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喝現擠生鮮奶 小心感染“布病”
一名2歲患兒近期反復發熱已持續2個月,而且還有關節疼痛的症狀,不能走路。經檢查,被診斷為布魯氏菌病。原來,家長一直給孩子直接飲用家養母羊的鮮奶,從而導致細菌感染。9月2日,太原市第三人民醫院其他傳染病科護士長趙鑫提醒,生鮮奶是原生態,沒有經過任何消毒處理,存在較大食品安全隱患。尤其是兒童、老人、孕婦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食用生鮮奶後,被布魯氏菌等病原菌感染的風險更大,因此不建議直接飲用。
“很多人認為‘生鮮奶’更營養,口感好。其實,這是錯誤的認識。”趙鑫&&,生鮮奶是指未經殺菌、均質等工藝處理的原奶。由於未經過均質工藝處理,生鮮奶的乳脂肪球較大,煮沸後會發生聚集上浮,從而給人以黏稠、風味濃郁的感官體驗。事實上,生鮮奶與經過巴氏殺菌或超高溫殺菌的奶在營養方面並沒有顯著差異,相反,喝生鮮奶存在感染布魯氏菌病等健康風險。
趙鑫介紹,布魯氏菌病,又稱布魯菌病、波狀熱,是一種由布魯氏桿菌侵入人體而導致的一種傳染性疾病,簡稱為“布病”。布魯氏菌一般寄生在牛、羊、狗、豬等動物體內,患病的羊、牛等動物是布病的主要傳染源。這種病菌主要通過破損的皮膚黏膜、消化道和呼吸道等方式傳播,是一種人畜共患病。
“人可以通過接觸受感染動物的分泌物,或進食受污染的肉類、奶製品等被感染。”趙鑫提醒,布病臨床表現以長期發熱、多汗、肌肉關節疼痛、肝脾淋巴結腫大等為主。如果不及時治療,很容易由急性轉為難治的慢性布病,導致全身多個器官系統的損害,反復發作,甚至可能遷延數年、終身不愈。
“未經殺菌處理的生鮮奶,不能直接喝。”趙鑫反復強調,預防布病,生活中不要吃未煮熟的肉類和動物內臟;如果接觸過動物及其分泌物,一定要用肥皂洗手;在處理動物食品時,如果手上有傷口,一定要做好防護,防止傷口接觸;切生肉、熟食的刀具要分開使用,並且定期消毒。(記者 劉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