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關帝廟,但它們通通源自這裡-新華網
新華網 > 正文
2024 09/23 17:21:18
來源:新華社

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關帝廟,但它們通通源自這裡

字體:

  關公故里,好運之城。晉陜豫三省交界的黃河金三角地帶,中條山與鹽池的深切對望間,鐫刻着關公忠義仁勇故事的解州關帝廟巍然屹立。

  這裡是山西省運城市解州鎮,三國名將關羽出生和成長之地,這裡流傳着生動的關公故事、傳承着家國民眾共同的關公信仰、也分佈着神聖的信仰空間——解州關帝廟。

  解州關帝廟始建於隋開皇九年,距今1400餘年,歷史上多次擴建和修葺,形成了龐大的建築群。

  解州關帝廟鳥瞰圖 關公文化研究院供圖

  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關帝廟。全球範圍內關帝廟數以萬計,解州關帝廟以其宏大的規模,超群的豐度,極高的觀賞游憩價值、歷史文化價值,以及巨大的社會影響力,被譽為“關廟之祖”“武廟之冠”。

  正如運城市解州關帝廟文物保護所所長、關公文化研究院院長傅文元所説,解州是關公忠義文化的發源地和集散地,關帝廟不僅是關公忠義文化的標誌符號,更是一種多元文化的載體,其形制、建築藝術、文化內涵等均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

1

多!大!美!

  文物不言,自有春秋。

  古色古香的建築群,鐫刻着關公忠義仁勇的故事;層樓疊榭的關帝祖廟,寄託了世人的緬懷和敬仰;雄姿勃發的銅像,展示了關聖彪炳日月的正氣……

  歷朝歷代不斷修葺和擴建,讓解州關帝廟規模宏大、豐度超群。

  這裡現存40余座明清時期的單體古建築、9000多冊古籍文獻、1375件(套)可移動文物。

  始建於1400餘年前的關帝廟建築群,各式建築時代序列完整、技藝精湛,保留明清以來的建築風貌。其主體部分南北長近千尺,中軸線上前後建築按相距約100尺佈置,單體建築高度均不超過100尺,充分體現了“千尺為勢、百尺為形”的中國傳統建築設計理念。

  解州關帝廟春秋樓 關公文化研究院供圖

  傅文元介紹,天下關帝廟成千上萬,只有解州關帝廟被稱為“關廟之祖”“武廟之冠”, 除了建在關公故里,還少不了其聞名中外的幾個“之最”。

  首先是建築年代最早,解州關帝廟始建於隋代初年,是中國現存最早的關帝廟宇。

  其次是面積最大,關帝廟佔地22萬平方米,是中國現存最大的關帝廟宇。

  第三是規制最高,正廟是典型的“前朝後寢”布局,坐北朝南,建築布局完全承襲了我國宮廷建築中特有的中軸對稱式風格,與北京故宮、曲阜孔廟、安岱廟比肩。

  此外,關帝廟建築群涵蓋了古建築、雕刻、雕塑、繪畫藝術、信俗等範疇,傳統文化元素豐富,建築手法獨特,歷史發展悠久,文化含量厚重,建築層次豐富,同樣有幾處堪稱國內唯一、全國之最。

  比如:

  建於明宣德年間的四龍壁,栩栩如生,國內唯一。

  建於明萬曆年間的春秋樓“倒懸藻井”“懸梁吊柱”,巧奪天工,是大型樓閣式建築的孤例。

  “板刻《春秋》全文”雕刻蒼勁有力,國內絕無僅有。

  崇寧殿四週26根蟠龍石柱,造型罕見,數量為全國之最。

  解州關帝廟崇寧殿 關公文化研究院供圖

  仔細觀看可以發現,崇寧殿四週26根蟠龍石柱每根均由整塊石料剔地凸雕而成,34條蟠龍形態各異,似靜臥於石柱上,又宛如游離於石柱外。

  蟠龍石柱上龍鳳同現、龍爪抓魚、龍爪抓豬等造型罕見、寓意悠遠,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樸素情感,也是石雕藝術的珍品。碑文記載:“殿階石柱,雕龍飛騰。廟貌宏麗,甲於天下。”

