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天津9月19日電 位於天津市中心城區的和平區,轄區面積小,發展空間有限,卻通過改革創新、向內挖潛、向外拓展,堅定不移推進內涵式向上發展。當前,在天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的背景下,和平區如何立足區域優勢,走好內涵式向上發展之路?記者專訪了天津市和平區委書記姚建軍。
聚焦現代服務業 提升發展質效
記者:作為天津市中心城區的核心區,和平區的發展定位是什麼?
姚建軍:和平區位於天津中心城區的核心位置,轄區面積僅9.9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34.4萬,卻是全市六個經濟大區之一,高質量發展指標走在全市前列。今年上半年,和平區地區生産總值同比增長5.2%,高於全市平均水平。
和平區沒有第一産業,第二産業佔比不足4%,服務業佔比高達96%以上。和平區堅持服務業立區,按照“3255”現代都市型産業定位,即着力發展總部經濟、消費經濟、創新經濟“三大經濟”,大力鞏固現代金融、國際商貿“兩大支柱”,重點提升文化旅游、人力資源、航運服務、醫藥健康、數字信息“五個産業”,優化布局天津·金融創新運營示範區、天津·天開高教科創園、天津·中央商務區、天津·金街、天津·五大道“五個片區”,全力提升産業能級。
記者:圍繞上述産業定位,和平區形成了哪些優勢産業集群?
姚建軍:和平區緊緊圍繞現代服務業發展,在金融、樓宇、商業等方面形成了集聚優勢,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
一是樓宇經濟樣板區。為了在“小地盤”上做“大文章”,和平區持續發揮樓宇集聚優勢,加快形成以樓聚産、以産興區的“磁吸”效應。目前全區共有重點商務樓宇136座,稅收超千萬的商務樓宇達到約70座,其中包括超億元樓宇30座,共有78家世界500強企業落地投資,先後打造了金融、人力資源、國際商服、智能科技、航運服務等10座産業主題樓宇,形成了功能定位明確、業態合理、各具特色的全新模式。
二是金融歷史文化區。和平區素有“金融和平”功能定位之稱,解放北路是中國近代金融的重要發祥地,被稱為“東方華爾街”,天津市金融創新運營示範區的核心區之一坐落在此。全區各類金融機構550余家,金融産業佔區域經濟總量近1/3,擁有全市38%以上的內資分行和75%以上的外資分行,35%以上的保險類分公司、66%以上的法人期貨公司,外資獨立法人金融機構7家,位居全市第1位。當前,和平區正在着力建設解放北路金融歷史文化區。
三是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標誌區。根據天津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規劃,和平區擁有金街、五大道兩個知名地標商圈。“五大道海棠花節”連續兩年成功舉辦,挖掘打造了“樘院”“棉裏咖啡”“安裏甘藝術中心”等一批網紅文旅點位。今年上半年,和平區10家A級景區及酒店共計接待市民游客9176萬人次,文旅綜合收入合計141億元,助力天津躋身全國旅游目的地前列。
四是航運服務業聚集區。全區航運服務核心企業700余家,擁有UPS、馬士基、達飛輪船等7家世界500強航運企業,長榮海運、以星航運等14家全球排名前20的船司,業態涵蓋貨物代理、船務公司、航運科技、航運金融等領域。今年上半年,和平區交通運輸業營收增長24.2%,排名全市第三。
聚焦“三新三量” 煥發城市新活力

記者:近年來,天津市將“三新”(科技創新、産業煥新、城市更新)和“三量”(盤活存量、培育增量、提升質量)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和平區採取了哪些舉措,有何進展?
姚建軍:和平區錨定“三新”目標,抓實“三量”效能。其中加快盤活存量載體,是和平區走內涵式向上發展的重要一步。
商業樓宇方面,我們構建了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服務機制,為吉利大廈項目保駕護航,在依法合規前提下,突破性解決消防驗收、周邊管理秩序治理等裉節問題,幫助項目成功盤活,引進新品牌商戶共27家,其中首店、旗艦店佔比達70%,開創了天津首個二次元主題街區,激活南京路商圈新消費熱點。
歷史風貌建築方面,和平區堅持“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新時代文物工作要求,發揮洋樓本身建築特色和文化內涵,“一樓一策”推動盤活利用。例如,位於大理道5號的原蔡氏家祠活化利用為樘院,不僅為文物的保護和傳承開闢新的路徑,也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解和體驗傳統文化的場所;泰安道5號的大樓,曾是中國最早期的官督商辦民族企業——開灤礦務局的辦公點,目前已經修繕竣工,正在打造天津金融展示中心和金融機構服務中心,成為天津金融新坐標。上半年,和平區累計盤活各類閒置載體14.7萬平方米。
記者:下一步,和平區在盤活存量推動城市更新方面,還有哪些規劃?
