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天津 > 正文
2024 12/23 19:43:41來源: 天津日報

協同發展繪就新圖景

2024-12-23 19:43:41    來源: 天津日報
字體:
分享到:

  2024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十周年,也是天津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走深走實,取得新成效、實現新突破的一年。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天津時,強調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為戰略牽引,要求天津在使京津冀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先行區、示範區中勇擔使命、開拓進取。

  沿着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天津深入實施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走深走實行動,在對接服務重大國家戰略中展現新作為、貢獻新力量。

  首個設立在津的央企總部——專門從事資源循環利用的中國資源循環集團正式落戶,讓天津站到綠色變革的新起點。

  “國之重器”——天津大學牽頭建設的我國地震工程領域首個大型地震工程模擬研究設施通過驗收投入運行,可真實復現人類記錄的所有地震活動。

  再添10億級LNG接收站——北京燃氣天津南港LNG應急儲備項目三期工程投産進入試運行,進一步提高京津冀地區天然氣應急調峰和供應保障能力。

  ……

  臨近歲末,一項項新突破正在津沽大地上加速涌現,京津冀協同發展繪就新圖景。

  攥指成拳 協同成效持續釋放

  初春2月,我市召開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走深走實工作會議,&&《關於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天津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走深走實的意見》,高站位部署,高標準推進。

  5月,2024年京津冀黨政主要領導座談會在津舉行。隨着“要事有統籌、任務有督辦、落實有專班”的工作體系不斷完善,三地圍繞科創&&建設、重點産業鏈布局、“通武廊”一體化發展等制定4個行動方案,再簽一批協議和産業合作項目。

  天津積極與央企和京冀各類創新資源、産業資源、服務資源開展市場化對接,引進落地一批帶動性強、影響力大的項目,協同發展帶來的蝶變精彩在京畿大地不斷延展。中國軟體信創總部、國能航運公司等在津設立,中核二四天津分公司研發中心等項目加快建設。

  一系列戰略政策賦能,讓“握手通道”更加緊密。

  國務院&&進一步支持濱海新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支持濱海新區加強與河北雄安新區、北京城市副中心錯位聯動發展。我市制定259條具體落實舉措,加快推動各項政策落地見效。

  中國人民銀行等四部委&&《關於金融支持天津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成為天津金融創新運營示範區獲批以來國家層面首個綜合性金融政策。

  中新天津生態城建設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實施方案(2024—2035年)經國務院同意印發,明確了新的建設目標和具體任務,為全國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探索路徑、提供樣板。

  攥指成拳,同心同行,協同成效持續釋放——今年前三季度,京津冀實現地區生産總值79039.9億元。

  協同創新 催生發展“新”力量

  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個個産業項目的“遷徙”,更是一次生産力的高質量“重塑”,服務疏解的過程也是增強後勁的過程。

  今年以來,我市堅持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一起抓,構建産學研合作新模式,攜手京冀共育新質生産力。從“破藩籬”到“建生態”,協同發展邁入新階段。

  一眼可見“坐標軸”、一鍵可查“電話簿”、一步即達“精準位”,今年,許多企業用上“京津冀科技創新服務&&地圖”,協同發展有了“精準導航”。高成長科技型企業加快落戶、創新服務機構持續聚集、研發轉化&&不斷豐富……産業生態新格局,逐漸形成對創新資源的虹吸效應。

  截至目前,我市擁有全國重點實驗室總數已達17家,有6家是聯合北京市、河北省單位共建。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與我市共建的技術創新&&累計11家,天津分中心實現實體化運行。天開高教科創園累計新增註冊企業突破2400家,其中京冀企業超300家。中國技術交易所天津先進技術交易服務中心掛牌運營。京津冀組建首批17個産業鏈創新聯合體,緊盯優勢産業需求,“揭榜挂帥”強化技術攻關。

  打破“蛙跳”效應,三地邁入産業鏈協作新階段。

  12月12日,津企榮程新能集團在河北省黃驊港正式投運150輛氫能重卡,進一步拓展氫能應用場景。企業負責人&&:“我們期待以黃驊港為陣地,深耕氫能産業領域,打造港口連通腹地的氫能綠色運輸大通道。”

  今年以來,京津冀共同實施6條重點産業鏈圖譜落地行動,逐鏈&&産業鏈招商方案,聯合項目攻關,強健産業“骨骼”。2024京津冀産業鏈供應鏈大會,總投資超400億元的60余個重點項目集中簽約,“供應鏈”成為“共贏鏈”。京津冀生物醫藥、信創和網絡安全、新能源和智能網聯車等産業鏈聯盟先後成立,組團開展産業鏈“織網”合作,放大協同效應。我市牽頭培育的京津冀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創新集群,協同培育的京津冀集成電路、安全應急裝備、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等集群,入選工業和信息化部第四批先進製造業集群。還有,金融“活水”為協同發展添力,全市金融機構支持京津冀協同發展項目貸款餘額突破7500億元。

  同城化發展 “雙城記”打開新空間

  隨着北京創新優勢和天津先進製造研發優勢深入對接,今年京津共同實施86項重點任務,同城化發展效應進一步凸顯,“雙城記”打開新空間。

  走進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協同創新展示中心,從超級電腦原型機到人工心臟輔助系統,從無人機集群控制器到水下助推器……前沿科技的魅力觸手可及。今年以來,科技園繼續邁出高速發展步伐,截至11月,本年度新增註冊企業741家,“類中關村”創新生態在這裡多點開花。“科技園重點承接北京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資源,已經形成了京津聯合研發、協同創新,産業鏈互補、集群壯大的協同發展局面。”天津中關村科技園運營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鄭毅説。

