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三地農業部門在此聯合發布區域休閒農業資源整合計劃,天津攜特色鮮明的“硬核”農文旅産品驚艷亮相。
在6月14日舉行的第二屆寶坻大蒜豐收節暨寶坻區私域電商優質農産品選品會上,今年58歲的蒜農尹義笑得合不攏嘴。他家今年的新蒜剛剛采收一週多時間,已經賣出近9萬元。
6月11日,以“發展農機新質生産力 助推農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天津市2025年“三夏”機械化生産現場推動會在濱海新區小王莊鎮舉辦。
今年6月6日是第十一個“全國放魚日”,當天,以“養護水生生物,建設美麗中國”為主題的2025年“全國放魚日”天津渤海灣同步增殖放流活動在濱海新區中心漁港舉行。
在天津市優質農産品開發示範中心的水稻育秧基地,新栽種的一排排種苗長勢喜人。於福安蹲在地頭,細細查看。
夏日炎炎,在天津科潤黃瓜研究所試驗基地,正值黃瓜選種期,57歲的韓毅科起早貪黑、汗流浹背,幾乎“扎”在了黃瓜地裏。從數以千計的育種材料裏優中選優,是這位黃瓜育種專家樂此不疲的事業。
廢棄滑雪場變身“老少咸宜”的田間“迪士尼”,運河畔古鎮靠沉浸式“夜經濟”單日引客破萬,通過“上新”“跨界”的破圈邏輯,天津正解鎖鄉村旅游新賽道。
初夏時節,天津市西青區辛口鎮大沙沃村的菜園裏,翠綠的番茄挂在藤蔓上,一片生機勃勃。老謝站在菜園旁,臉上洋溢着喜悅。
在天津月橋文化倉,中式禮堂內紅綢輕揚,伴隨着喜慶的鼓樂,一對新人攜手走過紅毯。禮堂外不遠處,開放式戲樓傳來陣陣戲曲唱腔。
立夏后,走進天津市武清區梅廠鎮南任莊村,田野滿目蔥蘢。秧苗長勢喜人,隨風輕擺。
天津市西青區委副書記、區長王志平走進《300秒看家鄉》節目,帶領觀眾一起感受西青區深厚歷史文化的獨特魅力,體驗天津國際化大都市新城區的活力風采。
29日,天津市“兵地融合”肉牛育肥項目簽約暨啟動儀式在北辰區舉行。天津市農業農村委員會、北辰區政府、天津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統計局天津調查總隊、新疆中新建農牧有限責任公司等單位相關負責人參加活動。
25日,天津市西青區舉辦來西青·創青“村”高校青年助力鄉村振興主題活動啟動儀式。
暮春時節的津沽大地,現代農業圖景在機械轟鳴與數字躍動中徐徐展開。
全國首個以農村集體存量資産盤活為主題的推介會10日在天津市靜海區舉行。活動旨在推動城鄉融合發展上探索更多新鮮經驗,助力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
當提及薩克斯,你腦海中首先浮現的是什麼?是管樂團奏響時華麗震撼的奏鳴,還是肯尼·基用它吹奏出撩人心弦的《回家》?
近日,天津市西青區委副書記、區長王志平做客《300秒看家鄉》欄目,為觀眾介紹西青——這座千年文脈與時代脈搏共振的魅力之城,感受“崇文尚武蘊風華,古今交融耀西青”。
三地將圍繞産業、科技、市場三方面加強協同協作,進一步推動京津冀農業協同發展落地見效。
近日,位於京津冀三地交界的天津市薊州區大嶺後村進入“桃花季”,吸引了不少京津冀周邊踏春的游客及攝影愛好者前來打卡。
近日,天津市寧河區委書記白鳳祥走進《300秒看家鄉》節目,帶領觀眾共同暢享濕地美景、品味美食天堂!
