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客戶端天津11月14日電(記者張建新、隋福毅)14日,天津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牢記囑託 善作善成”南開區專場新聞發布會,全面介紹了南開區堅定文化自信,堅持守正創新,以“三新”“三量”為抓手,統籌用好資源稟賦,做實“文化強區”文章等一系列成果。
天津市南開區委書記馬珊珊説,南開區把以文化人作為出發點,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凝心鑄魂,深入開展文潤南開系列活動;把以文惠民作為落腳點,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把以文潤城作為着力點,加強歷史街區、歷史風貌建築保護;把以文興業作為支撐點,發揮天開園引聚效應,鏈結各類文化産業要素,塑造新的文化産業增長點。
此外,南開區承辦橋見海河·邂逅浪漫橋邊音樂匯,推出文化名家話南開、閱讀零距離等精品活動,構建15分鐘公共文化服務圈,建設一批小而美的文化空間;修繕天后宮、李純祠堂等國家級重點文物,古文化街入選住建部首批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利用可複製經驗做法清單;支持拾光創意、靈境智游等文創企業和大行道、弘業百成等動漫企業創新發展。
這是2月1日拍攝的天津古文化街一景。(新華社記者 趙子碩 攝)
南開區是天津最早的民俗、文化、商貿聚集地,沉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形成了特有的精神氣韻。
為了讓歷史遺存活起來,挖掘區域優勢文化資源價值,南開區着力提升鼓樓—古文化街雙鼓(古)地區的經營業態和街區品質,用好戲劇博物館、老城博物館等文博資源,釋放文博文化活力。在盤活閒置資源方面,南開區有序盤活天拖片區工業遺存和老舊廠房,推進黃河劇院、莊王府市場化運營。
為了讓民俗技藝興起來,擦亮中國曲藝之鄉、武術之鄉等金字招牌,南開區承辦京津冀曲藝展演,完善104個非遺代表項目名錄體系,與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共建非遺學田野教學基地,推動泥人張彩塑、聯升齋刺繡等民間工藝和天津皇會、津派相聲等民俗曲藝更好活在當下、服務當代。
為了讓老字號品牌潮起來,南開區加大品牌培育力度,激發鬱美凈、鴕鳥墨水等老字號創新活力,祥禾餑餑鋪與故宮、天后宮推出聯名産品,老品牌的生命力、競爭力不斷增強。
馬珊珊介紹,南開區堅持文商共興,盤活世貿城悅動廣場、海光MALL等商業載體20余萬平方米,引進首店30余家、舉辦首秀首展70余場,南開大悅城、京東MALL等綜合體策劃山海經華北首展、三星堆天津首展、黑神話悟空游戲天津首發等,實現周周有主題、月月有熱點;堅持文體互促,依託體育場館資源,先後承辦ITF國際網球巡迴賽、全國青年游泳錦標賽等國際國內賽事,舉辦大型演唱會36場、吸引客流61萬人次。
“下一步,我們將以文化為重要支點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統籌全域資源,繪製形成文化資源圖譜,進一步研究宣傳河海文化、紅色文化等津派文化價值內涵,完善非遺代表性項目和傳承人保護體系,做優做強老字號老品牌;依託天開園創新&&,深化文創與科創融合,加強文化産業園區和主題街區建設,統籌保護傳承和盤活利用;整合文化遺産、旅游景點、商業生態、體育設施等資源,發展賽事經濟、演藝經濟、首發經濟,開發更多融合新場景,帶動消費提質增效,把文化旅游業培育成為支柱産業。”馬珊珊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