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關於我們
頻道首頁 新聞中心 精彩導讀 焦點網談 專題集納 圖片新聞 視頻報道 三晉論壇 山西省情 文化山西 三晉旅游 山西名人
山西各地 政要動態 娛樂時空 財經看點 社會法制 科教文衛 媒體互動 網上曝光 山西網群 政府在線 健康生活 美食天地
中國共産黨
國家主席
全國人大
國務院
人民政協
中央軍委
民主黨派
社會團體
國家機構
中國政要
地方領導
中國概況
中國白皮書
中國外交
中國國防
中國司法
中國宗教
中國人權
少數民族
對&政策
行政區劃
中國經濟
中國教育
中國婦女
中國互聯網
聯合國
各國概況
國際組織
國際政要
國際條約
環球采風
土地資源


  土地資源 山西的地形複雜,既有山地、高原,又有丘陵、盆地。境內除中南部的幾個盆地和谷地地形較低以外,海拔大都在1,000米以上,與其東部的華北大平原相比,呈現強烈的隆起形勢。整個地形表現為東北高、西南低、高低起伏異常顯著。最高的五台山之北&(葉鬥峰)海拔3.058米,最低的在垣曲縣西陽河入黃河處,海拔僅180米,高低相差2,800多米。山西地形,縱觀全貌,中部為一雁行排列的斷陷盆地,自北而南有:大同盆地、忻定盆地、臨汾盆地、運城盆地等;東西兩側為隆起的山地:東有恒山、五台山、係舟山、太行山、太岳山和中條山,西有洪濤山、管涔山、蘆芽山、雲中山和呂梁山及普西黃土高原,山西山地多,平川少,其中,土石山區面積約5.59萬平方公里,各種丘陵面積約6.98萬平方公里,平原面積約3.09萬平方公里,分別佔到全省土地總面積的35.7%、44.6%和19.7%左右。全省地面物質組成以黃土廣泛覆蓋為特徵。全省約有85%以上的土地為黃土和次生黃土所覆蓋,為黃土高原的重要組成部分,黃土係第四紀堆積物,具有質地疏鬆、多孔隙易溶蝕、垂直節理髮育的特點,加之歷史上長期亂墾濫伐,植被遭到破壞,水士流失十分嚴重。據1984年測算,全省共有水土流失面積約10.8萬平方公里,佔全省總面積的68.9%,其中黃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積為6.8萬平方公里,佔全省水土流失總面積的63%。余為海河流域。由於嚴重的水土流失,導致了相當多的地區農業生態環境惡化,生態系統惡性循環,給農業生産帶來困難。全省的人均土地資源相對豐富,但分佈不均勻。土地總面積為15.66萬平方公里,1985年,全省人均土地面積9.27畝,相對來説,山西的土地資源是比較豐富的。這就為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設和國民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但是,全省人均土地分佈並不均勻,晉南平川、汾河谷地、上黨盆地等地區,土地肥沃,交通方便,生産發達,人口稠密,人均佔有土地5畝左右;而東西山區,特別是晉西北山區人煙稀少,人均土地一般在20-30畝左右。苛嵐人均土地最多,達40畝以上。同時,土地的水、熱、肥等因素組合和土地生産能力,在地域間也有很大差別。一般説來,晉南盆地和晉西黃土丘陵區土地資源豐富,而水資源缺乏;晉東南山區水資源充沛,而土地資源相對缺乏(主要指耕地);晉西北土地廣闊,而水和熱量資源較差;廣大山區、丘陵區,溝壑縱橫,地形高差大,氣溫較低,水、土、熱配合普遍不好。土、水、熱條件在時空上的不夠協調,這就嚴重地影響了土地生産潛力的充分發揮。

