

  養和裏社區70多歲的王阿姨,隨着歲數越來越大,上下樓成了難題。“扶他靈”項目應運而生,和平區在全區各老舊小區的樓道中安裝近3000套適老化扶手,並配備了防磕碰的防滑條。

  天興裏社區的陳阿姨做了手術後無法獨自上下樓,只能住在醫院旁邊的酒店,陌生的環境讓陳阿姨度日如年。“爬山虎”項目來幫忙,和平區為老舊小區配備了50&爬樓機,幫助老年人實現“&&自由”。

  74歲的柴大爺家中的衞生間原來有30厘米&階而且是蹲廁,“‘方便’起來一點都不方便”。和平區適老化改造“上門幫”,工作人員敲掉了高&&階,重置了上下水,安裝了新坐便器和安全扶手。這樣的改造讓1300余戶符合條件的老年人家庭擁有一個更加安全、便利的居住環境。

  “為進一步改善老年人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環境,提升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品質,和平區按照‘一小區一策’‘一樓棟一策’‘一家庭一策’原則,精準問需、全面評估,從採光、助力、出行、防滑、安保等方面着手,穩步推進適老化改造工程。”和平區民政局養老科科長田超群説。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完善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産業政策機制;優化基本養老服務供給,培育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健全公辦養老機構運營機制,鼓勵和引導企業等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推進互助性養老服務,促進醫養結合;改善對孤寡、殘障失能等特殊困難老年人的服務。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讓老人滿意的服務,不僅需要真切的情懷,更需要長久的堅持。儘管在為老助老服務道路上還面臨許多挑戰,和平區將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持續擦亮‘津芯養老’服務品牌,以黨和政府的民生厚度、政策溫度、舉措力度,讓全體老年人都能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和平區副區長邵將説。(記者 宋德松)

【責任編輯:馮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