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文化産業專家:推動西藏優秀文化走出去 破除西方媒體片面報道-新華網
西藏頻道 > 正文
2023 12/01 11:46:28

西藏文化産業專家:推動西藏優秀文化走出去 破除西方媒體片面報道

字體:

  近日,“遇見西藏·扎西德勒”網絡國際傳播活動走進拉薩。當地吉本崗藝術中心創始人、中國西藏文化保護與發展協會理事方堃在接受記者團聯合採訪時表示,外界對西藏的了解,很大程度上受到西方媒體虛假報道的影響,真實的西藏發展迅速,可謂十年百變。

  方堃畢業于北京大學,在西藏從事文化産業已逾十年。作為西藏本土文化藝術品牌“醍醐”的創始人,方堃及其團隊一直致力于架起西藏傳統與當代的橋梁,將西藏豐富的文化遺産轉化為現代人易于理解的形式。他認為,這是推動西藏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去”的關鍵方式。

  為此,方堃及其團隊爭取了馬蒙丹·莫奈美術館的授權,將法國印象派畫家莫奈的《睡蓮》元素融入牦牛絨圍巾的制作中,並將這些産品出口到歐洲。“當他們知道這些精美圍巾的供應商來自西藏的時候,十分震驚,因為他們想像不到西藏是當代的、先進的,他們想像中的西藏還是‘落後的’‘野蠻的’。”

  在方堃看來,外界對西藏的了解受到了部分西方媒體的虛假報道影響。尤其是那些自居為“客觀中立”但實際上充滿偏見的媒體,通過選擇性報道等方式,很大程度上讓外界對西藏持有一種片面的、扭曲的看法。

  10月19日,方堃接受“遇見西藏·扎西德勒”網絡國際傳播活動記者團採訪。(主辦方供圖)

  歪曲報道“不攻自破”

  採訪中,方堃給出了美國有線電視新聞(CNN)曾報道稱“藏族務工人員抱怨漢族同事掙得更多”的例子。

  對于這種報道,在西藏生活了十多年的方堃認為“極其不專業”,甚至“離譜得可笑”。

  “其實道理很簡單,在同一個工地上,不同工種的人會拿到不同的工資;同一個工種,工齡長短也會影響工資收入,這跟民族沒有任何關係,這是經驗和技術的差距。工作經驗多的藏族工人也會比經驗少的漢族工人賺得多,這都是一樣的道理。”

  在這個問題上,拉薩市尼木縣一家藏香制作廠的廠長旦增曲扎也給了中新網記者相同的答案。“像我之前在廠裏搞建築,藏族和漢族工人都是400塊一天,有時候工資區別是有一點,因為有的工人更有經驗,還有就是他們技術水準不同,工資會有差距。這個無論在哪裏都是一樣的。”

  從小生長在拉薩市尼木縣的丹增曲扎表示,不管是自己,還是朋友,完全沒有見到過所謂“民族不平等”的情況。

  事實上,一些西方媒體對西藏報道的虛假套路顯而易見:聚焦並誇大民族差異,選擇性忽略其他導致收入差距的因素,如技術和工齡等,簡單粗暴地得出“民族不平等”的結論,其背後的目的昭然若揭。

  然而,近年來,在西方反華勢力操縱下,國際輿論場上關于中國西藏的種種不實資訊,層出不窮。

  “前些年,我認識的許多老外在拉薩生活,他們有的是登山隊的向導,也有的是在西藏大學念書的。他們沒有任何偏見,因為他們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知道真實的西藏是什麼樣子。”方堃説。

  西藏發展“十年百變”

  方堃來到西藏的十年,正是西藏現代化加速發展的十年。十年來,交通體係的發展、物流體係的改進與文旅經濟的繁榮相互促進,共同推動了西藏地區的綜合進步。作為文化藝術領域從業者,他向記者介紹了自己眼中西藏發展的十年百變。

  在方堃看來,目前文化領域有一個較為明顯的趨勢,即從過去單純強調非遺文化保護,逐步轉向憑借西藏獨特的文化競爭優勢,發展旅遊經濟和文化産業,他認為,“這是一個時代的進步”。

  在他眼裏,西藏旅遊正經歷從觀光遊到深度遊的轉型,這為當地經濟和居民生活帶來很多好處。旅遊業帶來的民宿繁榮,就是鄉村振興的成功案例之一。 “當村子裏的民宿取得良好經濟效益時,兒女就會更願意從縣城回家”,方堃舉例説。

  這樣的發展,也與西藏近年來交通體係的改善有關。2021年8月,拉薩貢嘎國際機場T3航廈建成投運,成為西藏最大航廈。昌都邦達、林芝米林、日喀則和平、阿裏昆莎等支線機場相繼建成,國際國內航線達到140條,通航城市66個。如今,由公路、航空、鐵路構築起的綜合立體交通體係,連接西藏千家萬戶。

  1月7日,一架西藏航空客機在拉薩貢嘎機場準備起飛。當日是2023年春運首日,西藏拉薩貢嘎機場旅客出行井然有序。(中新社記者 貢嘎來松攝)

  民生福祉隨“路”而至,交通體係改善又進一步促進了現代物流業的繁榮。

  “十多年前,西藏的物流還比較落後,甚至內地許多商家貨物不發西藏。而現在,我幾乎所有的東西都從電商平臺購買,一半以上的貨物當天或者隔天就到了,剩下的等個三天也就到了。”

  在方堃看來,現代物流業高速發展對西藏的影響是巨大的。在高速物流的支援下,西藏的眾多優質産品才有機會觸達內地龐大的市場,實現高品質發展。(趙麗)

【糾錯】 【責任編輯:雪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