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記者從薊州區舉辦的第二屆“名帥雄關——戚繼光與黃崖關長城”學術研討會上獲悉,薊州區多舉措開展黃崖關長城保護和旅游開發,加快推進國家長城文化公園(天津段)建設。
薊州區盤山(長城)管理服務中心主任李勃介紹,圍繞黃崖關長城保護,該中心近幾年先後實施了一些長城本體的修繕項目,通過修繕21段鼓脹的墻體確保了開放段長城的安全。今年以來,該中心又在上級部門支持下啟動4個城門樓、2個角樓的修繕加固,消除木質結構糟朽、壘砌磚體減蝕等病害。此外,還啟動了黃崖關長城安防工程二期項目,對景區開發的1.6公里長城實施數字化24小時全覆蓋監控,包括在長城沿線、敵樓、鳳凰樓及太平寨等前端安裝攝像機等,工程完工後將實現視頻監控、客流統計、位置監控、火源監測、文物保護等綜合化管理,不僅為游客疏導、災害預防、應急預案制定實施、指揮調度提供有力保障,還可進一步提升景區的管理與服務水平。
在國家長城文化公園(天津段)建設方面,該中心牽頭啟動了黃崖關長城綜合博物館展陳提升和數字化工程。通過豐富博物館的展陳,將庫存的40多件文物首次作為展陳向觀眾開放,其中幾塊特別重要的石碑上面明確記載了戚繼光的籍貫,並證明了戚繼光在薊鎮戍守的史實。數字化工程是通過虛擬現實技術,讓游客身臨其境,見證長城蘊含的古代軍事智慧。另外,通過設計數字積木、石料鑒別等互動環節,讓游客體驗當時長城修建的過程,實現沉浸式體驗參與。
薊州區盤山(長城)管理服務中心副主任邢亞萍介紹,黃崖關是天津段長城最重要的也是唯一的關口,其完整防禦體系包括三道防線,龍鳳嶺段長城是第一道防線,也是前沿工事,第二道防線是黃崖關長城主體城墻,第三道防線是裏邊的關城。上世紀80年代,我市對黃崖關長城主體城墻和關城進行了修繕,但前沿工事龍鳳嶺段長城仍處於遺址狀態,也需要進行保護修繕。基於這個原因,國家文物局決定先進行考古勘察,了解龍鳳嶺段長城的真實狀態,為石質長城復原、維修、保護提供指引和依據,然後再分期啟動推進修繕和保護工作。
邢亞萍説,龍鳳嶺段長城考古勘察項目是國家文物局撥付專項資金在天津段長城實施的首個考古勘察類項目,目前已經進入最後的信息整理階段,預計10月全部完工。從遺跡的情況來看,龍鳳嶺段長城屬於石砌長城。此次考古勘察挖掘出土的18塊瓦片,印證出原來龍鳳嶺段長城是有樓櫓建築的,其建築形態可能比之前想象的更好更完善,當初可能有屯兵駐紮看守。(記者 徐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