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西藏阿里地區噶爾縣紅柳生態農業開發建設有限公司探索利用“半舍飼養”,不僅降低草場損失,而且提高出欄率,實現草場保護、牧民增收兩不誤。截至目前,今年已為當地農牧民群眾創收超200萬元。

圖為公司為參與“半舍飼養”的農牧民群眾發放現金。(受訪者供圖)
據了解,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的阿里,被稱為“世界屋脊的屋脊”,高寒草地生態脆弱。寒冬飼草供應、雪災應急保障曾是當地牧業發展難題,而飼料差、成本高、運輸難等問題,讓牧民養殖效益低下。
為突破困境,該公司團隊先後前往多地學習調研10余次,在新疆天康飼料公司幫扶下,在自建青稞、苜蓿種植基地的基礎上研發適配高原的飼料,並進行“半舍飼養”,“良心飼料”口碑也日漸傳開。

圖為“半舍飼養”的羊群。(受訪者供圖)
據悉,“半舍飼養”,即牛羊白天放牧、夜間回圈補飼精料,可通過高效反芻提升飼料轉化率。這一模式不僅減少草場退化,還能根據季節天氣靈活調整養殖方式。如今,肉羊出欄周期已從過去的3年至4年縮短至6個月,大幅降低養殖成本、增加牧民收入。

圖為“半舍飼養”的羊群。(受訪者供圖)
據介紹,該公司以“企業+合作社+科研”模式優化資源配置,實行“保底+分紅”運作機制,建成規範化養殖項目並設立新鮮羊肉銷售點。目前公司年産飼料8000噸,覆蓋阿里地區7縣及周邊,帶動1200余戶牧民家庭年均增收超3萬元。(侯星羽)
【責任編輯:旦增努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