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歷十二月三十日,家家要擺新年供品,包括切瑪、德嘎、羊頭、青稞苗、酥油、冰糖、幹果等。如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供品種類也變得更加豐富。德嘎:由不同類型的“卡賽”組成,源自苯教祭祀禮儀,當時興活物祭祀,佛教傳入後忌殺生,所以演變成如今用各種造型的卡賽來代替活物祭祀。
羅薩來了,又到了一年風幹肉收獲季。一塊塊風幹牦牛肉,一頭連著家,另一頭牽著心,是年味中綿延最久的,也是鄉情中最濃鬱的。小時候在外讀書,最最期待收到的包裹就是風幹牦牛肉。每每母親説要寄風幹肉來,就會眼巴巴兒地盼著,盼著!
漢族同胞的除夕夜是在大年三十,藏族人民的“古突”類似除夕夜,但是會在藏歷二十九日舉行,“古突”中的“古”藏語意為“9”,寓意二十九日,“突”藏語意為面食。“古突”那天全家人都要聚在一起,一起品嘗寓意十足的“古突”。
記得幼時,阿爸在每次家裏的“圖恰”開始時,會先把我高高舉起來,讓我完成家中高處某一旮旯的“第一掃”,接下來全家人才開始各自行動,其樂融融、按部就班。這種充滿象徵意義的、祈禱全家吉祥幸福的“吉祥活”,總能讓人高興好久。
藏歷新年前夕,拉薩街頭巷尾飄著陣陣“卡賽”香味。“卡賽”是藏歷新年必備年貨,是用小麥面粉、酥油、鹽等原料揉成面團,再搟制、切割、捏制成各種形狀後,經油炸而制成的一種面點。有的還會加入白糖、奶粉、天然顏色等原料。
作為傳統民族節日,藏歷新年年俗十分講究。在藏歷新年年貨中,傳統特色年貨是一大亮點,其中蘊含了許多民族傳統文化。年貨市場雖擠,但面對如此琳瑯滿目的豐富年貨,逛市場的老百姓攜家帶口,各個喜氣洋洋。大人們對買齊年貨以及各種家用心滿意足,小孩子們更是欣喜萬分。
2月8日,西藏拉薩大昭寺的工作人員依據傳統為大昭寺周邊的5根高20多米的經桿更換經幡,迎接即將到來的藏歷新年。來自各地的信教群眾把寫有祝福、祈願的經幡係在經桿上,表達對新年的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