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
西藏頻道 > 正文
2021 12/ 10 17:36
來源: 新華社

苦難和新生——西藏翻身農奴影像檔案:次旦

字體:

    次旦老人的肖像(9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 攝

    次旦老人出生於1934年,是西藏那曲市申扎縣申扎鎮一村村民。

    “我父母一共有7個孩子,一家人都是農奴。”次旦説。那時她一家幫農奴主放牛羊。生産的酥油幾乎都要上交給農奴主,糌粑也吃不上。有時實在找不到吃的東西,只能在草原上挖野菜充饑。“我們沒有房子,平時只能住帳篷,放牧的時候沒有帳篷住,就找一個避風的水溝,將就着睡一覺。”次旦回憶,20歲之前從沒穿過鞋子。

    1959年,西藏進行民主改革,包括次旦在內的百萬農奴迎來新生。次旦家裏分到一匹馬、十幾頭牦牛、50多只羊,這是她第一次擁有自己的財産。

    “共産黨分給我們牛羊,帶領我們發展生産,我應該想著要報答。”次旦説,於是她萌發了在自家門口懸挂國旗的想法。次旦託人找來一根竹竿,可草原風大,竹竿立不住。村裏找了一根鋼筋插在次旦家門口,自此以後,她便可以在家門口懸挂國旗了。

    2012年,78歲的次旦正式加入中國共産黨。“我現在年紀大了,很多事忘記了,但我是共産黨員,這個我不會忘。”次旦説。

    “以前糌粑都吃不上,現在想吃什麼吃什麼,想穿什麼穿什麼,日子越來越好,這是只有共産黨才能做到。”她説。

    次旦老人的身份證(11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次旦老人和家人、村民在一起(9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瑞博 攝

    次旦老人在自家門口(9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瑞博 攝

    次旦老人手裏握着黨徽,小心擦拭(1月31日攝)。新華社記者 格桑朗傑 攝

    申扎縣申扎鎮一村全景(1月31日攝)。新華社記者 田金文 攝

【糾錯】 【責任編輯: 雪珍】
0100200708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