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拉薩11月19日電(記者李華、李鍵)第二次青藏科考研究發現,有“亞洲水塔”之稱的青藏高原供水能力顯著增強,預估本世紀末外流區徑流量增幅最高可達49%。
19日在拉薩舉行的第二次青藏科考成果綜合集成應用發布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二次青藏科考隊隊長姚檀棟介紹了這一研究成果。姚檀棟説,氣候暖濕化導致“亞洲水塔”失衡,表現為冰川、積雪等固態水體快速減少與湖泊、河流等液態水體廣泛增加的固液相態失衡,過去40年長江源、瀾滄江源等主要流域徑流持續增加,預估本世紀末外流區徑流量增幅最高可達49%。
與此同時,第二次青藏科考評估結果還表明,儘管“亞洲水塔”未來水量趨於增加,但由於南亞、中亞大部分國家人口的快速增加,上游供水量增加並不能滿足其快速增長的用水需求。因此,未來“亞洲水塔”下游的水資源要進行區域性分策應對和國際性綜合協調,要強化冰崩、冰湖潰決等災害科學預警體系的構建,分享中國水資源管理的成功經驗,實施更加有效的水資源可持續管理措施,構建“亞洲水塔”水資源命運共同體。(完)
【責任編輯:雪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