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天津 > 正文
2023 09/18 09:05:55來源: 新華網

能工巧匠同&競“技”——第二屆全國技能大賽一線觀察

2023-09-18 09:05:55    來源: 新華網
字體:
分享到:

  9月16日至19日,第二屆全國技能大賽在天津舉辦。從數十萬名選手中脫穎而出的4045名技能高手,代表着相關項目的國內最高技能競技水平,在109個賽項中切磋技藝,用“技能”點亮未來。

  作為我國規格最高、項目最多、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綜合性國家職業技能賽事,這屆大賽較第一屆進一步擴容增量,賽項類別共涉及15個國民經濟行業門類,覆蓋國民經濟行業門類的75%。

  練技藝逐夢賽場

  走進賽場,工業4.0、雲計算等賽項,代表先進製造業的新動能;飛機維修、軌道車輛技術等賽項,顯示我國基礎設施的保障能力;花藝、茶藝、時裝技術,以及健康和社會照護等賽項,貼近百姓的生活場景……一場場比賽中,選手們不斷攀登技能的高峰。

選手在國家會展中心(天津)參加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項目的比賽。新華社記者李然攝

  在位於大賽主賽場國家會展中心(天津)的飛機維修項目中,22歲的選手呂岳強正圍繞着直升機仔細進行繞機檢查。今年剛剛從天津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機械設計與製造專業畢業的他,從2月起,就在為這次比賽進行高強度的集訓。“飛機維修考驗的是選手精益求精、毫米必爭的能力。”呂岳強説,比賽中飛機結構修理模塊中的“零件折彎”工序,他在集訓時常常一天要練習上千次。

  “有時練得手都麻了,但還是會堅持,就是想成為一名卓越的工匠。”呂岳強説。憑着這股子勁,他以精湛的技術成功代表天津市參加此次比賽。

  碩博生同場競技

  在這場能工巧匠的“對決”中,不僅有職工、大中專院校和技校學生,也有來自不同省份的博士、碩士生參賽。

  “高學歷參賽選手多數集中在新職業和數字技術技能領域,表明技術技能融合發展的大趨勢,對不同學歷層次人才技術技能水平提升的需求加大。”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職業能力建設司副司長王曉君&&。

  重慶科技學院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講師馮偉就是其中一名參賽博士,此次他參加了新增的智能製造工程技術項目。

  “比賽中,我們要運用數字孿生、大數據、深度學習等技術內容。”馮偉説,作為老師參賽,他對“智能製造工程技術人員”這一新職業的培養體系有了更切身的體會,希望了解新職業的能力要求,更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

選手在國家會展中心(天津)參加移動機器人項目的比賽。新華社記者李然攝

  新職業吸引目光

  更多新職業賽項,吸引着觀眾的目光。這些天,互聯網營銷項目裁判長薛茂雲很早就會到比賽現場。

  “對於職業技能大賽來説,互聯網營銷是一個全新的賽項,比賽要求將傳統的銷售與現代信息技術結合,全面考察選手的數字化營銷能力。”薛茂雲説,這一賽項的設置,正是順應數字經濟發展對新型人才的需求。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最新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技能人才總量已超2億人,佔就業人員總量26%以上;高技能人才超過6000萬人。各類技能人才活躍在生産一線和創新前沿,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在國家會展中心(天津),這是大賽舉辦展示交流活動的場館內一景。新華社記者李然攝

  “好的科技成果轉化,必須要有優秀的技能人才做紐帶和支撐。”通用技術集團機床有限公司總經理賀鑫元説,我們希望把在大賽中取得優異成績的選手招募到企業中。

  攀登技能高峰,為製造強國儲備人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部長王曉萍在開幕式上&&,此次大賽旨在以賽促訓、以賽促培、以賽促建,不斷完善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機制。(記者白佳麗)

【責任編輯: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