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天津市西青區舉辦來西青·創青“村”高校青年助力鄉村振興主題活動啟動儀式。
暮春時節的津沽大地,現代農業圖景在機械轟鳴與數字躍動中徐徐展開。
全國首個以農村集體存量資産盤活為主題的推介會10日在天津市靜海區舉行。活動旨在推動城鄉融合發展上探索更多新鮮經驗,助力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
三地將圍繞産業、科技、市場三方面加強協同協作,進一步推動京津冀農業協同發展落地見效。
春暖花開時節,在位於天津智能農業研究院的農芯科技(天津)有限責任公司智慧農業園區內,科研人員開展多場景的智慧農業田間應用試驗,用科技賦能農業生産。
綠苗輕語,訴説着播種的喜悅;牛羊成群,吟唱着田野的牧歌;車間內機器轟鳴,奏響金色的生産序曲。天津農業“三頭三尾”的生動發展實踐,處處洋溢着勃勃生機與無限活力。
近年來,天津市寧河區岳龍鎮紅瑤甘薯以其優良的口感和營養價值在市場中備受青睞,成為遠近聞名的特色“名片”。
沐浴着春日暖陽,天津市寶坻區林亭口鎮廣袤的田野上生機勃勃。作為遠近聞名的“大蒜之鄉”,這裡的“六瓣紅”大蒜正迎來栽種的關鍵時期。
春耕備耕時節,看天津蒜農如何使用裝有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大蒜播種機實現精準化播種作業。
2月19日,天津市春季農機化生産現場推進會暨小麥高性能播種機作業演示活動在寧河區東棘坨鎮召開,全面拉開天津市備春耕生産序幕。
又是一年春耕時。昨天,由市農業農村委主辦、市農業中心承辦的全市春季農機化生産現場推進會暨小麥高性能播種機作業演示活動在寧河區東棘坨鎮舉行,全力以赴打好今年農機化生産第一仗,確保糧食生産“開門穩”。
正值春耕備耕時節,天津市寶坻區林亭口鎮的蒜農正使用裝有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大蒜播種機進行播種作業。
一頭長髮,總是一身休閒裝扮;説話時溫柔,幹事時卻有股子勁兒,這是紀驕給大多數村民留下的印象。
從天津市中心向西行駛20多公里,一片佔地面積50多畝的沙窩蘿蔔核心産區科技示範基地映入眼簾。玻璃大棚內,一畦畦沙窩蘿蔔長勢喜人。當前正值沙窩蘿蔔的銷售旺季,棚內大部分沙窩蘿蔔已被打包至冷庫,等待分銷全國。
近日,位於天津市郊的西青區辛口鎮第六埠村一派熱鬧景象。
由天津市農業農村委員會舉辦的2024“鄉村旅游·這一年”匯報大會27日在津南區舉行。
12月27日,由天津市農業農村委舉辦的2024“鄉村旅游·這一年”匯報大會在津南區月橋文化倉舉行。
臨近歲末,堅果類炒貨進入銷售旺季。“炒貨之鄉”天津市靜海區王口鎮的炒貨企業迎來一年中最繁忙的季節。
人間煙火,三餐四季。平凡的日子裏,米飯,這看似平淡無奇的食物,卻如同一位無聲的夥伴,陪伴着一代又一代人,一個又一個家庭。它雖簡單,卻可解百味,是天南地北各色菜肴的最佳伴侶。一碗米飯,承載了家的記憶,溫暖了歲月的流轉。在天津這片土地上,有一種米,歷經百餘年時光的打磨,更加香飄四溢,它就是小站稻。
新中國成立以來,天津持續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多措並舉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鄉村振興戰略深入推進部署,農村社會發展取得了新的歷史性成就。
民以食為天。翻開新中國成立75年來厚重的糧食“賬本”,持續推進糧食生産方式變革的奮鬥歷程被濃墨重彩地呈現。在此期間,天津不斷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提升農業科技水平,強化支農強農惠農政策,在1978年、2012年和2023年,糧食生産能力實現3次歷史性飛躍。
從日前舉行的市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天津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在深入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和新型城鎮化戰略有關要求的基礎上,以優先保護耕地資源為前提,統籌安排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鄉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提升等方面的用地需求,為城鄉融合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秋意漸濃,天空湛藍如洗,金風輕拂帶來絲絲涼意。正值國慶假期,天津市津南區小站鎮迎新村打造的民俗嘉年華里不時傳來孩子們的歡笑聲。這裡匯聚了許多慕名而來的小學生,一場關於稻米文化的研學活動正在如期進行。
近日,天津濱海新區太平鎮第十四屆冬棗文化節暨2024年農民豐收節活動熱鬧上演。
近日,新宇彩板·2024西青區半程馬拉松暨豐收消費季活動在天津市西青區王穩莊鎮舉行。
金秋九月,豐收在望,天津市薊州區迎來一派農忙景象。在薊州區侯家營鎮玉潤莊村,姹紫嫣紅的月季花海在涼爽的秋風中搖曳,花叢間蜂飛蝶舞,現實版的“莫奈花園”映入眼簾,天津鑫藝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的工人們培土修枝,一批月季花即將從他們的手中運往北辰區和濱海新區,用於國慶節日市政工程美化補植。
昨天迎來第七個“中國農民豐收節”,2024年天津市中國農民豐收節主會場活動在武清區南蔡村鎮天民田園舉行。從事農業生産的農民代表、返鄉創業及新型農業生産經營主體“新農人”代表,以及消費者代表等共計500餘人參加活動。
9月22日是農曆秋分,我國迎來第七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各地舉行豐富多彩的活動歡慶豐收。9月22日,在天津市武清區南蔡村鎮天民田園,市民在2024年天津市中國農民豐收節主會場活動現場選購特色農産品。
秋分時節,我國迎來第七個“中國農民豐收節”。我國大部分地區陸續開始了秋收、秋耕、秋種的“三秋”農忙,田間地頭洋溢着豐收的喜悅。9月22日,在天津市武清區南蔡村鎮天民田園,工作人員擺放慶豐收為主題的麵食作品。
21日,2024年天津市北辰區“中國農民豐收節”慶典活動在雙口鎮中河頭村舉行。
21日,由天津市鄉村旅游工作專班、薊州區官莊鎮人民政府主辦的金秋露營生活節在薊州區官莊鄉村旅游片區(春山裏)啟動。
1981年,楊寶玲來到了天津市東麗區胡張莊村,在這裡扎根了40多年,參與和見證着這片鹽鹼地的“大變樣”。
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委獲悉,農擔杯2024年天津市鄉村振興創新創意創業大賽暨印跡鄉村創意設計大賽表演賽,昨天在天開園報告廳舉辦,標誌本屆鄉村振興創新創意創業大賽落幕。
本月22日,我國將迎來第七個中國農民豐收節。今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天津主會場活動定在武清區天民田園農業科技示範園舉行。這個國家級農業活動“主場地”準備得咋樣了?
