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國慶假期,位於天津市西青區的匯愛農莊的農作物陸續成熟。挖紅薯、收玉米……在這片由8個孤獨症和心智障礙者家庭共同發起打造的“星孩農場”,幾位孤獨症青年的“小長假”滿載着收穫的喜悅。
第二十二屆中國國際農産品交易會將於10月17—19日在國家會展中心(天津)舉辦。
2025年天津市“中國農民豐收節”主會場活動23日在北辰區西堤頭鎮曙光水鎮舉行。
活動現場進行了豐收農品展示、農趣體驗等活動,吸引市民游客前來感受豐收的歡慶氛圍。
此次活動通過“主題地鐵+直播+市集”的創新形式,整合三地農業資源,不僅為農交會預熱造勢,更搭建了三地農産品品牌推廣、産銷對接的重要&&。
9月20日,在天津市小白樓音樂廳外廣場,“豐收號”地鐵模型成為市民駐足拍照的焦點。農交會主題地鐵發車暨“舌尖上的京津冀”農産品直播活動在這裡舉辦。
近日,天津市寧河區岳龍鎮的甘薯地裏,紅瑤甘薯喜獲豐收。記者走進田間地頭,記錄下薯農們“豐收的表情”。
金秋九月,豐收的腳步走進千家萬戶。臨近第八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在天津寧河區岳龍鎮,紅薯地裏已經忙得熱火朝天。
大地流彩·2025年全國和美鄉村健康跑活動(村跑)天津寶坻站14日在天津市寶坻區周良街道開跑,來自全國29個省區市的3000余名跑步愛好者和農民運動員參與。
13日晚,天津市寶坻“潮白河·漁生態小鎮”核心區小辛碼頭村流光溢彩,一場為來自全國的村跑愛好者加油助威的“村晚”在此舉行。
2025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天津市主會場活動將於23日在天津市北辰區西堤頭鎮曙光水鎮啟幕,111場活動貫穿城鄉,農民從“觀看者”變為“講述者”“賣貨郎”,力爭把豐收節辦成“開放式市場”。
秋日,稻浪翻涌,腳步飛揚。大地流彩·2025年全國和美鄉村健康跑活動(村跑)天津寶坻站將於9月14日火熱開跑。這不僅是一場體育賽事,更是一場融合鄉村之美、物産之豐、文化之韻的沉浸式體驗。
9月8日,由天津市農業農村委員會主辦,津南區農業農村委員會承辦的“津農精品”媒體薈暨農交會、豐收節吹風會在津南區月橋文化倉舉行。
小站稻育種全國領先、沙窩蘿蔔新品種上架電商&&、岳龍紅甘薯遠銷東南亞……面對農業“體量小、規模不大”的天然短板,天津獨闢蹊徑,探索出一條“小而精”的品牌發展之路。
寶坻新安的辣椒紅遍大地、靜海王口的炒貨香飄百年、寧河岳龍的紅瑤甘薯甜透田壟……如今,這些帶着泥土氣息和煙火溫度的“小鎮味道”正跨越山海,從淳樸鄉間走向國際餐桌,在全球味覺版圖上留下屬於天津的記憶。
跟着來自天津市農業發展服務中心的田間管理師們,三步量株高、一眼判葉齡。大數據建模,水肥一體精準施肥澆灌、無人機監測……在已進入“田管期”即將喜獲豐收的玉米地裏,都有哪些科技助農的門道?
天津人藝的演員劉紀銘和萬毅夫帶上了天津快板,和大家穿上跑鞋,一起“土”潮出圈,和美鄉村等你來刷屏!9月14日,衝!
