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太原8月6日電(王亮)2023年以來,清華大學醫學院和山西醫科大學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依託前沿醫學協同創新中心開展項目合作,並在跨校科研、人才培養等方面頻頻互動。
雙方為何攜手,有組織跨校科研有何效應,又如何助力健康山西建設?在近期雙方主辦的前沿醫藥生物技術交流會上,雙方領導和參與人員用“情投意合”“一舉多得”“頂天立地”講述“清山”故事。
7月16日至19日,由山西醫科大學和清華大學醫學院共同主辦、湖州師範學院協辦的前沿醫藥生物技術交流會在浙江湖州召開。國際國內知名專家的24場報告,分別從免疫學、表觀遺傳學、傳染病學、法醫學等領域,在闡明疾病原理、創新診療方法和提煉重大基礎理論方面做了前沿探索。新華網 發
“情投意合” 山西醫科大學牽手清華大學醫學院
“感謝山西醫科大學王德平為研究所做的工作。”在7月18日舉行的前沿醫藥生物技術交流會上,清華大學醫學院副教授向燁作《次要殼蛋白介導的噬菌體腸道定植》報告時説。
2023年秋,山西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老師王德平借山西醫科大學和清華大學醫學院合作的契機,參與到向燁的研究項目中,“壓力當然是有的,但珍惜這個機會。我在清華打開了科研思維,形成了關注國際前沿的習慣,相信能取得成果。”
從2023年3月一次主動拜訪開始,山西醫科大學與清華大學醫學院的來往動作頻頻: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成立前沿醫學協同創新中心、謀劃項目課題、選派青年老師和博士赴清華,雙方領導出席對方開學典禮、畢業典禮,實施“清山學生實踐培養計劃”,“清山講壇”在太原開講……
6月21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講席教授、清華大學臨床醫學院院長、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院長董家鴻在山西醫科大學作專題報告。(山西醫科大學供圖)
“山西醫科大學15所附屬醫院為清華大學的醫學研究提供了豐富的應用場景。”清華醫學(TM)常務副主任祁海用“雙向奔赴”來形容雙方的合作,山西省對醫學院校的投入、山西醫科大學領導的決心以及在人員、空間等方面的支持,使得合作有深度、有廣度。“雙方在開拓校間合作新機制、靈活人才培養新模式、有組織科研新體系等方面勇於探索、大膽實踐、積累了有益的經驗。”
“他們很投入、很用心,早出晚歸,心思在科研上。”清華大學教授倪建泉關注着來自山西醫科大學的青年老師和博士。“剛起步的青年老師需要資金、項目和人員支持,雙方的合作對我是一個機會。”清華大學青年老師梁冠翔很高興參與了中心的二期項目。
2023年,雙方開展首批14個課題研究,涵蓋表觀遺傳、免疫學、傳染病等領域。截至2024年6月,雙方已有29篇科研論文在《Nature》《CELL RESEARCH》《NATURE MICROBIOLOGY》《SCIENCE IMMUNOLOGY》等期刊發表,授權專利兩項。
“一舉多得” 致力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
“我剛去清華大學的時候遇到不少挑戰,一邊學習做實驗一邊學習免疫的知識,非常感謝彭敏老師帶着我做實驗,手把手教我分析數據,引導我做科研。”做過三年臨床醫生的山西醫科大學博士賈玉婷會與山西的老師同學進行線上會議,“當我需要將免疫和核醫學結合起來的時候,兩邊老師都很支持、給我幫助,我要做好雙方的橋梁。”
不少參與項目的山西醫科大學青年老師和博士&&,在清華大學沉浸式學習工作,有了與世界頂尖學者接觸的機會,感覺自己與世界最高水平的研究距離很近,也了解了最新的研究領域、研究手段。清華大學醫學院也為他們創造使用清華各種儀器資源的便利,也要求他們參加實驗室每週組會等。
山西醫科大學研究生院院長武志芳説:“山西醫科大學的博士生到清華大學醫學院做課題,清華大學老師到山西醫科大學開設課程,涉及學分互認、學科課程構建等,未來大融合會對碩士、博士研究生培養産生系列的連鎖反應。”
2023年5月,山西醫科大學·清華大學醫學院前沿醫學協同創新中心成立。(山西醫科大學供圖)
實際上,前沿醫學協同創新中心的項目緊密對接國家戰略和行業産業需求,凝練科技問題、聯合科研攻關。“目前又啟動第二批4個方向23個課題的合作,新加入的是腫瘤和慢性病方向,這也結合了山西的實際情況。”山西醫科大學科學技術部部長楊利軍説。
“和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的合作可以説是‘一拍即合’,且合作有組織保障、效率高。”6月,清華大學副教授苑克鑫來到山西,介紹了其通過自主研發的“透明化”技術,將原來的二維病理切片成像變成三維立體成像,再結合AI進行病理診斷的研究方向,“醫院病理科主任白淘非常感興趣,很快安排一名醫生到清華參與前列腺癌相關的測試。”
合作科研、發表論文是雙方合作的“中點”而非“終點”。
“山西打造晉創谷創新驅動&&,希望中心的成果能夠盡快在山西轉化落地。”山西醫科大學校長解軍説,期待形成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的體系,讓技術産品服務地方經濟發展。
“頂天立地” 以更強醫學院校助力健康山西
7月21日至25日,清華大學致理書院21名學生與山西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21名學生,走進山西臨汾市人民醫院進行暑期實踐。2023年暑期,清華大學臨床醫學八年制學生來到山西介休,了解基層醫療衞生狀況。參加實踐活動的學生&&,這种經歷會對未來的職業生涯留下影響。
2023年暑期,清華大學醫學院學生在山西介休進行暑期實踐。(山西醫科大學 供圖)
清華大學醫學院和山西醫科大學,同樣連接着教育強國和健康中國的美好願景,清華大學醫學院要更多“頂天”,山西醫科大學要更多“立地”。山西醫科大學黨委書記王軍説:“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既要有從‘0’到‘1’的突破,加快解決醫藥衞生領域‘卡脖子’問題;也要有從‘1’到‘萬’的應用,加速醫學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實現醫學科學服務人民健康的‘頂天立地’。”
“在疾病診斷治療的全周期中,需要前沿的科學探索,為患者精準診斷治療提供依據。”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副院長賈紅燕説,醫院圍繞心腦血管、代謝性、呼吸系統和腫瘤等學科,與清華大學醫學院合作,將基礎數據與臨床數據相結合,讓臨床醫生也有科研思維和科研能力,通過科研轉化為創新診療提供依據。
對於山西醫科大學,“頂天立地”還有另一重含義:一方面培養服務中西部醫藥衞生事業發展的“頂天”醫學人才,另一方面培養到基層去、人民健康最需要的“立地”醫學人才。
當前,山西醫科大學扛起山西省委、省政府賦予的衝擊“雙一流”新使命,布局新的學科發展思路,以特种醫學、法醫學等高峰學科為引領,持續夯實臨床醫學、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等學科高原,為國家特別是為山西的醫療衞生事業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撐。
科技創新依託開放合作,也將帶來改革創新。據了解,山西醫科大學與清華大學醫學院、北京大學和華大集團等緊密合作,踏上了建設全國一流研究應用型醫科大學的新征程;同時,山西醫科大學還與晉城市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在醫學人才培養、醫學科學研究等方面開展多種形式合作,使醫學教育能夠更好地促進地方經濟、服務民生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