金秋良辰,盛收可期。“京津蔬菜第一鎮”西青區辛口鎮稻浪翻滾,詩情畫意盡收眼底,廣袤田野上孕育着新的希望。
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委獲悉,天津市農業發展服務中心聯合中國農業大學、河北省沽源蔬菜專家工作站及武清區農業發展服務中心,日前在武清區黃花店鎮甄營村舉行市農業發展服務中心科技示範基地落成儀式,並為京津冀蔬菜科技小院揭牌,天津在探索農業現代化創新道路上邁出堅實步伐。
9月12日,由天津市農村專業技術協會、濱海新區農業農村委、濱海新區科學技術協會、北塘街道黨工委、北塘街道辦事處聯合主辦,北塘街道經濟聯合總社承辦的第二屆北塘鄉村振興大講堂暨綠色生態漁産業鏈賦能三産融合發展高級研修班在天津市濱海新區北塘街道開班。
遇見龐金安時,他正在大棚裏檢查黃瓜苗的長勢,前幾日陰晴不定,他心心念念的都是棚裏的苗。這位衣着樸素的莊稼人,是天津德瑞特種業有限公司的董事長,也是遠近聞名的種業能手。
初秋的午後,在天津市津南區小站鎮盛坤田園家庭農場內,忙活了一上午的齊熙彬終於可以喘口氣了。在農場的涼亭內坐下,涼風習習,抬眼望去,100多只大白鵝正悠閒地在魚塘中嬉戲。不遠處的稻田泛起金黃,即將迎來豐收。望著眼前的景致,齊熙彬打開了話匣子。
“白露起秋意,秋分稻米香”,由農業農村部、商務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聯合發起,天津市人民政府參與主辦,天津市農業農村委、市國資委、和平區政府、中國農影共同承辦的2024中國農民豐收節金秋消費季活動7日在和平區津灣廣場啟動。
9月7日,由天津北站開往薊州北站的首班鄉村旅游徒步輕旅火車開行。當日,在天津北站及一節專屬車廂裏,各類演藝、互動游戲等活動輪番登場。身處復古的綠皮火車,游客仿佛穿越回80年代的美好時光。
9月7日,由天津北站開往薊州北站的首班鄉村旅游徒步輕旅火車開行。
記者從天津市政府新聞辦30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作為中國農民豐收節的品牌活動,今年的金秋消費季啟動活動將首次出京在津舉辦。
8月28日晚8時,隨着一陣清脆的汽笛聲響起,“小站稻號”主題遊船緩緩駛出停泊站&,正式投入運營。
6月14日,天津市農業農村委員會在濱海新區小王莊鎮陳寨莊村舉行2024年天津市“三夏”機械化生産現場推動會。
特色主題沉浸體驗,中西合璧文化交融,生態教育綜合發展……在天津,越來越多的精品民宿悄然興起,以主題化、品牌化、聚集化為主要趨勢,帶動鄉村旅游邁向高質量發展。數據顯示,今年“五一”期間,天津市鄉村旅游接待呈爆發式增長,10個涉農區共接待1168.74萬人次(含天津市民及各區居民出行數量),收入22.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9.8%和13.8%,其中來自京津冀的游客佔比為88.6%。攜程發布《2024“五一”假期旅行總結》顯示,“五一”假期,天津位列全國周邊游最熱門城市前八。
為促進區域間番茄生産經驗交流,26日,2024首屆天津(寶坻)“番茄擂&賽”優質番茄評選活動在天津市寶坻區牛家牌鎮裏自沽農場(晶寶溫泉農莊)舉行。此次評選活動設立品鑒評比、頒獎儀式、現場推介、網絡帶貨四個環節。在番茄品鑒評比環節,來自各區的參賽番茄紛紛登&亮相。評委們根據番茄的果型、色澤、整齊度、肉質、風味、實驗室監測等多個方面進行嚴格評選。經過激烈角逐,最終評選出了一、二、三等獎及優秀獎。
氣溫回暖,天津薊北山區春意萌動,小山村大興峪裏熱熱鬧鬧,來自京津冀的游客為大山帶來了文旅活力。
古樸的建築風格、智能的家居陳設,從屋內的窗戶往外望去,遠處的山巒盡收眼底。
盛開的蓮花、踱步的仙鶴化作盞盞花燈,亮麗奪目、栩栩如生;雜技、木偶戲等民俗文化盛宴輪番上演,令游人目不暇接……在天津市津南區小站鎮迎新村打造的民俗嘉年華內,不少游客賞燈景、品年味,迎接新春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