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質量發展丨千年古城賦新曲——太原以文旅融合撬動經濟發展新支點-新華網
新華網 > 正文
2024 07/31 08:58:55
來源:新華網

聚焦高質量發展丨千年古城賦新曲——太原以文旅融合撬動經濟發展新支點

字體:

  新華網太原7月31日電(武斌)盛夏時節,位於山西省太原市南端的太原古縣城人潮如織、活力十足。在剛剛於此落幕的山西旅游發展·錦繡太原文旅推介對接活動上,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和2500多年建城史的太原,又一次憑藉着蓬勃活力和文化魅力走入大眾視野。

  夏日的太原古縣城。新華網 武斌 攝

  作為文化大省山西的省會城市,近年來,太原立足資源稟賦,發揮特色優勢,以深化文旅體制改革為牽引,加快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全力打造旅游熱點門戶和國內外著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撬動區域經濟發展新支點。

  歷史迴響

  太原古稱晉陽,三家分晉的故事在此上演、盛世大唐從這裡拉開序幕、晉商從這裡匯通天下、八路軍在此集結抗日……時間的偏愛,為太原留下了諸多不可磨滅的印記,也讓這片古老的土地始終保持着蓬勃的活力。

  游客在晉祠博物館的難老泉參觀拍照(7月25日攝)。 新華社記者 楊晨光 攝

  盛夏的太原綠意蔥蘢,晉祠博物館裏的游客熱情滿滿。周柏、聖母殿、魚沼飛梁、難老泉等自然景觀與人文遺跡,與游人不斷邂逅。

  “三晉之勝,以晉陽為最。而晉陽之勝,全在晉祠。”始建於西周、孕育於北朝、發展於隋唐、成熟於北宋、擴展於明清的晉祠,是國內現存規模最大、跨越時代最長、保存最為完整、最具代表性的祠廟式古典園林。

  “晉祠集聚了跨越數千年的自然之美、歷史之美和文化之美,濃縮着中國歷史文化的精髓。”太原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師旭東説,在晉祠,每一步行走,都能感受到歷史的厚重與自然的神奇。

  立足獨特的文化風貌和深厚的歷史底蘊,太原正通過守護、挖掘散落在歷史長河中的文化瑰寶,不斷賡續千年文脈,綻放時代華彩。

  天龍山石窟、蒙山大佛、太原古縣城與太原植物園交相輝映,雙塔、文廟、碑林、純陽宮藏於繁華鬧市,千年鐘樓街古韻新潮,名勝古跡與現代建築的相依相融,構成了太原最迷人的城市風景線。

  夜幕下的太原古縣城。新華網 武斌 攝

  夜幕降臨,古老又年輕的太原古縣城迎來一天中最熱鬧的時候:街頭巷尾人流如潮,古城墻上燈影璀璨,攤位商鋪活力四射,天南地北的游客被吸引而來,“煙火氣”在這裡不斷升騰。

  “街道古巷、美食文創,仿佛都疊加着一種古色古香的韻味。”從廣東來太原旅游的何佳,對這座古縣城頗有好感,“這裡的商業街雖不新奇,但歷史更厚重,建築更有文化底蘊。”

  作為山西省級非遺旅游體驗基地,太原古縣城現有30多項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入駐。通過修繕代表性院落、完善配套設施、舉辦各類文旅活動等措施,太原正不斷優化消費環境、培育消費熱點、激發消費潛力,讓這座古城煥發勃勃生機。

  “這裡把古老和現代、傳統和當下、沉靜和活潑結合得完美又和諧。”在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錢文忠眼中,太原這座城市“活色生香”。

  轉型變奏

  眼下,隨着文旅産業的蓬勃發展和需求的日益多元,文旅市場百花齊放,如何破壁出圈成為話題焦點。

  為打破瓶頸,太原以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為抓手,不斷探索文旅融合的新模式,打造區域經濟發展的新支點。

  一位小朋友在家長的陪同下,打卡晉陽古城考古博物館。新華網 武斌 攝

  “考古是一件雖然辛苦,卻很有意義的事情。”整理碎片、膠水粘合、砂紙打磨……晉陽古城考古博物館內,來自河南的馮嘉陽小朋友與媽媽一起,體驗了制陶與拓片、古陶罐和青銅修復器、繪製器物和紋飾等一系列考古活動。

  遠處的沙盤前,不少游客被模型上的動畫特效所吸引,沉浸在古晉陽的歷史故事中,“怪不得當地人如此自豪,我們外地人看了也熱血澎湃。”