姚建軍:盤活存量推動商旅文綜合發展是重點。例如,南門外大街商圈北部片區城市更新項目,涵蓋商業、寫字樓、住宅及學校,計劃總投資53億元,預計2027年竣工;大沽北路項目,業態為住宅、商業、寫字樓,計劃總投資132億元,預計2028年竣工;全民健身中心改造項目,打造綜合性智慧型現代健身運動中心,計劃總投資8.425億元,預計2026年竣工;現代城國金購物中心項目,打造涵蓋零售、餐飲、娛樂體驗等一站式大型高端消費載體,計劃總投資36億元,預計2025年竣工開業。
同時,和平區注重抓文旅、擴消費,着力提升經濟效益。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做強“津遇和平”文商旅融合品牌,發展“假日經濟”,精心策劃節慶活動,發放惠民消費券,將爆棚“流量”轉化為經濟“增量”。
優化營商環境 增強示範引領作用
記者:在有限的空間內探索內涵式發展,營商環境十分重要,和平區採取了哪些措施?
姚建軍:和平區堅持人人都是營商環境理念,構建25名區級領導包聯龍頭企業、65個單位的處級領導包聯頭部企業、相關科室包聯重點企業的三級“大服務”機制。
一是深入走訪幫扶。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按照“有求必應、無事不擾”原則,主動對接服務企業。上半年,為企業解決人才用工、安全生産等各類實際問題764個,問題辦理率100%。
二是舉辦特色活動。區級領導出面,先後與互聯網廣告企業、靈活用工企業等,舉行早餐會、下午茶等沙龍活動730余場,面對面與企業交流,濃厚親清政商關係。
三是提供政策支持。舉辦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現場會暨政策宣貫會等,為企業提供人才、融資等政策支持775例,為渤化集團爭取政策資金300萬元。
記者:下一步,和平區還將在哪些方面發揮引領作用?
姚建軍:下一步,和平區將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天津市委十二屆六次全會部署要求,立足現代服務業這個“立區之本”,堅持“引進與培育、對外合作與內部挖潛、穩存量與擴增量”相結合,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
金融産業方面,和平區將吃透政策、緊抓機遇,以建設解放北路金融歷史文化區為抓手,以創新“金融鏈”服務帶動“産業鏈”發展。同時,緊抓天津市塑造“五型”開放新優勢的機遇,用好高端商務樓宇、小洋樓等載體,持續吸引外資銀行、外資保險資管、外資證券等在我區設立分支機構,加快形成集聚效應,打造外商投資發展的熱土。
文旅商貿融合發展方面,和平區將重點推動以文旅帶動商業等其他行業模式融合發展,促進音樂、賽事、文博展館等與旅游緊密銜接,推動文旅産業由“單一鏈條”向全時段、全要素的“複合式多鏈條”轉變,進一步提升經濟增長貢獻率。特別是圍繞國慶節等重要假日,統籌金街、五大道、津灣廣場等商圈景區,精心策劃文商旅活動,豐富文旅消費業態,持續激發假日消費活力。
打造高品質生活方面,一是擴展就業保障維度,發揮好人力資源服務企業優勢,不斷拓寬就業空間,提升就業質量;提高為民服務品質,聚焦群眾關心關切, 持續推進就醫、就學、養老等方面改革,讓群眾切身感受改革帶來的新變化;三是提升公共服務內涵,在精神文明建設、社區志願者服務、公共文化服務、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等方面進一步擦亮“金字招牌”,不斷滿足群眾多元化需求。(完)
記者:張建新、王寧、劉潤芝
圖片:趙子碩
海報:馮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