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野生動物資源 種類較多,但多數種屬的個體數量很少,分佈範圍狹窄。只有87種分佈較廣泛,近80的種屬個體數量已很少,或在深山密林中有很小的種群,如大鯢、獼猴等。
山西省動物區係組成非常豐富。現已發現的陸棲動物已達380多種,其中獸類79種,鳥類
280種,兩棲爬行類 25種,大 都分佈在山西北部。大型動物有金錢豹、雪豹、梅花鹿、狼、野豬等。在動物中,屬於國家一類保護動物
7種,二類保護動物14種,三類保護動物24種。除國家保護的各類動物外,還有許多經濟價值很高的珍貴動物。如水獺、豹、果子狸等名貴的毛皮動物;兔、野豬、斑翹、野雞、山鶉、爪雞等肉用動物;麝、狐、青羊、中華鱉等較貴重的藥用動物;雕翎等價值較高的羽毛動物以及蝙蝠,啄木鳥,鶯類等各種有益動物。全省有70多種獸類,其中絕大多數為北方種,常見者為鼠形嚙齒類動物,大型動物很少。不論是動物的種類還是數量。全省都以北部地區為多。鳥類約有二百七十多種,其中分佈廣而又少常見的有雉科的雉雞、石雞、斑翅山鶉,鴉科的紅嘴山雞、喜鵲,以及我國特産褐馬雞和百冠長尾雉。還有在內蒙等地繁殖而來山西省越冬的大鴇和不定性冬侯鳥毛腿沙雞,春夏有由南方遷來我省繁殖的杜鵑、黃鸝、黑卷尾等。
山西動物生態地理分佈的特點是從東南部耐暖濕性逐步向西北過渡到耐寒乾性,由夏綠闊葉林動物群—林灌草原動物群—乾草原動物群依次有規律地更替。省境南部中條山地區,
在氣候上是半濕潤溫帶地區,植被為夏綠闊葉林,區內動物區係組成的特點是南方耐溫暖動物向區內滲入。屬於熱帶亞熱帶動物有獼猴、花松鼠、蘭磯鶇、褐河鳥、山麻雀、暗綠繡眼、黃咀白鷺等。兩棲爬行類有大鯢、無指盤臭蛙、隆肛蛙、淡眉角蟾、菜花烙鐵頭與大壁虎。此外,沿季風區向北伸入至全省的,還有果子狸、豹、社鼠、黃鸝、黑卷尾、山椒鳥等。省境北部和西北部地區,為半乾草原地帶,多受蒙古高原氣候影響,加之在地形上與蒙新區又無明顯屏 障阻隔,因而動物區係的組成特點是以耐旱、耐寒的動物群為主,如沙百靈、蒙古百靈、五址跳鼠、
黑線跳鼠、 荒漠毛鼠、小毛足鼠與長爪沙鼠等,還有隨季風向南滲入的石雞、斑翅山鶉、鳳頭百靈、毛腿沙雞、阿拉善黃鼠、子午沙鼠等。 省境中部為林灌草原地帶,是南北兩帶相互滲入的過渡地帶,而以北方型動物為主。華北區特有動物在山西又主要分佈於這裡如褐馬雞、棕色田鼠,其次還有高地型種類如胡兀鷲、賀蘭山紅尾鴝、赭紅尾鴿等。
山西省珍稀的野生動物單位數量較少,瀕危物種較多,山西野生動物資源保護的問題十分突出。目前,全省已建立了歷山、蟒河、蘆芽山、龐泉溝等自然保護區。據近百年來調查的文獻記載,全省有陸棲脊椎動物約420種,佔全國總數的20.5%左右,其中獸類70種,鳥類316種,兩棲爬行類34種。屬國家級保護珍稀動物有褐馬雞、梅花鹿、丹頂鶴、娃娃魚等近30種。
野生動物資源
礦産資源 水資源 土地資源
植物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