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藏百萬農奴解放64周年”係列報道集
西藏頻道 > 正文
2023 05/ 22 21:44
來源: 新華社

西藏:牦牛背馱起珠峰夢

字體:

    在珠峰登山大本營附近的帳篷裏,牦牛工燒水煮茶(5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西藏定日縣扎西宗鄉是我國境內距離珠峰山體最近的行政鄉。在當地老人們的口中,“扎西宗的牦牛背上,馱著整個人類從北坡攀登珠峰的歷史。”

    珠峰山區特殊的自然環境,使得牦牛馱運成為珠峰登山、科考和探險等活動中運輸物資最主要的方式。應運而生的牦牛工,成為扎西宗鄉壯年勞動力在每年登山季裏的固定工作。

    無論是在1960年中國登山隊首登珠峰這樣的大型國家登山任務裏,還是後續興起的北坡商業登山活動中,亦或是歷次珠峰大型科考活動中,都有扎西宗鄉農牧民趕著牦牛馱運物資上山的身影。

    運輸隊的工作流程是固定的——牦牛工先把牦牛趕到海拔5200米的珠峰登山大本營,在那裏將氧氣瓶、帳篷等物資馱置到牦牛背上,組成牦牛運輸隊,再出發前往海拔6500米的珠峰前進營地。

    目前,2023年珠穆朗瑪峰極高海拔地區綜合科學考察研究正在珠峰地區開展。家在扎西宗鄉曲宗村的牦牛工班丹,前兩天剛趕著牦牛幫助科考隊運送了物資和科考設備。

    在完成登山、科考等活動物資運輸任務的同時,牦牛運輸也成了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從出發到返回歷時9天,牦牛工班丹可以掙到四千多塊的酬勞。“像我一樣的牦牛工,在整個登山季要去前進營地三、四次,收入一兩萬元。”班丹説。

    現如今,除了運輸物資,牦牛工和牦牛運輸隊還承擔沿途撿拾垃圾、運送垃圾下山的職責。班丹説,全世界只有一個珠峰,“我們要共同守護好她。”

    在珠峰登山大本營,牦牛工捆扎待運輸的物資(5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在珠峰登山大本營,一頭牦牛在等待馱運物資(5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牦牛運輸隊向海拔6500米的珠峰前進營地進發(5月18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在珠峰登山大本營附近,牦牛工喂完牦牛後回帳篷休息(5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在珠峰登山大本營附近帳篷裏的牦牛工(5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在珠峰登山大本營附近搭建的帳篷裏,牦牛工班丹燒水煮茶(5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牦牛運輸隊向海拔6500米的珠峰前進營地進發(5月18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珠峰登山大本營一名即將出發前往海拔6500米珠峰前進營地的牦牛工(5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牦牛運輸隊向海拔6500米的珠峰前進營地進發(5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在珠峰登山大本營,牦牛工將物資固定在牦牛背上(5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牦牛工班丹在喂自家的牦牛(5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在珠峰登山大本營等待馱運物資的牦牛(5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在珠峰登山大本營,牦牛工打包待馱運的物資(5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在扎西宗鄉藏普村,一位牧民喂牦牛(5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馱運物資上山的前夜,牦牛工在珠峰登山大本營附近的帳篷裏休息(5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馱運物資上山的前夜,牦牛工班丹和他的牦牛一起合影(5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在西藏定日縣扎西宗鄉,一名牦牛工趕著牦牛去珠峰登山大本營(5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糾錯】 【責任編輯: 柑丹鴦琦】
0100200708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