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組團式”援藏醫療專家順利完成高難度“保腎取瘤”手術-新華網
新華社簡介 新華網首頁中國政府網 公司官網 新聞熱線:0891-6282560 投稿郵箱:xhwxzpd@163.com
西藏頻道 > 正文
2025 10/13 16:26:06
來源: 新華網

西藏:“組團式”援藏醫療專家順利完成高難度“保腎取瘤”手術

字體:

  今年9月中旬,來自北京協和醫院援藏專家樊華與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泌尿外科團隊的精心治療下,順利為35歲的牧民古扎(化名)進行一例高難度的“經腹膜後腹腔鏡左腎部分切除術”,不僅完整切除了直徑達7厘米的腎臟腫瘤,還成功保住了患者的左腎。

  術後病理顯示,這是一種極為罕見的TFE3基因易位型腎細胞癌。這&手術的順利實施,意味着西藏在複雜泌尿外科手術領域實現新的突破,這也是國家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工作取得的又一碩果。

  古扎,是西藏林芝市波密縣康玉鄉牧民,平日裏放牧牛羊,身體健壯,很少生病。今年8月,在全縣組織的農牧民免費健康體檢中,查出他的左腎有佔位性病變。經過進一步檢查確認,古扎的左腎有一個直徑約7厘米的腫瘤,緊貼左腎動脈,當地醫院隨即迅速將古扎轉診至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

  “腎臟的總長度通常為10-12厘米,腫瘤直徑7厘米,跨越左腎上極一直到腎動脈水平,腎動脈是腎臟的生命線,一旦損傷,不僅會導致術中大出血,更有可能迫使醫生切除整個腎臟甚至危及生命。”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泌尿外科主任王峰説。

  面對這一棘手病例,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泌尿外科團隊感到巨大壓力。傳統的根治性腎切除術雖然相對安全,但意味着古扎將永久失去一個腎臟,對未來長期健康狀況將面臨挑戰。而選擇保留腎臟的部分切除術,難度和技術要求極高,當時在西藏尚未實施過。

  抉擇艱難時刻,來自北京協和醫院的援藏專家樊華給出了信心。樊華是一名手術經驗豐富的泌尿外科專家,擅長複雜的腹腔鏡腎臟手術。

  “我們可以做腎部分切除術,不僅要切除腫瘤,還要保住患者的腎臟。”樊華在詳細評估患者情況後堅定地説,“患者這麼年輕,保留腎臟對他未來的生活質量至關重要。”他&&,雖然腫瘤體積大且位置險要,但通過精細的術前規劃和精準的手術操作,保腎手術是可行的。

  樊華提出的實施腎部分切除術得到了北京協和醫院副院長、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院長吳東的大力支持,並由自治區人民醫院泌尿外科團隊迅速組建手術組、麻醉組和後勤保障組,精心籌備這例高難度手術。

  手術當天,樊華與自治區人民醫院泌尿外科團隊共同主刀手術。與常規手術不同,這次手術採用了“經腹膜後腹腔鏡”技術。該技術是一種更為微創的手術方式,無需進入腹腔,通過腰部四個小切口即可完成操作,對患者創傷小,恢復快。但存在操作空間有限,對技術要求極高。

  “小心,小心,注意動脈!”“止血要徹底!”“切除範圍要足夠!”“分層縫合要嚴密!”手術室內,泌尿外科團隊全神貫注,默契配合。

  此次手術中最具挑戰的是切除腫瘤並保護好左腎動脈。在僅有幾毫米的操作間隙中,樊華精準地分離着腫瘤與腎動脈,確保腫瘤完整切除。

  經過三個小時的努力,手術順利完成。“手術成功了!”當樊華向患者家屬告訴這一消息時,他們喜極而泣。

  術後第五天,第十一批“組團式”援藏醫療隊的北京協和醫院病理專家賈叢偉&&,古扎罹患的是罕見的TFE3基因易位型腎細胞癌。“腫瘤非常罕見,且腫瘤包膜完整,正常腎臟被最大限度保留。”他説,這是一種主要發生於兒童和年輕人的罕見腎癌類型,佔所有腎細胞癌的1%-5%。

  據賈叢偉介紹,類似罕見腫瘤的診斷需要先進的分子病理技術支持,通過一批又一批病理科援藏專家的不懈努力,自治區人民醫院已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分子病理檢測平台,讓患者能夠在本地完成診斷,為患者爭取了寶貴的治療時間。

  針對這種罕見腫瘤患者,第十一批援藏醫療隊成員護理部主任高娜指導護理團隊,為古扎制訂個性化的隨訪計劃,定期安排古扎回院復查,降低復發風險。

  此次手術的順利完成是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工作的一個縮影。自2015年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工作啟動以來,西藏醫療事業實現了歷史性跨越。

  援藏工作開展前,自治區人民醫院泌尿外科僅開展常規開放手術,年手術量不足百台。如今,該科室能獨立完成腹腔鏡膀胱癌根治術、腹腔鏡腎部分切除術等高難度手術,年手術量超過500&,成為西藏泌尿外科領域的領頭羊。

  “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工作徹底改變了西藏醫療面貌。從前我們是‘輸血式’援藏,現在轉向了‘造血式’援藏。通過‘團隊帶團隊’‘專家帶骨幹’‘師傅帶徒弟’的方式,本地醫療人才隊伍快速成長。”吳東説。

  “放在十年前,我只能選擇去成都看病,光路費和治療費用就是一大筆錢,我們負擔不起。”古扎感激地説,“現在不用出西藏就能得到國內頂級專家的治療,而且大部分費用醫保都能報銷。感謝黨,感謝政府,感謝援藏專家。”

  目前,西藏已經建立覆蓋全民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農牧區醫療制度覆蓋率達到100%。

  此外,通過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工作,西藏已形成“小病不出鄉、中病不出縣、大病不出市、重病不出藏”的分級診療格局。

  展望未來,西藏將進一步加強遠程醫療平台建設,實現與援藏醫院更加高效的互聯互通,加大本地醫療人才培養力度,打造一支留得住、能戰鬥、帶不走的醫療隊伍。(完)

【責任編輯: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