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薩河是我們的母親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拉薩人,滋養了河谷萬物,她靜靜流淌的模樣,就是拉薩最美的風景。”現在的拉薩河如一條碧綠絲帶蜿蜒流淌,滋養着兩岸。自2018年西藏全面建立河湖長制以來,一群平凡的守護者為這條“母親河”築起了堅實屏障。民間河長班旦與妻子旦增曲珍便是其中的縮影,6年間,他們風雨無阻每日三次巡河,清理垃圾、勸導市民、排查隱患,用腳步丈量河岸的每一寸土地。
如今,拉薩河的民間河長隊伍與全區1.47萬名河湖長、5.9萬名巡河員一道,分級分段落實管護責任。他們的堅守更凝聚起磅礡的民間力量,上百名志願者、沿線商戶、學校師生紛紛主動參與其中。從昔日河床裸露、垃圾散落,到如今岸綠景美、水清岸潔,多方力量攜手同心,打通了河湖管理的“最後一公里”,讓“河暢、水清、岸綠”的生態畫卷在拉薩河畔徐徐鋪展。

拉薩河。記者 鄭常容 攝
一條河 一群人
拉薩河邊的“護河團隊”
11月18日,拉薩河面鋪滿金色晨光,波光粼粼,班旦和組員們分好工具後開始一天的巡河日常,多年裏,無論是夏天的烈日當頭,還是雨季的陰雨連綿,甚至是寒潮來襲的冬日清晨,他們都會準時出現在這段熟悉的河岸上。
“這條河是我的老夥計,我和妻子都是民間河長的一份子,我們的職責就是保護母親河的河暢水清,這份工作雖不起眼卻很光榮。”班旦説。這份守護,始於2019年。班旦成為一名民間河長,深受他的感染,妻子旦增曲珍也隨即主動申請加入。“保護拉薩河不是他一個人的事,是我們所有人的責任。”從此,拉薩河畔多了一對並肩而行的“巡河夫妻”。
數據顯示,2018年6月,西藏全面建立河湖長制,截至目前,全區1.47萬名河湖長、5.9萬名巡河員分級分段落實管護任務,讓全區每條河流、每個湖泊都有人管、有人看、有人護。
每天三次巡河,是夫妻倆雷打不動的約定。清晨,他們迎着朝陽清理夜間堆積的垃圾;午後,頂着烈日勸導戲水市民、檢查河道設施;傍晚,伴着晚霞記錄當日巡河情況,反饋發現的問題。遇到周末或節假日,市民出游增多,垃圾量翻倍,他們便提前出門、延後返程,常常忙到天黑才能回家。“累肯定是累的,但看到河道變乾淨,心裏就特別踏實。”旦增曲珍擦了擦額頭的汗,手裏的垃圾袋已裝滿大半。
巡河之路,遠非“撿垃圾”這般簡單。過去,拉薩河沿線垃圾種類繁雜,舊衣服、床單被褥、書本、煙頭、廚余垃圾散落各處,有些垃圾被水流衝到石縫裏,需要彎腰、伸手,一點點摳出來;遇到汛期,河水上漲、水流湍急,河邊濕滑難行,他們還要冒着風險勸離戲水的市民。“夏天是最忙的時候,每天能勸走好幾撥人。冬天是最艱難的時候,河水冷得刺骨,風又大,河道裏經常吹落各種垃圾,清理難度也大。”班旦説。