  此外,景區各類建築大量使用了地域特色鮮明的琉璃、石雕、磚雕、木雕、彩繪、鐵藝等裝飾構件,提升了整體的藝術表現力,集中展示了古代建築藝術和技術水平。

  解州關帝廟還遍佈故宮同款禦題,比如:康熙御筆“義炳乾坤”、乾隆御筆“神勇”、咸豐御筆“萬世人極”等。

  整個關帝廟景區,旅游資源涵蓋7個主類、14個亞類、40個基本類型。景區古樹名木達89株,其中樹齡500年以上60株,1000年以上6株。

  在海內外的眾多關廟中,與解州關帝廟齊名的,還有常平關帝家廟。常平關帝家廟又稱關帝祖祠,是全球獨一無二的關羽故宅,關羽從出生到避禍出走之前一直生活在這裡。關羽歿後,當地百姓感慕其德,便在此地建造了這座祠堂,是紀念關羽最早的祠堂。

  常平關帝家廟、解州關帝廟相距不到10公里,二者和中條山石磐溝內的關帝祖塋,構成了可與曲阜“三孔”相媲美的祖祠、祖廟、祖塋的“三關”格局。

  1800年前,忠義仁勇的關公誕生於此,自此屬於中國人最初的忠義傳奇從這裡開始,口耳相傳、世代相頌。

2

關公忠義文化的根與源

  站在關帝廟景區,北眺鹽湖、南望中條,五龍峪河如玉帶般相伴,整個關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區宛如一幅山海鐘靈的文化歷史畫卷。

  解州關帝廟端門 關公文化研究院供圖

  這裡被人們稱為“關公忠義文化的直根和源頭”。

  傅文元説,關公,允文允武,1800多年來,作為一位真實的歷史人物,生前為將、為侯,歿後封王、封帝、成神、成聖,廟祀享寰宇、崇奉貫古今,逐步成為“忠義仁勇”精神的化身,成為中華民族廣泛認同的文化符號。

  作為關公忠義文化的根祖之地,千百年來也保留了眾多的歷史文化見證:有反映關公生活的歷史遺跡、有信仰崇拜形成的祀典禮制、有咏頌關公的文藝作品、有記載文化的文獻資料。

  作為關羽的故鄉,關公忠義文化在運城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運城的地方標誌性文化之一,代表着運城的歷史和文化傳統。在這裡,關公信俗已經演變成一種社會群體的信仰,其傳播的主導載體多為民間團體舉行的祭拜、廟會、戲文演藝等活動。

  當地人對關公忠義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和認同,關公被視為忠義的化身,對關公的崇尚體現在民眾的日常生活中,這裡關帝廟數量眾多,“每個村都有關帝廟,幾乎每家都供關公。”

  在解州鎮,基層政府還將關公忠義文化用於基層矛盾調解中。

  “我調解鄰里間的矛盾有時會讓當事人當着自己家供奉的‘關老爺’説一遍事情的來龍去脈。很多人會因為各種原因説謊,但是他不敢在‘關老爺’面前説謊。”解州鎮的基層矛盾調解員趙長安説。

  “世人尊崇關公,核心在於關公報國以忠、待人以仁、處事以信、交友以義、作戰以勇的品格,集中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蘊涵着中國傳統文化的倫理、道德、理想。”關氏宗親會會長、關公第68代嫡孫關新剛這樣認為。

  關公忠義文化始於山西,但其影響力卻不局限於山西一省,而是輻射全球,其“忠義仁勇”的核心理念,早已根植於全球華人的內心。“關公忠義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是全人類共享的文化瑰寶。”傅文元説。

  運城的戲曲藝術中,關公戲佔有重要地位。通過戲曲表演,關公的忠義形象得以生動展現,深入人心。運城地區流傳着許多關於關公的傳説和故事,這些故事通過口耳相傳的方式,使關公忠義文化得以延續。

3

讓文物“活”起來

  秋風朗朗,天高雲闊。中條山下,關公忠義文化跨越千年、歷久彌新。

  走進運城,陳列在河東大地上的關公忠義文化遺址、遺跡、文物,都是關公忠義文化本源的具體承載。為更好保護和傳承關公忠義文化,運城不斷加強文物保護力度、提高文物活化利用。

  自1990年起,關公文化旅游節已經在運城成功舉辦了34屆。這不僅是關公故里的盛大節日,也是全國舉辦時間最早、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關公忠義文化節慶活動。今年9月23日至24日,第35屆關公旅游文化節舉辦期間,運城市各縣(市、區)精心策劃的上百場活動將陸續上演。

  關公文化旅游節現場 關公文化研究院供圖

  每年關公文化旅游節期間,全球各地的華人游客、信眾來到運城,參加祭拜、聯誼、巡游、研學以及書畫展覽、研討會等活動,推動世界華人圈的文化交流,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發揮了重要作用。以關公文化旅游節為載體,法國、韓國、馬來西亞、泰國和中國香港、中國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個關公忠義文化組織和運城乃至山西建立了暢通的文化交流渠道。

