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天津 > 信息 > 正文
2024 08/30 12:36:44來源: 職教新標杆-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

在“石頭帳篷”裏種下最美的青春之花

信息 2024-08-30 12:36:44    來源: 職教新標杆-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
字體:
分享到:

  暑假伊始,來自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23級數字媒體技術302班的蔣曉雪,告別了九河下梢的天津,抵達了地處高原的夏都西寧,輾轉來到了青海省海東市循化撒拉族自治縣道幃藏族鄉古雷村,這位剛滿19歲的姑娘,開啟了她為期四週的支教生活。

  道幃,藏語意為“石頭帳篷”,因境內有塊酷似帳篷的巨石而得名。道幃鄉是循化縣地理面積最大的一個鄉,是循化縣的糧食基地,蔣曉雪在湛藍的高原天空下,在這“石頭帳篷”,播種下一顆小小的志願精神的種子,進行着從大學生到志願者的蛻變。

  “初心”堅定支教目標

  來到深山中的古雷村,對高原群山的新鮮感還未退去,缺氧、溫差大等環境對蔣曉雪身體的挑戰便已襲來,一開始高反嚴重,頭暈、腦脹,晚上睡不好覺,這讓她感受到了支教的艱巨性。

  不遠千里,跨越山水。牢記支教的初心,蔣曉雪努力克服身體不適和飲食不習慣,她整理着臨行之前給孩子們準備的小禮物和各種物理實驗器材,希望自己精心準備的小實驗能讓學生更喜歡物理學習。“我熱愛教學,也熱愛物理。我要把對教育的熱愛和對高原的滿腔熱情,化作源源不斷的動力,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照亮高原孩子們的求知道路。”蔣曉雪説。

  “用力”站穩三尺講&

  昨日莘莘學子,今日已為人師。從“大學生”蛻變為“老師”,身份即是責任。儘管蔣曉雪是初次赴青支教,卻並沒有太多驚慌失措和無所適從。在校期間,她擔任班長、院學生會成員和24級助理輔導員,高中時期曾獲得天津市最美志願者的榮譽稱號,課餘時間還曾做過兼職教師,有大量和學生以及家長的溝通經驗。“來到青海後,我認真思考如何將以前教學經驗與現在的課堂結合,我希望能幫助孩子們解決問題。”

  蔣曉雪靈活運用曾經學到的教學技巧,抓緊時間提升教學能力,增強教學實效。“我們每天晚上都會開教學工作會,每位老師對於當天的課堂進行梳理,討論課堂上遇到的問題,共同交流教學方案,這也幫助我很快適應這裡的教學工作。”蔣曉雪説,“每當孩子們用一雙雙求知的眼睛望著我時,我就感覺心裏流淌過一條溫暖的河流,瞬間給了我源源不斷的動力。”

  支教期間,通過積極參與各類教學培訓,學習新課改背景下學科的教學和核心素養,並在教學會議中與有經驗的教師開展研討、學習請教。蔣曉雪把自己所學到的知識,通過有效的方法,以講授問答、拓展實驗等多維度的方式來提高學生們對課堂的興趣。從課堂及課後反饋上來看,孩子們非常喜歡蔣曉雪的課堂,他們總是能在小蔣老師的帶領下,或動腦思考,或動手實踐,非常活躍。

  向陽而生 守護花開

  為給孩子們打好學習基礎,蔣曉雪還特別關注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在教孩子做數學題的時候,她發現二年級的才旦卓瑪很有數學天賦。“二年級的口算題,卓瑪能連做十幾頁一道題都不錯,後來我就給她提升難度,做高年級的數學題,發現她四年級的題也能全對,甚至可以越級上數學課。”蔣曉雪説道,才旦卓瑪藏語裏是“仙女”的意思,卓瑪如她的名字一樣,是一個聰慧美麗的小姑娘,我會竭盡所能地幫助她,讓她學習到更多知識技巧,不讓她的天賦被埋沒。

  支教期間,蔣曉雪盡其所能地去關愛每一個學生,幫助他們解決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她不但關心班裏孩子的生活學習狀況和身心健康,還通過開展談心談話、一對一幫扶、家訪等活動,了解學生的需求,為他們排憂解難。蔣曉雪相信,把愛留在這裡,小樹就會生根發芽……

  蔣曉雪説:“雖然來這裡只有幾週,但也深刻體會到了做一名教師的艱辛和歡樂。下課後、上課前,他們都會過來擁抱你,在這裡我感覺到了他們毫不保留的讚美和愛。每一次講好課時,內心的成就感,都讓我發現,這好像就是成為教師的意義。希望我能和這裡的學生共同學習成長,共同享受這一段美好的人生旅程。”

【責任編輯:馮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