  作為一座城址類考古專題博物館,這裡不僅運用了“弧幕+沙盤+動畫”以及“3D球形影院”等技術,讓歷史故事和文物“活”了起來,還將考古現場“搬”進展廳,以科技手段讓文物可看、可聽、可觸、可感。

  通過讓游客身臨其境地感受古代文明的魅力,同時為其提供更加便捷、個性化的服務,太原正從“觀光游”向“深度游”“體驗游”轉變。

  航拍太原市西山旅游公路。(資料圖)新華網發(史俊剛 攝)

  而轉變的背後,城市面貌與生態的全面提升和更新,成為太原重要的驅動力。

  駕車行駛在太原西山旅游公路上,沿途景色宜人、綠意盎然。這條彩色公路串聯起的49處縣級以上人文景觀、17個城郊森林公園以及周邊100余處觀光景點,是不少游客的打卡之地,也是市民的休閒之處。

  每逢節假日,不少太原市民都會來此擁抱大自然,享受慢時光。作為這裡的常客,47歲的馬駿依稀記得,曾經的西山生態環境被嚴重破壞,甚至有一座大型垃圾場。

  “那樣臟亂差的環境,現在基本見不到了。”城市建設的好壞,人民最有話語權。馬駿説,太原已是一座天藍、水清、幸福感滿滿的現代化都市。

  晨起,在汾河公園健身、騎行;黃昏,在華北最大的人工湖晉陽湖感受風吹浪起;傍晚,在太原食品街體驗麵食的一面百吃……

  “太原以‘繡花功夫’實施精細化管理,持續推動城市更新,獲批國家‘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等試點城市,讓人民群眾生活得更加暖心、舒心、安心。”在“2023中國幸福城市論壇”上,太原榮膺“2023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時,太原市市長張新偉如是説。

  太原汾河景區的晉陽橋段。(資料圖)新華網發

  未來序曲

  夏季以來,一座崛起的“歌迷之城”在網絡日漸走紅。不少人抱着看演唱會的想法來到太原,卻無意中發現被寵成了“寶”——

  演唱會前後,觀眾可憑演唱會門票免部分景區和博物館門票;演唱會當日,交通部門增派公交車輛免費接駁;演唱會現場,主辦方貼心準備的特産大禮包讓不少人有了“回家”的親切感。

  以實際行動證明自身的服務能力,用各種“寵客”方式讓游客在享受旅游的同時,更能感受到太原的尊重與暖心、開放與包容。

  恰如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書記韋韜在山西旅游發展·錦繡太原文旅推介對接活動上所説,“太原正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更加嶄新的形象走向世界、擁抱世界。”

  25日舉行的山西旅游發展·錦繡太原國際文旅推介對接活動現場,嘉賓體驗太原剪紙。新華網 武斌 攝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29日,持續3天的文旅推介對接活動圓滿收官。120余家來自國內外的知名企業作為供給方,與山西各地需求方進行了全面對接,大量優質文旅資本實現了供需合作,為文旅産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對於企業而言,這是一個很好的交流、互鑒、合作&&。”從事文旅行業近30年的張創美,來自一家太原本土旅行社。在他看來,能夠一次性聚集上百家文旅相關企業,機會難得。他也借此契機與東湖醋園達成了進一步的合作意向。

  近年來,為打造旅游熱點門戶和國內外著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太原動作頻頻。

  僅2023年,太原就打造了多場大型“文旅+”活動。太原國際馬拉松賽吸引了25個國家3.5萬名選手參加;環太原公路自行車賽上演了20支洲際車隊180名選手的激情對決;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太原論壇增進了各旅游城市間的文化交流。

  6月舉行的唐風晉韻·錦繡太原(北京)文化旅游推介會現場,專家學者推介太原。新華網發

  唸唸不忘,必有迴響。據太原市文旅局數據顯示,2024年端午假期,太原文旅市場延續“五一”期間的火爆態勢,共接待市民、游客199.1萬人次,同比增長29.7%,門票(營業)收入3284.18萬元,同比增長39.9%;暑期旅游訂單量同比增長92%,位列全國省會城市暑期旅游訂單增速第二。

  “希望更多朋友走進太原、了解太原、感受太原,在身臨其境、沉浸體驗中領略唐風晉韻,在深化交流、務實合作中共襄錦繡太原。”啟動儀式上,韋韜再次向社會各界發出盛情邀請。

  如今,一個古今交融、山水柔情、煙火濃郁、生機勃勃的太原,勢已成,時已至,興可待。

【糾錯】 【責任編輯:王俊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