大地流彩·2025年全國和美鄉村健康跑活動(村跑)天津寶坻站將於9月14日舉辦。目前,報名通道已正式開啟。
“現在不出村就能把花椒賣了,太方便了!”今年70歲的李振常來自天津市薊州區白澗鎮莊果峪村。剛把今天新摘的花椒賣到村裏伏花椒基地的他,笑得合不攏嘴。
盛夏時節,天津市津南區安平順達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加工車間裏,石磨機組嗡嗡作響,金黃的麥粒在碾磨中化作雪白的麵粉,麥香瀰漫。
7月22日上午,天津市薊州區農家院民宿廚藝大賽暨“尋芳探伏 山野清旅”穿芳峪鎮伏羊節啟動儀式在青龍脊旅游度假區舉行。經過6個涉旅鄉鎮的推選,共有18家農家院民宿參加比賽。
京津冀三地農業部門在此聯合發布區域休閒農業資源整合計劃,天津攜特色鮮明的“硬核”農文旅産品驚艷亮相。
在6月14日舉行的第二屆寶坻大蒜豐收節暨寶坻區私域電商優質農産品選品會上,今年58歲的蒜農尹義笑得合不攏嘴。他家今年的新蒜剛剛采收一週多時間,已經賣出近9萬元。
津粵農業品牌發展對話活動13日在天津舉辦,來自津粵兩地的農業農村部門和品牌企業等的嘉賓共同領略了一場“津派智慧”與“粵式魔法”雙向奔赴的思想盛宴。本次活動以“新思路·新品牌”為主題,旨在深化津粵農業品牌交流合作,共促天津農業品牌化、精品化發展。
6月11日,以“發展農機新質生産力 助推農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天津市2025年“三夏”機械化生産現場推動會在濱海新區小王莊鎮舉辦。
今年6月6日是第十一個“全國放魚日”,當天,以“養護水生生物,建設美麗中國”為主題的2025年“全國放魚日”天津渤海灣同步增殖放流活動在濱海新區中心漁港舉行。
在天津市優質農産品開發示範中心的水稻育秧基地,新栽種的一排排種苗長勢喜人。於福安蹲在地頭,細細查看。
夏日炎炎,在天津科潤黃瓜研究所試驗基地,正值黃瓜選種期,57歲的韓毅科起早貪黑、汗流浹背,幾乎“扎”在了黃瓜地裏。從數以千計的育種材料裏優中選優,是這位黃瓜育種專家樂此不疲的事業。
廢棄滑雪場變身“老少咸宜”的田間“迪士尼”,運河畔古鎮靠沉浸式“夜經濟”單日引客破萬,通過“上新”“跨界”的破圈邏輯,天津正解鎖鄉村旅游新賽道。
初夏時節,天津市西青區辛口鎮大沙沃村的菜園裏,翠綠的番茄挂在藤蔓上,一片生機勃勃。老謝站在菜園旁,臉上洋溢着喜悅。
在天津月橋文化倉,中式禮堂內紅綢輕揚,伴隨着喜慶的鼓樂,一對新人攜手走過紅毯。禮堂外不遠處,開放式戲樓傳來陣陣戲曲唱腔。
立夏后,走進天津市武清區梅廠鎮南任莊村,田野滿目蔥蘢。秧苗長勢喜人,隨風輕擺。
天津市西青區委副書記、區長王志平走進《300秒看家鄉》節目,帶領觀眾一起感受西青區深厚歷史文化的獨特魅力,體驗天津國際化大都市新城區的活力風采。
29日,天津市“兵地融合”肉牛育肥項目簽約暨啟動儀式在北辰區舉行。天津市農業農村委員會、北辰區政府、天津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統計局天津調查總隊、新疆中新建農牧有限責任公司等單位相關負責人參加活動。
25日,天津市西青區舉辦來西青·創青“村”高校青年助力鄉村振興主題活動啟動儀式。
暮春時節的津沽大地,現代農業圖景在機械轟鳴與數字躍動中徐徐展開。
全國首個以農村集體存量資産盤活為主題的推介會10日在天津市靜海區舉行。活動旨在推動城鄉融合發展上探索更多新鮮經驗,助力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
當提及薩克斯,你腦海中首先浮現的是什麼?是管樂團奏響時華麗震撼的奏鳴,還是肯尼·基用它吹奏出撩人心弦的《回家》?
近日,天津市西青區委副書記、區長王志平做客《300秒看家鄉》欄目,為觀眾介紹西青——這座千年文脈與時代脈搏共振的魅力之城,感受“崇文尚武蘊風華,古今交融耀西青”。
三地將圍繞産業、科技、市場三方面加強協同協作,進一步推動京津冀農業協同發展落地見效。
近日,位於京津冀三地交界的天津市薊州區大嶺後村進入“桃花季”,吸引了不少京津冀周邊踏春的游客及攝影愛好者前來打卡。
近日,天津市寧河區委書記白鳳祥走進《300秒看家鄉》節目,帶領觀眾共同暢享濕地美景、品味美食天堂!
幾十年來,在周新亮、陳方林等一批開拓者的引領下,崔黃口鎮的地毯“織”出了名氣,走出了國門。
綠苗輕語,訴説着播種的喜悅;牛羊成群,吟唱着田野的牧歌;車間內機器轟鳴,奏響金色的生産序曲。天津農業“三頭三尾”的生動發展實踐,處處洋溢着勃勃生機與無限活力。
近年來,天津市寧河區岳龍鎮紅瑤甘薯以其優良的口感和營養價值在市場中備受青睞,成為遠近聞名的特色“名片”。
今年42歲的白曉慧是天津水産研究所病害育種科負責人,扎根在水産育種和病害防治一線十餘年,在實驗室和魚池間探尋淡水水産抗病高産的科技“密碼”。
沐浴着春日暖陽,天津市寶坻區林亭口鎮廣袤的田野上生機勃勃。作為遠近聞名的“大蒜之鄉”,這裡的“六瓣紅”大蒜正迎來栽種的關鍵時期。
春耕備耕時節,看天津蒜農如何使用裝有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大蒜播種機實現精準化播種作業。
2月19日,天津市春季農機化生産現場推進會暨小麥高性能播種機作業演示活動在寧河區東棘坨鎮召開,全面拉開天津市備春耕生産序幕。
又是一年春耕時。昨天,由市農業農村委主辦、市農業中心承辦的全市春季農機化生産現場推進會暨小麥高性能播種機作業演示活動在寧河區東棘坨鎮舉行,全力以赴打好今年農機化生産第一仗,確保糧食生産“開門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