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天津 > 正文
2024 05/31 11:19:15來源: 新華網

高質量發展·港口探新丨鎖定低碳,港口風機葉片裏的新“綠”意

2024-05-31 11:19:15    來源: 新華網
字體:
分享到:

海報製作:馮娟

  新華社天津5月30日電(記者梁姊)自動化橋吊“齊舞”,無人集裝箱卡車往來,運輸機器人穿梭……走進天津港北疆港區C段智能化集裝箱碼頭,“現代聖彼得堡號”集裝箱輪正在忙碌作業。不久後,這艘巨輪將運送太陽能板、機電裝置等貨物出口歐洲。

  看似平常的碼頭作業,背後卻另有玄機——整個過程達到了“零碳”排放。2021年底,隨着兩台風機葉片緩緩啟動,這座全球首個“智慧零碳”碼頭的智慧綠色能源系統開始並網發電,通過風電、光伏發出的綠色能源,源源不斷為碼頭生産提供能源。

  在這裡,不僅岸橋、軌道橋、卡車等曾經的“碳排放大戶”被安上了“綠色心臟”,碼頭經營單位天津港第二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也已實現綠電使用和自産自足。碼頭能耗較傳統集裝箱碼頭下降17%。

天津港“智慧零碳”碼頭(無人機照片,2月2日攝)。新華社記者 趙子碩 攝

  減碳“優等生”“智慧零碳”碼頭只是天津港綠色轉型的一個縮影。數據顯示,作為全球供應鏈的轉運節點,港口溫室氣體排放量約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3%。身為“北方大港”和“百年老港”,天津港也曾是碳排放大戶。霧霾天裏也能聞到的柴油味兒,是許多老碼頭人揮之不去的記憶。

  如今,隨着綠色發動機、綠色運輸隊的加入,天津港的“吐碳”環節越來越少。傳統火電被綠電取代,風電、光伏發電裝機容量68兆瓦,年發電量達1.55億千瓦時;燃油集裝箱卡車逐步“退役”,智能運輸機器人、電動卡車上崗,每月可減少燃油使用近300噸、碳排放量近900噸;外運公路轉為鐵路,每年又減少燃油使用23.6萬噸……

  除了“修煉內功”在能源側完成綠色轉型,天津港還在努力降低來港船舶産生的碳排放:首創的智能水平運輸系統,串聯起場橋、岸橋等碼頭生産設備,實現全生産要素實時信息交互。“通過提高生産效率降低船舶在港時間,進而降低其在港時的碳排放量。”天津港集團環保管理部環保經理王志力説。

  港口碳排放強度是當前觀察港口綠色轉型的重要指標之一。天津港一份2013年以來碳排放強度的折線圖見證着天津港“求新逐綠”的努力:一條紅線曲折上揚,反映了天津港十餘年來貨物吞吐量呈上升趨勢;另一條藍線平穩下滑,代表了天津港正逐步下降的碳排放強度。

  “2013年以來,天津港貨物吞吐量上升11.3%,集裝箱吞吐量增長70%,碳排放強度下降了20%。”王志力介紹。

  改變不僅體現在生産和數據上,還發生在每個人身邊。“這幾年,天更藍了,空氣更清新了,連海鳥都比從前多了。”一位天津港工人開心地説。

貨輪靠泊在天津港太平洋國際集裝箱碼頭裝載貨物(無人機照片,5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趙子碩 攝

  好消息不斷傳來。“天津港綠色低碳港區建設實踐”入選國家能源局首批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典型案例,成為全國港口唯一案例。天津港的綠色轉型之路,為在國家“雙碳”戰略下積極尋求港口生産綠色轉型的全國各大港口提供了思路。

  天津港並未因此停下腳步。2024年底,天津港集團主導開發的區域分佈式新能源發電系統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50兆瓦;2025年,天津港將實現集裝箱水平運輸設備75%電動化;2027年,港口內部集裝箱水平運輸設備總體完成新能源、清潔能源運輸更新替換……

  “計劃書”和“路線圖”背後,一張綠色港口新圖景躍然眼前。“未來,天津港集團將以發展新質生産力賦能港區能源結構綠色低碳轉型,努力實現新能源發用電項目更高水平的産業化、規模化,穩步推進低碳港區、低碳港口建設。”天津港集團副總裁楊傑敏説。

【責任編輯: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