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天津 > 正文
2024 05/06 10:43:42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天津工會“零距離”解民憂:“我和一線勞動者在一起”

2024-05-06 10:43:42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字體:
分享到:

  在熱鬧的建築工地搭建一場“交心會”,工會幹部與建築工人圍坐成圈,大家你一言我一語互訴心聲,氣氛熱烈;在街頭巷尾搭建“流動服務站”,工會幹部換上工裝為戶外勞動者送上暖心服務……一場場聽民聲、察民情、紓民困、解民憂、暖民心的“零距離”服務,持續在天津的大街小巷展開。

  2023年4月,天津市總工會啟動實施“我和一線勞動者在一起”工作制度(以下簡稱“在一起”工作制度)。一年來,天津各級工會幹部深入基層一線,主動“進群入群”,當好勞動者的“貼心人”“娘家人”,幹部群眾在點滴交心中畫出最大“同心圓”。

  “我們給工會幹部當老師”

  在繁忙的工地一角,工人們身穿反光背心,正忙著綁扎鋼筋,動作熟練而有力。幾位“新人”一邊認真學習綁扎技巧,一邊與工人拉家常。

  2023年10月底,這場別開生面的“交心會”發生在中建三局華北公司承建的天津市環湖醫院原址改擴建工程工地。天津市總工會的幹部一行戴上安全帽、手拿鋼筋扎絲鉤,在建築工地與工人“做一天同事”,同時了解施工現場安全生産情況。

  工會幹部分成幾組,有的跟著經驗豐富的管理人員學習項目管理方法,有的則彎下腰、跟著師傅們一起研究鋼筋排距是否符合規范。

  “這是我們頭一回給工會幹部當老師!”一位工友樂呵呵地説道,“他們雖然動作生疏,但很快就掌握了要領,我們一起綁鋼筋,互相説著工作中的趣事,很快就熟絡起來。”工會幹部和工人們從飲食起居聊到工作出行,又向一線工人普及工會職能以及可享受的福利。

  在天津市總工會的指導下,環湖醫院改擴建工程的267名工人加入屬地街道天塔街道的工會組織,每人還擁有了一張工會會員卡,其中包括大病救助、重病住院關愛、會員卡保險等諸多保障功能。

  “我們不斷叮囑大家:有困難,記得找工會。”環湖醫院原址改擴建工程項目黨支部副書記柴茹説。

  這句話不僅僅是一句口號,更是所有職工的一份依靠。環湖醫院原址改擴建工程項目後勤主管郭季説:“我們加入這個‘溫暖大家庭’後,工會組織了多次慰問活動,為大家送來生活必需品,還經常普及電信詐騙、勞動法等知識,把關愛送到大家的心坎上。”

  為更好地打通聯繫職工群眾的“最後一公里”,天津市總工會研究出臺《關于建立“我和一線勞動者在一起”工作制度的實施意見》,提出領導幹部每月至少拿出1天工作時間和一線勞動者在一起,開展宣講、走訪、維權、交友、解難、勞動等工作。

  “真正做到‘在一起’,就是要做到設身處地,想職工之所想,急職工之所急。”天津市總工會副主席、黨組成員密松説,解決好職工群眾心頭上的急事,長此以往,職工群眾自然會想著工會這個“娘家人”。

  “工會幹部把我的事當成自家事辦”

  清晨5點,51歲的王德勝準時離開溫暖的住所,來到天津市和平區小白樓街道保潔隊驛站,換上鮮明的制服,配齊清掃工具,開啟一天的工作。作為該街道保潔隊隊長,他分管著近5000平方米區域的保潔任務。

  “現在居住環境好了,休息得好,工作起來也更有勁兒。”長年累月戶外工作,王德勝的皮膚略顯黝黑,但幹起活來卻幹脆利索。

  30多年前,王德勝從山東老家來到天津務工,從事城市街道清掃保潔工作,無畏嚴寒酷暑,風雨無阻。因工作認真勤懇,2020年,王德勝以外來務工優秀代表身份被評為天津市勞動模范。