  “物流通道”升級為“發展通道”,港産合作進一步加深。今年以來,天津港持續加強與北京空港、陸港運輸銜接。北京企業從天津港啟運的單日物流效率最高提高50%。天津港與小米汽車、理想汽車開展整車物流合作,持續加大商品車外貿出口航線和貨源開發力度。港口物流綜合信息共享&&“津港通”上線試運行。

  全力支持北京“新兩翼”建設。天津港雄安新區服務中心入駐雄安綜合保稅區,綠色通道保障能力不斷增強。天津市生態環境檢測中心在雄安新區設立工作站,促進監測預警技術及配套産品等科技研發成果轉化應用。

  “雙城記”不僅是宏大的城市敘事,更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

  兩地的距離正在被一項項出行便利化舉措不斷拉近。9月24日起,京津城際實施新的列車運行圖,全天運能提升11.3%。每週五地鐵線網整體運營時間延長30分鐘,覆蓋京津城際夜間車次。津興城際開行直達北京西站車次,增加前往北京中西部新通道。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在天津西站建設城市航站樓。天津武清至北京通勤定制快巴增至4條,新開通寶坻、海教園至北京定制快巴,網上預約、就近上車、遠端安檢、快速直達。

  深度合作 重點領域持續突破

  交通、生態、公共服務……重點領域一項項惠民、利民之舉落地開花。

  “通清路變成了暢通路!”家住武清的劉萬銘每週都要往返北京,武清高王路與通州通清路打通,為他日常出行省下不少時間。

  今年以來,交通一體化暢通“硬聯通”“軟聯通”,路越織越密,手越牽越緊。黃萬鐵路電氣化改造完工並通車運營。京津塘高速改擴建工程、興港高速加快建設。京津塘高速自動駕駛幹線物流測試場景全線貫通並對外開放。

  生態環境治理提質,從持續向好到藍天常現。1—10月我市PM2.5濃度為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5%。天津市“三北”工程區完成營造林3095畝,超額完成年度造林綠化任務。國家超算天津中心與天津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聯合開發全國首個“AI智能環保管家”大模型,助力京津冀區域傳統産業綠色低碳轉型。

  合作辦學有序推進。天津市第一中學、天津市第四中學、天津市實驗小學等學校與雄安新區學校開展校際合作。京津冀高職院校跨省單招和中高職“3+2”聯合培養有序推進。“千團”握手“千企”,三地高校創新團隊與企業深度對接,共解技術痛點。

  優質醫療資源共享。京津冀醫療機構臨床檢驗結果互認項目由50個增至60個,天津腫瘤醫院秦皇島醫院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石家莊醫院等項目加快推進。

  一張社保卡“暢行”京津冀。《天津市推進京津冀社會保障卡一卡通規定》正式實施。三地聯合編制京津冀社保“一卡通”應用場景目錄,實現一批交通線路“一卡通乘”、旅游景區“一卡通游”、圖書館“一卡通閱”。

  文旅“盛宴”三地共賞。京津冀聯合發布2024暢游京津冀主題産品和線路、京津冀文旅LOGO和文旅地圖,圍繞“當日往返游”“周末串門游”“多日深度游”推出48條特色旅游線路,開行首條北京平谷—天津薊州—河北興隆旅游公交專線。

  改革開放 激活發展新動能

  以改革促開放、以開放促改革,京津冀成為新時代中國改革開放的一扇重要窗口。今年以來,天津以深化改革開放為突破口,着力塑造開放新優勢,加快建設改革開放先行區,與京冀共同打造全國對外開放高地,激活協同發展新動能。

  藍天上的京津冀聯通全球。12月21日起,天津航空再次加密國際航線,天津至大阪往返航線由每週7班增至每週11班,為計劃年底出行的人們帶來更多經濟實惠的選擇。

  “今年冬春航季,天津航空根據相關政策,重點開發國內外熱門旅游城市。天津至日本的通航城市覆蓋日本本州及北海道主要都市圈及旅游熱門目的地,為旅客往來搭建便捷的空中通道。”天津航空相關負責人説。

  京津冀攜手加快建設世界級港口群、機場群。1—10月,天津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1715.1萬人次,同比增長9.3%。天津港新開通至南美洲東海岸、美國東海岸集裝箱航線,集裝箱航線累計達到147條,1—10月,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024.19萬標準箱,同比增長4%;海鐵聯運完成116.7萬標準箱,同比增長17%。天津港港口自動駕駛示範區(二期)項目完成驗收,基於5G的無人集卡和智能水平運輸機器人(ART)實現規模化應用。

  政務服務“跨域通辦”,提效能、解民憂。京津冀資質資格互認事項累計達到209項。“京津冀+雄安”231個事項實現異地辦理。我市與河北省簽訂《跨省域遠程異地評標合作備忘錄》,完成首個跨省遠程異地項目評審。三地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網站上線“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區,實現“京津冀+雄安”交易信息、政策信息、招標計劃共享。

  高層次協同開放積極推進,為區域發展帶來充沛能量。發布《京津冀自貿試驗區外商投資指引》和15項京津冀自貿試驗區協同發展創新實踐案例,京津冀自貿試驗區政務服務“同事同標”事項累計達到230項。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探索數據跨境流動制度創新,在全國率先發布《企業數據分類分級標準規範》《數據出境管理清單(負面清單)(2024年版)》,填補該領域制度空白。

  “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卻瓣瓣同心。”2024年,京津冀並肩前行的腳步鏗鏘有力,共同攜手打造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先行區、示範區。(記者 陳璠)

【責任編輯:馮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