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琼老人(前)與兒子歐珠(後右一)、兒媳曲宗(後右三)、孫女其美拉姆在家中合影(3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姜帆 攝
家住西藏日喀則市桑珠孜區聯鄉柳村的普琼老人生於1940年,出生時的身份是農奴。
在封建農奴制度下的舊西藏,貧富差距巨大。農奴主過着有肉有酥油的生活;而農奴們連糌粑都不夠吃。“我從十五歲開始就給農奴主幹最苦最累的活,白天趕着牲口去放牧、種地、搬運土石,夜晚還要去山上撿柴火。穿的是破氆氌,住的是跟牲口挨着的矮房子……什麼苦都吃過了。”普琼老人説。
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徹底廢除了封建農奴制,百萬農奴迎來了新生。從此,普琼不但成為自己的主人,還入了黨,當上了村小組組長、安全委員、民兵隊長。
如今的普琼老人已四世同堂,住在寬敞明亮的新房裏。“我家戶口上有10個人,家裏共有27畝地,拖拉機、裝載機和小汽車一樣不缺,每年收入有三四十萬元。”普琼老人非常滿意現在的幸福生活。

普琼老人肖像(3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姜帆 攝

普琼老人(左)在孫女的陪伴下澆花(3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姜帆 攝

這是普琼老人的身份證(3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姜帆 攝

普琼老人肖像(3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姜帆 攝

普琼老人(左)在孫女的陪伴下侍弄家中的花(3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姜帆 攝
【責任編輯:雪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