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教師桑珠:十七載架起雪域高原“就醫橋”-新華網
新華社簡介 新華網首頁中國政府網 公司官網 新聞熱線:0891-6282560 投稿郵箱:xhwxzpd@163.com
西藏頻道 > 正文
2025 09/17 12:48:32

藏族教師桑珠:十七載架起雪域高原“就醫橋”

字體:

清晨6點半,華西醫院掛號大廳已排起長隊。人群中,一位身着藏袍、胸佩黨徽的身影格外醒目——他便是來自西藏那曲市比如縣的退休教師桑珠。17年來,這位藏族共産黨員用腳步丈量川藏兩地,為3700余名同胞鋪就了一條溫暖的就醫之路。

“淋過雨的人,總想為他人撐傘”

2006年,桑珠因患病首次赴成都求醫時,經歷了三次掛號失敗、在迷宮般的醫院裏艱難尋路的窘境。“看著藏族老鄉因語言不通錯失治療時機,我心裏像被牦牛蹄踩過一樣疼。”這位61歲的藏族漢子回憶道。正是這次經歷,讓他立下了“要為同胞掃清就醫障礙”的誓言。

桑珠(右一)陪患者看病。

2008年寒暑假,桑珠正式開啟了他的“第二職業”。他自費往返於海拔4500米的那曲高原與成都平原之間,手繪的《蓉城就醫攻略》標注了23家醫院特色科室,背包裏常年備着藏漢雙語醫療手冊,甚至精準測算出華西醫院門診至住院部的893步路徑。

“生命嚮導”的十七年堅守

“先挂內分泌科,兩小時後取CT報告,下午三點前到住院部辦理手續……”桑珠如同精密導航儀般規劃着就診路線。從接機送站到安排住宿,從翻譯病情到陪同檢查,這位“全職嚮導”日均輾轉門診樓12趟,運動步數長期“霸屏”朋友圈。

桑珠(前排左一)陪患者看病。

質疑聲也曾撲面而來。“最怕被當成醫托!”他坦言曾因帶領十余名患者穿梭診室被保安攔下,每次都要掏出教師證反復解釋。為提升效率,他創新採用“分級導診”模式:輕症推薦專科醫院,危重患者集中華西資源。17年的沉澱讓他練就特殊技能——能看懂CT影像,準確解讀血常規指標。

“您看這片子,就像駿馬跑久了蹄鐵會磨損,配合治療就能好轉。”當牧民對着腰椎核磁共振報告顫抖時,他用草原比喻化解焦慮,專業的解讀連醫生都豎起大拇指。

連接生命的溫暖紐帶

3700余名受助患者中,有人康復後送來風乾牦牛肉,有人邀他去草原做客。最令人動容的是一位胃癌晚期老人,在生命最後時刻緊握他的手説:“孩子,你讓我在異鄉找到了家的溫暖。”17年來,500余面錦旗鋪滿了他在成都的臨時住所。

桑珠(中)給患者解釋診斷結果。

木蘭花開花落十七載,桑珠依然奔波在醫院走廊。當被問及堅持的動力,他望向窗外綻放的木蘭花:“每次幫患者順利就醫,就像看到當年迷茫的自己終於找到了方向。作為一名黨員,能用自己的方式守護同胞健康,一切付出都值得。”

春去秋來,這位退休教師的腳步已不再輕快,但他用蹣跚步履連接起的醫患溫情,卻讓這條跨越雪域高原的就醫橋愈發堅實。

【責任編輯:旦增努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