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天津 > 正文
2024 02/16 10:19:12來源: 天津日報

博物館裏過大年成為新年俗

2024-02-16 10:19:12    來源: 天津日報
字體:
分享到:

  看展覽、品非遺、猜燈謎……春節假期,遊客漫步于我市各大文博場館,學習傳統文化,感受民俗魅力,體會非遺之美。博物館裏過大年成為新年俗,讓中國年更具文化味。

  龍主題展覽吸睛 

  天津自然博物館推出“雲起龍驤——2024龍年生肖展”和“重新發現恐龍”兩個特展。“重新發現恐龍”展覽聚焦恐龍研究中的新變革、新發現、新認識,重新還原了更加真實的恐龍形象,帶領觀眾走進生動有趣的恐龍世界。“雲起龍驤——2024龍年生肖展”以中國龍為主線,分為生肖與龍、辰年話龍、生物與龍共3個部分。展覽將歷史、民俗、自然和天津地方文化有機融合,讓觀眾了解中國龍文化的豐富內涵和美好寓意。

  此外,展覽還設置了很多互動體驗環節。策展人高渭清告訴記者:“拉開墻中的翻翻書,可了解相關古籍,學習先秦龍文化。在‘見圖猜龍’板塊,翻轉木板,遊客需要根據圖片猜出對應的成語。”

  紅色旅遊受追捧 

  春節假期,平津戰役紀念館人流如織,孩子們興奮地摸著廣場上陳列的坦克、火炮,大人們一邊參觀展覽一邊給孩子們講著革命戰爭故事。

  平津館每天提供兩場公益講解,按照觀眾需求,隨到隨講,隨需隨講。館長姚劍波説:“習近平總書記來紀念館視察後,館內遊客明顯增多。我們要繼續加強紅色資源保護利用,講好紅色故事,傳承革命精神,賡續紅色血脈,把這段輝煌璀璨的革命戰爭史講給更多人聽。”

  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從大年初一到初八特別策劃“博物館裏過大年——龍行龘龘振中華”活動,每天到館的前30名觀眾,可掃描活動海報上的二維碼進入答題小程式,在參觀展覽的過程中尋找答案並作答提交。

  民俗體驗歡樂多 

  天津鼓樓博物館推出多項活動。在“策展人面對面——甲辰尋龍之旅”活動中,“國風雅韻——天津戲劇博物館館藏戲曲服飾展”策展人邵紅講解展覽背後的故事,讓在場觀眾領略到中國戲曲服裝的藝術美感和文化內涵。

  天津文廟博物館舉行春節燈謎會活動,燈謎內容涉及人名、文學典籍、四字成語等,吸引過往遊客駐足猜謎。

  大年初一,元明清天妃宮遺址博物館文遺工坊推出“舞龍獻瑞”文化傳承制作體驗活動,由館內教育專員講解舞龍的來歷和不同地方的風俗,帶領青少年通過手工制作龍頭,了解我國民俗文化的多樣性。

  延時閉館受關注 

  作為全市文旅十項暖心行動之一,平津館、周鄧紀念館、天津自然博物館等重點文博場館推出了夜遊博物館係列活動,閉館時間延至每天22時。

  平津館為夜間遊客增加《平津戰役沙盤推演》《新保安圍殲戰》《開國大典》等多媒體演示的播放次數,專門為小遊客延時開放《平津戰役益智棋》互動遊戲體驗。

  周鄧紀念館推出了夜場活動——“佳節納福看展覽 新春勵志憶偉人”紅色故事分享會,講解員通過深情講述,與觀眾分享周恩來、鄧穎超感人的家風故事,讓觀眾感受偉人家國情懷。

  在天津自然博物館,“飛上藍天的恐龍”“蝴蝶派隊”“小象米杜拉”等夜場科普活動讓遊客體會到了不一樣的年味兒,臨近閉館仍有很多觀眾依依不舍。(劉茵)

【責任編輯:張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