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藏百萬農奴解放64周年”係列報道集
西藏頻道 > 正文
2023 05/ 05 12:54
來源: 新華網

世界肺動脈高壓日:援藏醫生呼吁關注高原肺動脈高壓

字體:

    5月5日是世界第12個肺動脈高壓日,為了呼吁人們關注高原肺動脈高壓,普及高原肺動脈高壓相關知識,拉薩市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北京朝陽醫院援藏醫生楊蘇喬就西藏地區的肺動脈高壓在成因、嚴重程度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介紹。

    西藏肺動脈高壓的特殊性

    肺動脈高壓是一種進行性威脅生命的疾病,會隨著患者肺血管壓力和阻力的持續性升高,最終導致心功能衰竭。由于其致殘率和病死率均很高,因此也被稱為“心血管疾病中的癌症”。肺動脈高壓共分為五大類,與很多疾病密切相關,不同類型的肺動脈高壓有著不同的病因、不同的表現形式,其治療原則也大相徑庭。

    “西藏地區由于海拔高,氣壓低,空氣稀薄,空氣中含氧量相對低,極易出現缺氧的情況,肺動脈高壓病因與平原地區存在較大差異。”楊蘇喬舉例介紹,低氧所致肺動脈高壓中,平原地區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間質性肺疾病較多見。而在西藏,由于衛生環境條件、生活習慣等因素,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傳染源不好控制、傳播途徑不易切斷,因此肺結核患者比平原更常見。在西藏,很多人體檢時胸部CT都可以看到陳舊性肺結核的影像,有的還很重,表現為結核毀損肺。“由陳舊性肺結核導致的低氧、牽拉性支氣管擴張、肺血管結構被破壞等多種因素,可能會引起肺動脈高壓。” 楊蘇喬説,“在西藏天然的低氧環境刺激下,肺血管長期處于收縮狀態,交感神經興奮,很可能會進一步促進高原肺動脈高壓的發展。”

    環境因素的差異使得高原地區肺動脈高壓的早期檢出率可能較平原更低。由于肺動脈高壓的早期症狀主要表現為疲勞、乏力、胸悶、運動耐量減低等,這些症狀和高原低氧環境中長期存在的活動後氣短現象十分類似,所以人們不容易察覺。而在平原地區,健康人日常呼吸很順暢,所以當感覺到體力有所下降時,大多會及時就診,從而有助于早期發現肺動脈高壓。“在高原環境下,健康人群的活動耐量本身比平原低,長期存在活動後氣短的現象,所以人們不容易察覺到活動耐量下降、甚至呼吸困難加重等情況,不利于肺動脈高壓的早期篩查。”楊蘇喬説。

    西藏肺動脈高壓醫療救治現狀

    楊蘇喬指出,當前西藏地區針對肺動脈高壓醫療救治存在確診方式滯後、靶向藥物獲取難度大、專業人才稀缺等困難。

    首先是確診方式滯後,其主要原因是西藏地區缺乏檢查肺動脈高壓的充足條件,極大限制了肺動脈高壓的規范化診斷。“例如,第四大類肺動脈高壓,以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動脈高壓為代表,疑似此類肺動脈高壓的患者需要完善肺通氣灌注掃描,但此項檢查在西藏尚無法開展。” 楊蘇喬説,“確診手段的落後使醫生在對五大類肺動脈高壓進行正確分類時面臨極大阻力。”

    其次是靶向藥物獲取難度大。以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動脈高壓為例,國內唯一被批準治療的藥物為“利奧西呱”,但目前拉薩市人民醫院暫時沒有。楊蘇喬介紹,目前西藏地區較好獲取靶向藥物主要有兩種,一個是“西地那非”,另一個是“波生坦”,但治療中必不可少的藥物,例如“曲前列尼爾”、“司來帕格”、“馬昔騰坦”等目前西藏目前無法買到。

    除了檢查手段和靶向藥物短缺外,目前在西藏能從事肺動脈高壓規范化診治的專業人才更加稀缺。“其實不只是針對肺動脈高壓這一領域,西藏整體醫療人才,尤其是當地專業人才,仍較匱乏。”楊蘇喬指出,一個學科的發展勢必不能一蹴而就,我們在西藏地區的第一個目標,就是先做好肺動脈高壓的篩查,遇到患者可以轉到有診治能力的肺動脈高壓中心。然而,肺動脈高壓的篩查需要依靠超聲科醫生對右心的結構和功能進行評價,但是在高原可以熟練掌握右心超聲的醫生非常少,降低了正確篩查的能力。

    加強高原醫學人才培養

    由于目前西藏從事肺動脈高壓規范化診療的專業人才稀缺,楊蘇喬對西藏醫療人才培養工作有自己的想法。她認為,一是要激發大家的學習意願,增強學習動力;二是讓真正有能力、有決心去提高技術水準的醫生留在西藏。她指出,應該不斷拓展西藏本地醫生的學習視野,跟著全國權威的專家學習,在更高的平臺上不斷思考。針對讓人才留在西藏,她指出:“作為援藏醫生,應該在學習和工作中,對西藏本地醫生給予更多支援,從而幫助他們持續建立信心。”

    楊蘇喬介紹,從2022年11月份開始,由北京朝陽醫院、拉薩市人民醫院、北京市第八批援藏醫療隊、蘇州協同醫療健康基金會共同創辦了《高原地區肺血管疾病規范化診治推廣係列課程》,該係列課程得到了著名呼吸病學與危重症醫學專家、中國工程院副院長王辰院士的大力支援,邀請了全國各地肺動脈高壓、肺栓塞領域最權威的專家,致力于幫助提升高原肺血管疾病診治水準。課程涵蓋影像學在肺血管疾病中的應用、靜脈血栓栓塞症的防治及相關護理問題的管理、肺動脈高壓規范化診治等5大方面內容,每周二晚8點線上進行一個專題講授,並結合高原具體情況展開充分討論。係列課程將連續舉辦30期,為期9個月,有專屬的可視化直播間,並且全程免費,讓大家可以反覆學習。

    “在工作中,我會繼續向本地醫生傳遞正能量,改變年輕醫生的‘我們不行’、‘我們做不到’的慣性,給予大家更多的正反饋。在臨床工作中,我們盡量多收治危重症疑難患者,不斷積累臨床經驗,從治療效果中給大家樹立信心,鼓勵大家從以往診治過的病例中挖掘數據,重視反覆思考與推敲,在核心期刊上發表文章,從而在各方面提升年輕醫生的執業動力。”楊蘇喬説。(殷小燕 李宇琛)

【糾錯】 【責任編輯: 殷小燕 雪珍】
0100200708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