幾十年來,在周新亮、陳方林等一批開拓者的引領下,崔黃口鎮的地毯“織”出了名氣,走出了國門。
綠苗輕語,訴説着播種的喜悅;牛羊成群,吟唱着田野的牧歌;車間內機器轟鳴,奏響金色的生産序曲。天津農業“三頭三尾”的生動發展實踐,處處洋溢着勃勃生機與無限活力。
近年來,天津市寧河區岳龍鎮紅瑤甘薯以其優良的口感和營養價值在市場中備受青睞,成為遠近聞名的特色“名片”。
今年42歲的白曉慧是天津水産研究所病害育種科負責人,扎根在水産育種和病害防治一線十餘年,在實驗室和魚池間探尋淡水水産抗病高産的科技“密碼”。
沐浴着春日暖陽,天津市寶坻區林亭口鎮廣袤的田野上生機勃勃。作為遠近聞名的“大蒜之鄉”,這裡的“六瓣紅”大蒜正迎來栽種的關鍵時期。
春耕備耕時節,看天津蒜農如何使用裝有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大蒜播種機實現精準化播種作業。
2月19日,天津市春季農機化生産現場推進會暨小麥高性能播種機作業演示活動在寧河區東棘坨鎮召開,全面拉開天津市備春耕生産序幕。
又是一年春耕時。昨天,由市農業農村委主辦、市農業中心承辦的全市春季農機化生産現場推進會暨小麥高性能播種機作業演示活動在寧河區東棘坨鎮舉行,全力以赴打好今年農機化生産第一仗,確保糧食生産“開門穩”。
正值春耕備耕時節,天津市寶坻區林亭口鎮的蒜農正使用裝有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大蒜播種機進行播種作業。
正值春耕備耕時節,天津市寶坻區林亭口鎮的蒜農正使用裝有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大蒜播種機進行播種作業。
今日18時7分,雨水節氣至。它不僅帶來了春天的氣息,更與農作物的生長息息相關。
春節前夕,記者來到了天津市西青區辛口鎮第六埠村,一派喜氣洋洋的熱鬧景象。
“90後”歐陽莎莎來自意大利,因為高中時的一次交換留學經歷與中國結緣。
這是天津市薊州區下營鎮前幹澗村裏過年家家戶戶都會準備的“碗肉”。年關將至,記者隨前幹澗村“90後”黨支部書記劉志軍走訪各家民宿,感受逐漸紅火的新春年味。剛踏入村民盧桂鳳去年新開的特色民宿,碗肉的香味便撲鼻而來。
一頭長髮,總是一身休閒裝扮;説話時溫柔,幹事時卻有股子勁兒,這是紀驕給大多數村民留下的印象。
從天津市中心向西行駛20多公里,一片佔地面積50多畝的沙窩蘿蔔核心産區科技示範基地映入眼簾。玻璃大棚內,一畦畦沙窩蘿蔔長勢喜人。當前正值沙窩蘿蔔的銷售旺季,棚內大部分沙窩蘿蔔已被打包至冷庫,等待分銷全國。
1月7日是臘八節,恰逢天津蘆&&集熱鬧開集,免費臘八粥發放、特色民俗表演等活動為大集增添喜慶年味。
新年伊始,在天津市武清區崔黃口鎮,多家地毯企業趁着春節放假前全力生産,忙着趕制訂單。
近日,位於天津市郊的西青區辛口鎮第六埠村一派熱鬧景象。
由天津市農業農村委員會舉辦的2024“鄉村旅游·這一年”匯報大會27日在津南區舉行。
12月27日,由天津市農業農村委舉辦的2024“鄉村旅游·這一年”匯報大會在津南區月橋文化倉舉行。
臨近歲末,堅果類炒貨進入銷售旺季。“炒貨之鄉”天津市靜海區王口鎮的炒貨企業迎來一年中最繁忙的季節。
人間煙火,三餐四季。平凡的日子裏,米飯,這看似平淡無奇的食物,卻如同一位無聲的夥伴,陪伴着一代又一代人,一個又一個家庭。它雖簡單,卻可解百味,是天南地北各色菜肴的最佳伴侶。一碗米飯,承載了家的記憶,溫暖了歲月的流轉。在天津這片土地上,有一種米,歷經百餘年時光的打磨,更加香飄四溢,它就是小站稻。
新中國成立以來,天津持續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多措並舉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鄉村振興戰略深入推進部署,農村社會發展取得了新的歷史性成就。
民以食為天。翻開新中國成立75年來厚重的糧食“賬本”,持續推進糧食生産方式變革的奮鬥歷程被濃墨重彩地呈現。在此期間,天津不斷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提升農業科技水平,強化支農強農惠農政策,在1978年、2012年和2023年,糧食生産能力實現3次歷史性飛躍。
從日前舉行的市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天津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在深入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和新型城鎮化戰略有關要求的基礎上,以優先保護耕地資源為前提,統籌安排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鄉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提升等方面的用地需求,為城鄉融合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秋意漸濃,天空湛藍如洗,金風輕拂帶來絲絲涼意。正值國慶假期,天津市津南區小站鎮迎新村打造的民俗嘉年華里不時傳來孩子們的歡笑聲。這裡匯聚了許多慕名而來的小學生,一場關於稻米文化的研學活動正在如期進行。
近日,天津濱海新區太平鎮第十四屆冬棗文化節暨2024年農民豐收節活動熱鬧上演。
近日,新宇彩板·2024西青區半程馬拉松暨豐收消費季活動在天津市西青區王穩莊鎮舉行。
金秋九月,豐收在望,天津市薊州區迎來一派農忙景象。在薊州區侯家營鎮玉潤莊村,姹紫嫣紅的月季花海在涼爽的秋風中搖曳,花叢間蜂飛蝶舞,現實版的“莫奈花園”映入眼簾,天津鑫藝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的工人們培土修枝,一批月季花即將從他們的手中運往北辰區和濱海新區,用於國慶節日市政工程美化補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