  山西除中南部盆地外,土地的質量一般都很差。耕地普遍缺磷少氮。全省土壤有機質含量在1%以上的,僅佔耕地總面積的四分之一,其餘大部分耕地,土壤有機質含量不足1%,黃土丘陵區大部分耕地有機質含量在0.5%以下。瘠薄坡耕地、乾旱地等低産田佔總耕地面積的三分之二以上。土地的生産力水平很低,在全國屬於中等偏下水平。此外,由於山西農墾歷史悠久,土地開墾率高,可墾荒地很少,僅在雁北、忻州、晉中盆地,約有400萬畝鹽鹼地,黃河、汾河沿岸約有100萬畝沙荒地可以開墾改良為農田。按成墾系數0.6計算,即只有300萬畝土地可以開墾為耕地。

  耕 地 全省農業用地約8,700萬畝,除去田坎、地埂、田間小路等輔助用地外,凈耕地約7,500萬畝,佔土地總面積的31.93%,人均佔有耕地2.86畝,農業人均佔有耕地3.57畝。在耕地分佈方面,大約有四分之三的面積分佈在山區和丘陵區,四分之一的面積分佈在盆地和河谷的山間平地。水澆地面積約為1,700萬畝,佔總耕地面積的22.67%;旱地5,800萬畝,佔總耕地面積的77.33%。坡耕地約為3185.36萬畝,佔旱地面積的54.92%,佔總耕地面積的42.47%;梯田為894.94萬畝,佔旱地的15.43%,佔總耕地面積的11.93%;平川地約為625.82萬畝,佔旱地的10.79%,佔總耕地的8.34%。

  林地全省林地面積約為4,600萬畝,佔全省士地總面積的19.58%,其中有林地面積2,241萬畝,佔林地面積的48.72%;疏林地為574萬畝,佔林地面積的12.48%;灌木林地1,607萬畝,佔林地的34.93%;其它林地總面積為178萬畝,佔林地的3.87%。山西天然林地主要集中分佈在管涔山、關帝山、太岳山、中條山、五台山、呂梁山、太行山、黑茶山等八大林區,佔全省天然林地面積80%以上,其它地區則分佈稀少,少林甚至無林,全省的森林覆蓋率為13.8%。

 牧草地 全省牧草地面積約為3,000萬畝(指草地單塊面積在300畝以上,且畝産草量又在250公斤以上的),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12.77%。其中天然牧草地的面積為2,949萬畝,佔草地面積的98.30%;人工草地和人工改良草地51萬畝,佔草地面積的1.7%。山西的牧草地主要分佈在東西兩側的中高山、低山、丘陵及河流的兩岸。牧草覆蓋率約為12.7%。但由於季節的不平衡性十分突出,産草量和牧草營養價值均較高的不多,遠不能滿足畜牧業發展的需要。

  園地 山西園地約有160萬畝,僅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0.68%,且主要分佈在中部地區的幾大盆地及其邊緣。上述農、林、牧及園地四項用地共為16,460萬畝。

  居民及工礦用地全省鄉鎮居民點及居民點以外的工礦、國防、名勝古跡等企事業單位用地約760萬畝,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3.24%。除廣大農村居民用地較分散外,城鎮及工礦用地大部分集中在平川地區。

  交通用地 全省交通用地約360萬畝,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1.53%。主要為鐵路幹線、支線、專用線,以及公路幹線、縣鄉公路和農村道路及民用機場等所佔用。

  水域 山西水域主要指陸地水域和水利設施用地等,水域面積約為610萬畝,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2.6%。目前,全省水庫已發展到840余座,塘壩池泊數以萬計,共發展養殖面積近20萬畝。

  未利用土地 目前還未利用的土地,包括荒草地、鹽鹼地、沼澤地、沙地、裸土地、裸岩等極難利用的土地,面積5,300萬畝,按農業區劃分,將田坎、地埂等也劃入未利用地,則全省未利用地面積為6,500萬畝,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27.67%。其中除去1,800萬畝為難利用地外,其餘大部分為荒山荒地,經改造治理可用於造林種草,發展林牧業或其它用地。



  野生動物資源  礦産資源  水資源  土地資源  植物資源

省(區、市)導航

Copyright ? 2000 - 2005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通訊社網絡中心
版權所有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