  為了使人們直觀地感受關公忠義文化魅力,近年來運城通過各種方式“激活”文物,讓關公忠義文化從“過去時”變成“現在時”,從歷史歲月的積累沉澱中煥發出時代魅力,將關公文物和文化帶到更多人的生活圈。

  運城關公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董亞強介紹,2023年3月29日,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廳發布公告,解州關帝廟景區名稱變更為運城關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區,改名背後則是關公故里文旅産業的一次全面升級。

  佔地370畝的解州關帝廟與新建的古城遺址公園、關聖文化廣場、五龍峪河道公園融為一體。位於解州古城西城墻基址上的是新建不久的數字中心,“以城為意、以墻為形、古今融合、一望千年”。

  數字中心的負一層開設關公數字展館,以城、廟、人為切入點,帶領觀眾沉浸式游覽千年古城、拜謁天下關廟,觀賞關公大戲……這1000余畝的連片景區讓古老的關公故里散發出新的活力。

  近年,大型民族交響樂《關公頌》和蒲劇《忠義千秋》先後亮相國家大劇院的舞&,由台灣漫畫家蔡志忠擔任總導演的三國題材少兒國漫電影《武聖關公》在解州關帝廟全球首映,大型豫劇電影《義薄雲天》在運城舉行首映式。

  在關公文創産品研發方面,通過對忠義仁勇、匾額楹聯、風雨竹圖、四好家訓、關公形象、建築藝術等特色文化元素進行符號提取和創意昇華,重點圍繞關公忠義文化、關公形象以及運城典藏等多個主題研發的産品超過200種。

  遍佈關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區的“運城禮物”文創産品旗艦店裏,綠衣紅臉的Q版“關小爺”、神采奕奕的關公雕塑、關公忠義文化書籍等讓游客全方位感受、體驗和傳播關公忠義文化。

  關公文化旅游節之外,運城每年還會舉辦清明祭祖、四月初八關帝巡城、六月廿四關帝誕辰慶典等主題節慶類活動,充分利用關公信俗、非遺等項目,使關公忠義文化融入現代生活。

  此外,解州關帝廟還充分提高館藏文物的展示利用水平,用民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講述關公精神。

  2023年7月以來,解州關帝廟開展了一系列展示提升項目,加強文物活化利用,帶動文化旅游産業的發展,並建立關公文化博物館,展示關公忠義文化的深厚內涵。

  比如:與山西博物院聯合主辦的“天下雲長——關公文化展”榮獲山西省第二屆博物館精品陳列展覽,在解州關帝廟內舉辦“天下崇祀 文武神聖”關公造像藝術展,與成都武侯祠聯合舉辦“義薄雲天——關公主題精品文物展”。

  傅文元説:“館藏塑像是多姿多彩的,是具有不可複製性的,這是屬於解州關帝廟獨有的資源稟賦。通過文物的巡展,真正實現文物‘活’起來,讓關公文物不再局限於石刻、石碑、牌匾,而是通過各個歷史時期具象的關公塑像來讓人們更鮮活、立體地感受關公忠義文化。”

  基於悠久的歷史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色,近年來,山西以關帝祖廟和關公故里為基點,“兩輪”驅動,廣開渠道,持續講好關公故事,不斷增進海峽兩岸交流和民族融合,成功搭建起全球華人“民心相通”的大橋梁。

  從2019年開始,解州關帝廟與海內外有地域性、有影響力、有代表性的關帝廟、關公忠義文化協會和社團組織聯合起來共建“關公文化交流基地”,已授牌38家關公文化交流基地,今年關公文化旅游節期間還將再增加6家授牌基地,以促進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的關公忠義文化交流與融合。

  在近年來的海外交流中,解州關帝廟先後赴法國留尼汪、毛裏求斯、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開展文化交流活動。關公信仰不僅對當地華僑華人産生了重要的影響,也在不同程度上對當地文化産生着影響,促進了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與交融。據不完全統計,有168個國家和地區和關公故里加強了&&。

  解州關帝廟文物保護所關公文化研究室主任陳園園介紹,近年來,在廟內功德箱中,發現游客、信眾捐贈的外幣,就有70多種。

  運城市委書記丁小強&&,運城是關公故里,是關公忠義文化的發源地,當前運城正在全力推進關聖文化史跡申報世界物質文化遺産、關公信俗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雙申遺”工作,將解州關帝廟打造成為全球華人信仰關公的朝拜、祈福聖地,推動關公忠義文化更好地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不斷增強中華文明的傳播力和影響力。(文|吳麗華 瞭望智庫)

【糾錯】 【責任編輯:王夢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