  王德勝所工作的小白樓街道,是天津市最繁華的地區之一。為了節約生活成本,王德勝一家三口常年蝸居在單位宿舍裏。

  根據天津市相關政策,作為外來務工勞動模范,王德勝符合申請住房租賃補貼的條件。“可手續辦理需要一定時間,咱文化水準不高,對申請流程一竅不通。”王德勝説。

  天津市和平區總工會在得知王德勝的情況後,第一時間伸出援手。該區總工會勞動模范協會黨支部書記夏淑英成為幫助王德勝的工作專員,協助他快速完成申報。“王德勝全心全意地投身于清掃保潔工作30多年,為我們創造出潔凈、舒適的環境,我們早就是一家人了。”夏淑英説。

  經過2個多月的努力,王德勝終于拿到新房鑰匙,一家三口終于從那間約12平方米的宿舍搬到了一戶50多平方米的房子裏。

  “多虧工會幹部忙前忙後,幫我完成了所有手續,他們真是把我的事當成自家事辦。”王德勝十分感慨,“之後,我更要努力工作,為城市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紓民困、解民憂,王德勝的故事只是其中之一。“在一起”工作制度不僅意味著“身入”基層,更要“心至”職工。天津各級工會幹部借鑒運用新時代“楓橋經驗”與“浦江經驗”,敲門入戶走訪,進群入群交流,跟班跟點作業,與職工群眾同坐一條板凳,同聊一個話題。

  一年來,天津市各級工會幹部共開展宣講近600次,走訪1200余次,交友近3000人,勞動600多次,解決650多個實際問題。

  走進一些天津工會幹部的辦公室,會發現他們都有一本厚厚的工作手冊,上面記錄著調研中的所見所聞。密松説:“以‘自家人’的身份開展工作,工會幹部群體就會增強服務職工群眾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強化工作的貢獻感與服務感。”

  “工會讓我找到群體歸屬感和認同感”

  下午2點,正值午餐和晚餐高峰期的間隔時間,天津市寧河區蘆臺街震新路附近的飯店逐漸閒了下來,但臨近的“小哥驛站”卻開始熱鬧起來。外賣騎手有的在此喝水,有的短暫休憩,有的給手機充電,有的談笑風生……

  “小哥驛站”是天津市寧河區總工會專為服務外賣騎手而設立的休息驛站。驛站內部提供飲水、熱飯、休息、充電、閱讀等上網等一係列服務。“在‘小哥驛站’成立之前,下午特別難熬。尤其寒冬酷暑的時候,根本沒有落腳地。”外賣騎手田宏旭説,“現在有了驛站,我們有了自己的‘加油站’。”

  為了更好服務外賣騎手,2024年2月,寧河區青年騎手協會工會正式成立,全市300余名外賣騎手加入工會。外賣騎手將煙火氣傳遞到千家萬戶的間隙,還能抽空參與工會組織的普法宣傳、職工微心願等諸多活動。

  田宏旭説:“工會讓我從個體找到了群體的歸屬感和認同感。每每參加完工會活動,我都會進一步感受到外賣騎手身份的價值與責任。”

  寧河區青年騎手協會負責人高野介紹,工會意在培育外賣騎手建設城市的“主人翁精神”。不少加入工會的外賣騎手主動維護市容市貌,還積極參與社區志願活動中。

  如今,田宏旭的外賣車上常年備著一把小鏟子,“送餐過程中,碰到街頭小廣告,我會隨手清理幹凈”。

  天津市西青區總工會打造了工會驛站“流動車”,在“流動車”內,微波爐、空調、座椅、冰箱、手機充電器、醫藥箱等設施一應俱全。“流動車”值班員孫毅説:“不少環衛工人、網約車司機等都願意來此打水、歇腳,好多人還在留言簿留言表示感謝,能看出大家是從心裏喜歡。”

  “勞動者在哪裏,工會服務就跟到哪裏。提升最廣大職工群眾的歸屬感、融入感、幸福感,是工會工作的使命所在。”天津市總工會組織部部長陳傑林説。

  當前,天津市各級工會正在推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建會入會工作,加速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融入城市,增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社會責任感。

  “我們還將繼續擴大工作參與面,拉長時間周期線,提高服務時度效,用更‘接地氣’的工作形式,讓工會與職工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幹在一起。”陳傑林説。(記者 宋瑞 實習生 隋福毅)

【責任編輯: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