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雅礱河畔的時代建設者!-新華網
大慶要聞 輝煌60年 西藏影像 大慶文藝活動 媒體看西藏 基層風采
西藏頻道 > 正文
2025 09/15 11:50:35

致敬雅礱河畔的時代建設者!

字體:

  六十年風雨兼程,一甲子春華秋實。在西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的輝煌時刻,是他們用汗水澆灌出幸福之花,是他們用堅守傳承着文化之火,是他們用大愛書寫着團結之歌,是他們以堅韌與智慧,在雪域高原繪就了絢麗的發展畫卷。讓我們將目光投向雅礱河畔,聚焦這群閃耀在全國舞&上的山南兒女。

  張宏林:高原上譜寫民族團結與産業發展的企業家

  在乃東區,西藏宏農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宏林的事跡廣為傳頌。

  圖片

  2020年,張宏林帶領團隊在海拔3800米的高原上,僅用201天就建成了國際先進的百萬羽全自動化蛋雞生産線,實現從飼喂、分揀到糞污處理的全流程自動化。

  圖片

  該項目使西藏蛋雞成活率和産蛋率從原先的50%、40%大幅提升至98%以上,年産鮮蛋2.8億枚,將西藏蛋肉自給率提高至50%以上,有力促進了農牧業循環發展。項目累計帶動1000余名群眾參與,發放工資8700余萬元,人均增收6萬餘元。公司聘用124名本地藏族員工,年均發放工資1200余萬元,每年還生産有機肥3.5萬噸,改良土壤5萬畝。

  企業堅持“本地優先”用工原則,養殖場固定員工中80%為本地人,年均工資4萬元;季節性用工500餘人,年工資支出超2000萬元。宏農二期項目以固定分紅模式帶動20個集體經濟薄弱村,每村年分紅23萬元,受益群眾超萬人。

  2024年,張宏林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稱號。他常説:“漢族和藏族是一個母親的兩個女兒,公司就是我們共同的大家庭。”在他的帶領下,企業形成了藏漢員工共學共事、和諧共處的良好氛圍,成為民族團結與鄉村振興的典範。

  次仁德吉:八年如一日照顧孤寡老人的全國勞模

  圖片

  在乃東區頗章鄉斯堆村,次仁德吉的名字可謂是家喻戶曉,村民們無不交口稱讚。2025年4月28日,次仁德吉榮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她用八年如一日的堅守,悉心照料生活不能自理的曲珍老人,書寫了一段感人至深的佳話。

  圖片

  初見次仁德吉時,她正在自家院子裏用耙子耙乾草喂牛。樸實無華的衣着透着農村婦女的勤勞本色,鼻樑上架着一副眼鏡,鏡片後的目光溫暖而堅定。身形瘦削的她展現出不凡的韌勁,屋裏屋外都被她打理得整潔有序。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她那親切的笑容,嘴角總是微微上揚,眼睛彎成月牙,流露出真誠與善意。

  圖片

  八年間,次仁德吉用無私的愛溫暖着曲珍老人的晚年時光。兩千多個日日夜夜,她風雨無阻地為老人洗衣做飯、打掃衞生、擦拭身體,用無微不至的照料讓老人在生命的最後歲月感受到家人般的溫暖。

  圖片
  圖片

  儘管老人已經離世,但次仁德吉樂於助人的精神從未停歇。她繼續幫助鄰里照看孩子,為困難家庭送去生活物資,積極參與村裏的公益勞動,她的善行如春風化雨,悄然浸潤着整個斯堆村。在她的感召下,鄰里互助蔚然成風,更多村民自發參與到敬老助貧、共建鄉村的行動中,讓淳樸鄉風煥發出新時代的光彩。

  旦增卓嘎:讓邦典技藝煥發新生的非遺傳承人

  圖片

  在貢嘎縣傑德秀鎮,色彩絢麗的邦典(藏族圍裙)如一道流動的彩虹,點綴着藏族女性的日常。2025年獲得“全國勞動模範”稱號的旦增卓嘎,正是這道“彩虹”的守護者與創新人。

  圖片

  走進旦增卓嘎的工作室,織機咔嗒作響,梭子來回穿梭。她手指靈活地將五彩絲線編織成精美的幾何紋樣。“邦典的每一種顏色、每一個圖案,都承載着祖先的智慧。”她向記者介紹。

  圖片

  新時代,旦增卓嘎並不止步於傳統。她敏銳把握市場動向,在保留傳統紋樣精髓的基礎上,大膽推出更契合現代都市審美的時尚配色與簡約款式,並將邦典元素創新應用於背包、手機殼、家居飾品上,讓古老技藝煥發新生。

  圖片

  更值得稱道的是她推動的産業模式:牽頭成立邦典編織合作社,常年免費為周邊村鎮婦女——尤其是困難家庭婦女提供培訓。“讓姐妹們在家門口憑手藝增加收入,邦典才真正有生命力。”

  圖片

  如今,合作社産品遠銷海內外,“指尖技藝”真切轉化為“指尖經濟”,織就了一條絢麗的共同富裕之路。

  當曲旦增:守護千年藏香技藝的文化傳承人

  位於扎囊縣的敏珠林寺,是藏香的重要發源地。寺內瀰漫着獨特的芳香,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當曲旦增,正帶領僧眾依循古法,精心炮製這份源自信仰的芬芳。

  從研磨藥材、調配配方,到手製成型、自然晾曬,數十道工序一絲不茍。當曲旦增告訴記者,敏珠林藏香配方獨特,選用藏紅花、檀香、冰片等數十種珍貴藥材與香料,不僅能安神靜心、凈化空氣,更承載着深厚的文化內涵。面對現代社會的變遷,敏珠林寺藏香並未固守陳舊。在當曲旦增的推動下,他們優化包裝拓展銷售渠道,讓這縷千年馨香觸達更多消費者。

  在他的帶動下,古老的藏香製作不僅成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更吸引了更多年輕人投身非遺傳承,敏珠林藏香成為傳播藏民族文化、增進民族認同的獨特紐帶。

  不止他們,白瑪佔堆精湛的虱雕技藝令人嘆為觀止,古桑曲珍在特殊教育領域無私奉獻溫暖人心......這些雅礱兒女的故事,正是西藏自治區60年發展成就的生動縮影。他們用實幹詮釋責任,用奉獻彰顯擔當,在平凡崗位上書寫着不平凡的人生華章,為建設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西藏貢獻着力量。

【責任編輯:雪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