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園綠色擋不住,海螺處處皆是春。
霜降時節,一走進八宿海螺水泥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八宿海螺)主廠區,仿佛置身於春天的花園裏,大葉黃楊、紅葉石楠迎面而來,格桑花、月季嬌艷綻放,藍天呼應着綠地,處處鬱鬱蔥蔥。而在開採礦區,跨帶分析儀、三維建模、卡調配礦系統等新工藝的推廣使用,則進一步豐富了綠色開採的內涵。
主廠區景色迷人
近幾年,八宿海螺認真踐行新發展理念,成功走出了一條綠色發展路子。“發展經濟決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這是寫在八宿海螺礦區上的標語,也是八宿海螺的真實寫照。
創新創效,築牢綠色發展的“硬體”基礎。海螺集團是全球最大水泥建材企業之一,在國家“雙碳”目標提出後,就明確具體降碳路徑和碳中和路線圖。2018年,八宿海螺作為海螺集團在西藏自治區首個投資項目進駐昌都,在項目建設初期,就把生態環保納入生産全過程。
植樹種草,讓礦山復綠是第一步。礦山分廠副廠長耿敬彬是個行動派。然而,第一批雲杉苗剛種上沒幾天,就把滿腔熱血的他澆個透心涼。“原本枝繁葉茂的樹苗,一棵棵枯黃了,死掉了。”耿敬彬惋惜地説。一查原因才發現,整個礦山區平均海拔3800米,全是淺灰色石灰岩,根本存不住水,加之強烈的光照,想要把樹種活,絕非易事。
一次的失敗並未讓他們打退堂鼓。他們嘗試用篩土機篩土,試圖減少土壤中氧化鈣的含量。然而,篩完的土壤一經檢測氧化鈣含量依然很高,還是存不住水。看來要想種活樹苗,得徹底換一批土才行。
礦山區綠化的雲杉
在本地同事建議下,八宿海螺從附近村莊買土,與牲畜有機肥混合、換填,然後滿心期待地種下新一批雲杉樹苗。
功夫不負有心人,這次種下的雲杉竟然活了。
公司綠化隊為噴淋管道加設保溫棉
樹木活下來,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樹木生長所需的水源和灌溉問題是第二個要解決的問題。工廠附近的冷曲河海拔3100米,為了把水提到3800米礦區儲水池,八宿海螺在700米的落差區間內修建了五級泵站,河水才被送上來。 生活污水噴灌菜園
為了保證及時灌溉,他們還在礦山區安裝了覆蓋8萬平方米的智能噴淋系統。綠化隊隊長楊奇建自信地説:“我們都是智能化操作,在手機APP上輕觸一下,分區管道口就會出水,讓樹木花草一次喝個飽!”
綠化的雲杉
據統計,兩年來,八宿海螺在礦山區種植雲杉、雪松、果樹等苗木5萬株,鋪設草坪2250平方米,播撒黑麥草、高羊茅、苜蓿草超13萬平方米。如今,站在礦山區瞭望&放眼望去,綠意盎然,一片生機。
岩羊出沒
植被多了,生態好了,有時候連岩羊、鴿子也會光顧。廠區生態環境變美,員工們幹事創業激情自然高漲。辦公室主任劉卓説:“在花園式綠色工廠上班,大家歸屬感更強,幹勁更足。”
初嘗生態發展甜頭的八宿海螺顯然沒有在綠色發展的路上停下來的念頭。他們把科技創新引領綠色發展融入生産全過程,通過提升資源利用率,來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
在生産環節,為了實現資源充分利用,他們先後引進了跨帶分析儀、三維建模、卡調配礦系統,實現高低品位貧富兼採,實現礦産資源100%利用,在達到清潔生産的同時,還給企業帶來了經濟效益的直接增長。
主廠區光伏發電項目
環保管理,構建綠色發展長效機制。為了把高原豐富的太陽能資源轉化為經濟效能,2022年,八宿海螺投資1260萬元建成2.9兆瓦分佈式光伏項目,直接為廠區一年節約440萬度電。保全處處長劉小兵告訴記者:“二期5.91兆瓦光伏項目已備案,加上水泥窯餘熱發電機組,全部運轉起來後,預計年總發電量超4680萬度電,可負擔全廠用電總工量的47%,相當於一年節約標煤 5750多噸,節省電費開支3000萬元左右,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66萬噸。”
據了解,八宿海螺在綠色礦山建設、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推動綠色低碳生産方式和生活方式上積累了寶貴經驗。綠色發展觀念的形成,不僅從根本上改變了企業的面貌,也給八宿海螺帶來了巨大的“綠色效應”。6年來,八宿海螺累計規劃環保投入達9266萬元,用實際行動和具體舉措,換來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多贏的良好局面。
在自身實現綠色發展的同時,八宿海螺不忘協助解決駐地八宿縣的環保壓力。他們主動擔當,投資4350萬建設的城市生活垃圾綜合利用處置項目已破土動工。劉小兵介紹:“該項目採用世界先進的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技術,規劃日處理垃圾能力可達100噸,建成後,可將生活垃圾‘吃幹榨盡’,高溫燃燒分解後的殘余,還可作水泥生産原料充分利用,實現八宿縣生活垃圾的無害化處理。”
生活區一角
“我們一邊在綠色發展上投入,一邊享受綠色發展帶來的回饋,這種良性驅動激勵我們,在全面建成廠區環境生態化、資源利用高效化、管理信息數字化、礦山建設數字化上持續發力,培育新質生産力,為高原經濟高質量發展增添綠色本底。”採訪結束時,八宿海螺總經理陳毅信心滿滿地對記者説。(昌都融媒記者 梁俠 嘎松江措 八宿融媒記者 洛松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