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作品《士兵突擊》裏,“草原五班”被稱為“班長的墳墓,孬兵的天堂”,一個被團部遺忘,遠離大部隊的地方。剛新婚完愛人就赴朗縣駐村,愛人輪換回來第二天,我又去米林駐村。一開始鬱悶情緒在心中徘徊,渾渾噩噩來到這個傳説中地處偏僻、路況較差、氣候嚴寒的巴讓村。
一、邊關冷月夜
班長老馬説:“都別混日子了,小心日子把你們給混了”。成才剛走進草原五班,滿心的失落與不甘,固執的認為自己在這個窮鄉僻壤根本無法施展拳腳。
初到巴讓,我每日裏只是應付着一些諸如統計信息、調解鄰里小糾紛之類的簡單工作,時常望著遠方重巒疊嶂的山巒發呆,村民看我的眼神像是看著一頭闖進青稞地的野驢。駐村隊隊長兼第一書記旦增羅布帶着我,在村裏走了一圈又一圈。我們走過充滿疑慮的群眾,討論了組織在派我們下來前殷切囑託和期盼。那天晚上,我獨自坐在宿舍的窗前,看著滿天星斗,久久不能入眠,心中終於泛起一絲漣漪,想起了成才在草原五班的經歷,起初的消沉,到後來的自我覺醒與蛻變。我開始反思,自己來到這裡,難道只是為了熬過這段時間,然後帶着滿腹牢騷回去嗎?不,我要像成才最終在草原五班找到自己的價值一樣,真正為巴讓做一些實事。
我們路過田地時群眾正在收割牧草,便上前幫忙。當我拿着勞動工具習慣性拍完記錄工作的照片後,一位阿佳和我説:“隊長,拍完了你們走吧,把工具給我們,我們繼續幹活。”我一臉錯愕,群眾只認為我們過來取個景就走,霎時間一股倔脾氣涌了上來,我們代表組織過來絕不是走馬觀花,絕不是只拍照片不幹活!我們拿起從來沒接觸過的農具,一股腦的撲向牧草,用吃奶的勁使勁打捆。群眾們眼睛裏流露出欣喜,大家都笑了,小雨不合時宜地下了起來,我們卻熱火朝天地幹,在綠意盎然、煙雨朦朧的映襯下,我們和群眾之間第一次有了心靈的碰撞。
二、融雪化春溪
五班教會了他,重塑了他,讓他可以重新起跑,成才最終撿起了自己的枝枝蔓蔓。
在巴讓村的雨季裏,每當路面被泥沙和石頭覆蓋時,老黨員加措已經發動自己的小型挖掘機,清理出一條道路。我望著滿身泥污的他開玩笑道:“年底養路段該給您發獎勵吧?”他抹了把臉上的雨水,高原紅的臉膛綻開笑紋:“黨員幹活還要報酬嗎?”這話語像劈開陰雲的閃電,照得我渾身震顫。原來那些大雨中清理取水口泥沙的身影,那些寒冬臘月裏用鋼釬疏通村內下水道的背影,黝黑的手臂和臉龐是黨性從紙上躍然到行動的見證。此刻我終於懂得,真正的黨性不在文件櫃的紅色封皮裏,而在皴裂的手掌紋路中。這些樸實的農牧民黨員用牦牛角般的倔強,撬開了我靈魂裏的枷鎖,在我心裏刻下最深沉的黨課——山洪漫過水泥路面時,最先站出來的永遠是胸戴黨徽的人。曾經在單位集體勞動時應付的我,此刻臉上火辣辣的,仿佛被潔白的雪山照透了五臟六腑,鄉親們以最為質樸的方式,完成了對我靈魂深刻而溫暖的精神救贖。
“他們解決不了”,因為地界糾紛,村裏的阿佳並不信任初來乍到的駐村隊,無視我們的現場調解繼續與鄰居爭吵,一時心急突然犯病倒了下去,我們心急如焚跑着去倒開水、找救心丸,&&駐地部隊軍醫,待軍醫急救後阿佳慢悠悠醒了過來,“要不是駐村隊,你連命都沒了”旁邊的阿達數落着阿佳,阿佳睫毛上的霜花終於化成淚珠。她顫巍巍的手撫過我們滿頭大汗的臉龐,説着“隊長,對不起,以後一定聽你們的話”。
三、譜寫新華章
回到草原五班的成才,洗盡鉛華,倣似變了一個人,性格也變得沉穩踏實。
我們組織大家共學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我們為群眾利益與轄區項目部溝通協調,群眾極其信任我們,駐村隊不在場不開始;我們深入排查矛盾糾紛,群眾有了分歧第一句就是“找駐村隊評評理”;我們參觀連史館,感受連隊80餘年悠久歷史和光輝戰績,汲取奮進力量;我們重溫入黨誓詞,錚錚誓言在山腳下盪氣迴腸,彰顯着對祖國每一寸土地的無限忠誠與熱愛;我們組織骨幹力量赴工布江達縣朱拉松茸加工合作社參觀學習,借鑒現代化管理模式。在駐村隊不懈努力的&&高校和企業下,巴讓松茸銷售800余斤,銷售額達11.7萬餘元;作為政法委派駐工作隊,我們注重發揮新時代基層治理群眾力量,蟲草和松茸採挖期間未發生任何矛盾糾紛和安全事故,平安收穫蟲草20萬餘根,人均增收3.5萬餘元,平安採摘松茸4800斤,人均增收0.64萬元;我們為群眾爭取41噸牲畜越冬渡春飼料,爭取資金24萬元為民辦實事;我們講好駐村故事,新華社西藏頻道刊載巴讓信息3次,學習強國西藏學習平台報道1次,林芝市級平台報道、刊載14次,米林市級平台累計刊載27次。從沒上過電視的巴讓,上了林芝新聞——《奏響鄉村振興新樂章 繪就民族團結“同心圓”》。
我摸了摸胸前的黨徽,金屬表面已有了酥油浸潤般的溫潤光澤,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共産黨員永遠“不拋棄,不放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