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路上步履鏗鏘——我區“十四五”民生保障工作綜述-新華網
大慶要聞 輝煌60年 西藏影像 大慶文藝活動 媒體看西藏 基層風采
西藏頻道 > 正文
2025 11/25 12:37:57
來源: 西藏發布

幸福路上步履鏗鏘——我區“十四五”民生保障工作綜述

字體:

  在山南市琼結縣下水鄉唐布齊村,村民扎西平措的庭院裏瓜果飄香。“以前院子雜亂,現在改造成小花園、小菜園,不僅好看,還能增收,生了病村裏就有衞生室,孩子上學近,走路就能到……”

  扎西平措的幸福生活,是我區加快推進民生保障工作的生動注腳。“十四五”以來,我區始終把人民至上刻在發展答卷上,以教育、就業、社保、住房、醫療、鄉村振興的全方位提質,讓雪域高原的民生底色愈發鮮亮。

  從“穩就業”到“優就業”,技能點亮幸福路

  “以前沒技術,只能靠打零工勉強糊口,現在我是持證電工,在縣城光伏電站上班,月收入4000多元,日子越來越有奔頭!”那曲市安多縣牧民索朗達傑的變化,是我區通過增加就業幫助群眾提升生活品質的縮影之一。

  “十四五”以來,我區聚焦“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目標,構建起“政策扶持、技能賦能、服務升級”三位一體的就業保障體系。全區先後&&30多項就業促進政策,形成覆蓋高校畢業生、農牧民、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的綜合性政策網絡。針對高校畢業生,創新實施“1131”就業服務機制,年均組織超過1萬名幹部開展“包保”幫扶,多渠道徵集崗位7萬個以上,舉辦招聘會超400場,確保高校畢業生年均總體就業率穩定在95%以上。

  技能培訓成為增收“金鑰匙”。我區因地制宜開發《唐卡繪製》《藏式早餐》等11類民族特色職業技能培訓教材,通過藏漢雙語講解和視頻教學,讓農牧民群眾輕鬆掌握一技之長。在山南市琼結縣,28歲的次仁曲宗通過參加縣裏組織的唐卡繪製技能培訓,成為非遺工坊的技術骨幹,“跟着老師傅學了半年就能上手,現在每月能掙5000多元,還能傳承老手藝,特別有成就感。”她自豪地説。

  從技能培訓到崗位對接,從補貼扶持到權益保障,我區“十四五”期間構建起全方位就業服務體系,助力廣大勞動者穩定增收。據統計,“十四五”以來,我區累計實現城鎮新增就業25萬人以上,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52萬人次以上。

  從“保健康”到“享健康”,醫養保障更安心

  “每月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按時到賬295元,看病住院都能報銷,以後生病也不用愁了!”拉薩市城關區居民次仁曲珍的話語中透露着踏實。

  圍繞“健康中國”目標,我區深入推進健康西藏建設,醫療資源配置顯著優化。全區醫療衞生機構增長至7231家,擁有衞生技術人員3.2萬人、床位21488張。縣域醫共體實現全覆蓋,遠程醫療服務通達每一個鄉鎮,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醫療資源。隨着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落戶拉薩,“五大中心”建設持續深化,區市縣三級緊急醫學救援體系基本成型,基層醫療機構標準化建設全面達標,初步實現了“大病不出區、中病不出地市、小病不出縣區”。

  藏醫藥事業煥發新生機,實現醫療、保健、科研、教育、産業、文化“六位一體”協同發展。全區藏醫醫療機構增至64家,公立藏醫院床位達2780張,年診療量突破127萬人次。2024年藏藥生産總産值突破34億元,“藏醫藥浴法”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長期受失眠困擾的拉薩市民尼瑪卓嘎,在自治區藏醫院接受藏藥調理和針灸治療後,睡眠質量明顯改善,她説:“藏醫藥副作用小,效果持久,我身邊很多人都認它。”

  社會保障網越織越密。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標準提高至每人每月295元;醫保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育兒補貼政策全面落地,2022年1月1日後出生的嬰幼兒均可享受每孩每年3600元補貼,目前已收到近11萬份申請。

  從“美環境”到“富口袋”,高原沃野煥生機

  既有“顏值”更有“內涵”,是如今高原鄉村的真實寫照。這源於我區以産業振興為核心,以人居環境改善為抓手,以公共服務提升為支撐的協同推進。

  近年來,我區立足高原獨特資源稟賦,將青稞種植、牦牛養殖、手工編織等特色産業打造成農牧民增收的“錢袋子”。

  日喀則市南木林縣的扎西次仁種了半輩子青稞,如今跟着合作社搞良種培育、參與青稞米加工,家庭收入穩步提升。“以前辛苦一年收穫的糧食只夠自家吃,現在搞良種培育,糧食産量大幅增加,大家賣糧食、賣加工品,一年收入比過去翻了好幾倍。”那曲市安多縣的牧民卓瑪,依託生態牧場改良牦牛品種,不僅讓牦牛肉銷路更廣,還靠着鮮奶加工增加了收入,“以前養牛靠天吃飯,現在科學養殖+訂單收購,收入增加了,日子也越過越踏實”……這些扎根高原的特色産業,既守住了生態底色,又讓各族群眾的腰包越來越鼓,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持久動力。

  人居環境持續改善。山南市琼結縣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投入財政獎補資金2392萬元,撬動農戶自籌3100余萬元,建成美麗庭院450個、“宜居家園”樣板戶1280個。通過實施“八清一改”行動,推廣“綠色銀行”垃圾分類積分制,使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50%以上,推行“人畜分離、集中建圈”的模式,徹底改善了人畜混居的狀況。

  公共服務更貼心。近年來,我區通過落實危房改造中央補助資金10.34億元,完成危房改造2.48萬戶、抗震改造1.26萬戶;投入53.8億元建成周轉房1.1萬餘套,新建公租房1萬餘套,完成棚戶區改造2.8萬餘戶,為2.94萬戶家庭發放租賃補貼1億余元,城鎮保障性住房已基本實現對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的應保盡保。

  如今的西藏,每一寸土地都涌動着生機與活力,村民的收入越來越高,公共服務越來越全面,群眾生活保障越來越有力。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正沿着幸福的軌跡穩步前行。

【責任編輯:雪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