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天津 > 正文
2023 09/23 12:08:02來源: 新華網

節令之美·秋分丨9月23日14時50分秋分:風吹稻浪好“豐”景

2023-09-23 12:08:02    來源: 新華網
字體:
分享到:

 

  新華社天津9月23日電(記者周潤健)“暑退秋澄氣轉涼,日光夜色兩均長。”北京時間9月23日14時50分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秋分,此時節,稻浪起伏翻滾,又是一年好“豐”景。

  和春分一樣,秋分時陽光幾乎直射赤道,陽光平分在南北兩半球,晝夜長短再次相等。從這天開始,陽光直射的位置繼續由赤道向南推進,北半球開始晝短夜長,地面接收到的太陽輻射越來越少,散失的熱量多於吸收的熱量,涼意漸濃。

 

  天津民俗專家、專欄作家由國慶介紹,古人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相關風俗活動的場所分別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這説明古時秋分在人們心目中有很高的位置。

  秋分祭月的古俗起源很早,以致今天只能從古籍中看到零星記載,先民們在秋分這一天擺起香案,敬上供品,祭祀月神。

  由國慶&&,二十四節氣在公曆中的日期相對固定,以秋分為例,它在公曆中的日期只會在9月22日、23日和24日這三天變動。秋分在農曆中的日期卻並不固定,一般在農曆八月十五前後,由於閏月的關係,秋分還可以出現在八月初至八月末這段時間。

  假如秋分在農曆八月末,那麼就很難看到月亮了。祭月而無月,難免會留下些許遺憾。於是先民們就選擇了秋季的第二月,即“仲秋”,也就是農曆八月十五這天來祭月,這樣就保證了天上的那輪圓月,這一習俗也逐漸演變成為固定的節日,稱為中秋節。這樣一來,中秋節成了重要節日,而秋分仍是個節氣。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如果説芒種凝聚了播種的辛勞,那秋分就見證了豐收的喜悅。2018年國家把秋分日定為中國農民豐收節,今年秋分日將迎來第六個中國農民豐收節,願所有人在秋高氣爽、桂花飄香的季節都有滿滿收穫。

【責任編輯:張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