拉薩河邊,護河團隊成員正在巡河。記者 阿旺尼瑪 攝
河暢 水清 岸綠
多方力量共護家門口的母親河
班旦回憶,有一次,幾名年輕人在汛期偷偷下河游泳,他和旦增曲珍急得直跺腳,一邊大聲呼喊提醒危險,一邊沿着河岸跑着尋找最佳勸阻位置。直到看著年輕人安全上岸,兩人懸着的心才放下,後背早已被汗水浸透。
6年時光,班旦夫妻的腳步遍佈拉薩河岸,他們清理的垃圾裝滿了一個個垃圾袋,勸離的市民超上千人次,帶動的志願者隊伍從最初的幾人發展到如今的上百人。在他們的影響下,保護拉薩河成為越來越多拉薩人的自覺行動,商戶主動在門口放置“不亂扔垃圾”提示牌,家長帶着孩子參與親子護河活動,游客自覺將垃圾帶走……
“剛開始巡河時,我希望能讓拉薩河變乾淨;現在,我希望能讓這份乾淨一直保持下去。”班旦説,他最大的心願,是看到更多人加入民間河長的隊伍,讓守護母親河成為一種生活習慣。如今,他和旦增曲珍正在培養“接班人”,他們會帶着社區裏的年輕人熟悉巡河路線,教他們識別河道問題、使用巡河工具;遇到學校組織實踐活動,他們也會主動分享護河故事,鼓勵孩子們從小樹立環保意識。
人在水鄉,依水而居。“曾經的拉薩河河床裸露,秋冬季節風沙漫天,家裏都會挂雙層門簾,要做好防沙。現在的變化太大了,河道兩旁植被蔥鬱,岸邊新建各類公共設施,成為休閒的好去處。”家住仙足島的市民格桑拉姆很是感慨。
這一變化得益於像班旦夫妻這樣的民間河長的堅守,更是全區河湖保護工作的縮影。自西藏全面推行河湖長制工作以來,各級河湖長開展巡河數萬次,實現了河道、湖泊、水庫等各類流域全覆蓋。“十四五”期間,全區地表水優良水質斷面比例達100%,無劣Ⅴ類水體,全區主要江河湖泊及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畫卷正徐徐展開。

護河團隊成員清理拉薩河邊垃圾。記者 阿旺尼瑪 攝
護好一方碧水
民間河長打通河湖管理“最後一公里”
他們的堅持,漸漸帶動了更多人加入保護生態的隊伍。2020年夏天,一群大學生看到班旦夫妻巡河,主動上前幫忙;2021年,社區工作人員與他們建立&&,定期組織居民參與河道清理;2022年,多家愛心企業捐贈了垃圾鉗、垃圾袋、救生衣等物資,還組建了志願者隊伍,畢業季還有學生主動來幫忙……如今,每到周末,常有市民自發來到拉薩河邊,跟着民間河長一起撿垃圾、護河道。“現在再勸導大家,幾乎沒人會拒絕了,還有人主動問我們‘下次巡河什麼時候’,希望能加入護河隊伍。”説起這些變化,班旦的笑容格外燦爛。
與此同時,偷倒建築垃圾的現象也逐漸消失了。“這是大家環保意識提升的最好證明。”班旦介紹,以前偶爾會有施工隊偷偷往河邊倒建築垃圾,不僅影響河道美觀,還可能堵塞水流。護河團隊成員發現後,一方面及時向拉薩市水利局反饋,另一方面主動&&施工單位,講解保護河道的重要性。久而久之,施工方不僅不再亂倒垃圾,還會定期組織員工參與河道清理。“現在河道兩岸乾乾淨淨,再也看不到成堆的建築垃圾了。”班旦説。
記者從自治區水利廳了解到,為守護好一方碧水,截至目前,全區累計創建3個國家級幸福河湖,75個自治區級幸福河湖,153個市級幸福河湖。河湖水域岸線空間管控得到加強。開展雅魯藏布江、長江(金沙江)等630個河湖管理範圍劃定及289個河湖岸線保護與利用規劃編制工作,全區重要江河湖泊岸線保護區、保留區比例總體達到80%以上。
夕陽西下,拉薩河泛着金色的波光,班旦夫妻完成了當天最後一次巡河。他們坐在河邊的石階上,看著清澈的河水緩緩流淌,遠處有候鳥飛過,岸邊有市民散步。“你看,現在的拉薩河多漂亮。”旦增曲珍輕聲説。班旦點點頭:“只要我們一直堅持,以後會更漂亮。”
這份始於熱愛的堅守,終將在歲月中沉澱為最珍貴的禮物,讓拉薩河的碧水清流,滋養一代又一代拉薩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