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雪高原行|記者手記:高原下鄉需“過三關”-新華網
西藏頻道 > 正文
2024 01/06 18:29:14
來源: 新華社

風雪高原行|記者手記:高原下鄉需“過三關”

字體:

  【開欄的話】親愛的朋友,也許你在遺憾,這個冬季不能深入雪域高原;也許你在嚮往,這個冬季也能在冰天雪地中感受高原的熱情。那時間剛剛好,十幾位扎根西藏的新華社記者已經出發,奔赴阿里、那曲、昌都、日喀則、山南等地,他們冒風雪、頂嚴寒,只願成為“你的眼睛”,把“風雪高原行”背後的故事,講述給每一個熱愛西藏的你。

  新華社拉薩1月6日電(記者李華)4日從拉薩出發,5日晚抵達阿里“南大門”普蘭縣,兩天的行程再次印證了西藏“遠在阿里”的説法,一路上,我深刻地領教到,冬訪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阿里,需要過好這“三關”:路途關、高反關、廁所關。

  阿里到底有多遠?從拉薩到阿里地區首府獅泉河鎮約1500公里,相當於從西安到廣州。一路上,同事總開玩笑説:“不是阿里太遠,而是日喀則太大。”

  阿里確實遠,但克服“路途關”,對經常下鄉的新華社記者不算難事。“90後”藏族小夥兒索朗丁增是此行的司機,他全程循環播放着幾十首歌曲,歌聲時而狂野,時而悠揚,不知不覺中半天時間就過去了。

  5日,新華社記者在藏北草原拍攝藏羚羊。新華社記者 姜帆 攝

  在西藏出差,每到一地,常被問起“海拔多少”?似乎目的地的海拔決定了是否會有高原反應,其實不然。因為變化全在路上,拉薩海拔約3650米,阿里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路上卻會經過不止七八個海拔5500米以上的埡口。有時前往一個邊防哨所,就要翻越5個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有時僅一兩個小時,就能從海拔5000多米驟降到2000多米。

  進藏工作不到7個月,我見過一些朋友,中午抵達拉薩,下午就高反,第二天不得不返程。那麼,經常在高原下鄉的新華社記者是如何克服“高反關”的?

  長期在藏工作,身體基本適應了高原的生存環境,是一個大前提。但還有一些細節值得注意,比如我們每次出差前,後備廂都會塞進兩個氧氣瓶,這次,我們在車內安裝了制氧機,只要遙控器一按,就能享用彌散式氧氣。紅景天、高原安、速效救心丸……這是我們每次下鄉的藥物清單,雖然很少派上用場。

  “廁所關”是女記者遇到的最尷尬的困難,在西藏下鄉,偶爾需要在野外解手。冬天,自來水結凍,沿路一些公廁不得不暫停開放。很多情況下,我是一行人中唯一的女記者,同事們給我支了很多招,比如網購簡易的帳篷廁所或可拆卸的圍裙。

  通常收到消息後,可愛的同事們會大手一揮、大吼一聲“某某要上廁所了”。男同事們便齊刷刷地轉過身去,我則走上一段,撐開早已準備好的雨傘。如果遇上大風,傘打不開、撐不住,我會嘗試尋找一個遮擋物,但在廣袤的高原上,那些遮擋物往往“近在咫尺”,卻“遠在天邊”,等我走到跟前時,早已氣喘吁吁。

  後來我乾脆少喝水,但在極寒、缺氧、乾燥的阿里,這個辦法並不奏效。上次我來阿里採訪,就因為一路上不敢喝水,最後導致嗓子發炎、發燒。總之依我的經驗看,有些困難還需“疏堵結合”,一味“堵住源頭”並非解決之道,要過“廁所關”,關鍵是邁過心裏那道坎。(參與采寫:陳尚才、陳澤鵬)

【糾錯】 【責任編輯:達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