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石樓縣
石樓,因縣東有通天山石疊如樓而得名。春秋為屈色,西漢置土軍縣,東漢縣廢;西夏置土京護軍,北魏太平真君九年置嶺西縣,為吐京郡治。太和二十一年改名吐京縣。唐、宋二代先後改名為西德、東和州,元復稱石樓縣。1958年併入呂梁縣,1959年復置縣至今。 石樓縣地處黃河中游東岸,屬黃土高原的一部分。地勢東高西低,群山連綿,地表覆蓋着深厚的黃土,因受流水侵蝕、沖刷,溝壑縱橫,地形破碎。全境分為山地和丘陵地兩部分,東部山地石樓山,古稱通天山 ,南北走向 ,由許多山峰構成,姿態雄偉,主峰棋盤山海拔2000米,為境內最高峰。中南部山地,主要山峰有四十里山和團圓山,海拔均在1400米以上。西和北部及城關一帶均為黃土丘陵區,較大的垣面有薛家垣、曹家垣、西山垣等,海拔均在1000米以上。境內主要河流有屈産河,發源於石樓山西麓,從東南向西北注入黃河。該縣氣候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均氣溫為9.2度,一月均溫-- 7度,七月均溫22.7度,年均降雨量為550毫米,霜凍期為九月下旬至次年四月下旬,無霜期180至190天。 石樓縣經濟以農業為主,農作物種類繁多,主要有小麥、玉米、穀子、大豆、薯類等。經濟作物主要有紅棗、大麻、胡麻、葵花等。 石樓縣礦藏資源較豐富,主要有煤炭、鐵礦、鋁礬土、天然氣等。由於受自然、歷史、交通等環境制約,該縣工業基礎較為薄弱,主要工業有水泥、化工、五金、農機修配、採煤、磚瓦等。 石樓縣山高坡陡,道路崎嶇,交通不便。現有縣城經交口石門通往霍州的幹線公路一條,是該縣對外交通的主要通道,另外還有鄉鎮級公路多條,通往全縣大部分鄉鎮。 該縣主要土特産有紅棗、菜羊、甘草等。菜羊又稱“百葉籽羊”,也為石樓一方特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