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片被
山與河
滋養着的黃土地
這是一個
古老文明密碼與豐饒自然資源
交融的
中部黃河流域省份
這裡的古建很“硬核”
飛虹塔是我國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琉璃塔。2018年,它被世界紀錄認證機構認證為世界最高的多彩琉璃塔。
這裡的壁畫很“出圈”
北齊徐顯秀墓的壁畫。現展於太原北齊壁畫博物館內。
這裡的青銅器很“顯眼”
晉侯鳥尊出土於西周晉國的首任國君燮父墓中,距今已有3000餘年,是山西博物院的鎮館之寶。
商代鸮卣(xiāoyǒu),它被很多網友稱為古代版“憤怒的小鳥”。
這裡也是
很多人認為
被低估的“華夏文明搖籃”
它是
我國重要的綜合能源基地和電力外送基地
曾點亮全國一半的燈
中華文明進程中的重要坐標
“最初中國”在這裡發現
全國第一個
全省域、全方位、系統性的
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全國首個
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
……
這,就是山西
一個被時光偏愛的地方
一片令人驚嘆的古老土地
在平順縣神龍灣村(原名穽底村)的峭壁上,有一條被當地人稱為“太行天路”的挂壁公路。
“戰也。戰而捷,必得諸侯。
若其不捷,表裏山河,必無害也。”
《左傳》用
“表裏山河”
描述山西
外有大河
內有高山
山河天險護佑一方安寧
山西
因位於太行山之西而得名
而被稱呼作“晉”
則有一段曲折的淵源
西周初期
周王大規模分封諸侯
山西中南部為十余個諸侯的領地
其中最主要的諸侯國是晉國
春秋時期
晉國發展強大
逐步兼併了周邊小國
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公元前453年
晉國卿族趙、魏、韓三家三分晉國
史稱“三家分晉”
後世以三晉之地大部在山西
故山西簡稱“晉”,又稱“三晉”
從享譽四海的武聖關雲長
到以義制利縱橫歐亞的明清晉商
從太行山上抗日烽火
到今日轉型之山西
山西的魅力
在於雄壯秀美
更在於質樸厚重
鹽湖一角。
晉之“蘊”
表裏山河
風雲激蕩
山西的底蘊
深沉濃厚
中華五千年的文明
甚至更為悠遠的史前文明
都可以在這片古老大地上找到印記
西侯度遺址。
180萬年前
舊石器時代
遠古的人類在此生息
10萬年前
丁村人已經開始使用石器
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
祖先故居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鸛窩。
這裡
承載着無數中國人的鄉愁
游客在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旅游景區的“根”字影壁前合影留念。
翻開史書
山西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三千年
武聖關羽
詩人王勃、王維、王之渙
“天下第一廉吏”於成龍
一代代風流人物
把自己融進了山西的蘊藉
雁門關位於山西代縣,是長城重要關隘之一,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這片土地
還孕育了
炎帝農耕文化、堯舜德孝文化、
關公忠義文化、能吏廉政文化等
流傳出
介子推隱居奉母
楊家將血戰金沙灘
程嬰義藏趙氏孤兒等
民間故事
雲岡石窟。
晉之“韻”
韻味就像老酒
入口生香
又回味無窮
晉的韻味
值得反復咂摸
昔陽縣西寨盤山公路。
山巒起伏、江河浩蕩
刻畫出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印記
地圖來源:天地圖
東依太行山
西、南依呂梁山、黃河
北依長城
勾勒出山西的地理輪廓
山西的版圖像一枚樹葉
山地、丘陵、&地和平原
在此交匯
太行山。
説到山西的山
左手一指是太行
千峰競秀
萬壑爭奇
雄、奇、險、幽、秀、美
右手一指是呂梁
群峰逶迤
山勢陡峻
植被多樣
雄渾厚重
夏日老牛灣。
説到山西的水
滾滾黃河在此奔流不息
“三晉母親河”汾河流水嘩啦啦
山川起伏、河谷縱橫
造就了山西四季分明的氣候
冬無嚴寒、夏無酷暑
鸛雀樓。
山西
有巍峨雄壯的美
五頂嵯峨接太虛,就中偏稱我師居。
——北宋·張商英《五台山》
有磅礡雄渾的美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唐·王之渙《登鸛雀樓》
游客在晉祠難老泉旁游玩。
有古韻悠悠的美
時時出向城西曲,晉祠流水如碧玉。
——唐·李白《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
有碧波蕩漾的美
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
——漢·劉徹《秋風辭》
航拍雁丘園。
有纏綿悱惻的美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金·元好問《摸魚兒·雁丘詞》
它也有餘韻悠長的婉轉
作為中國戲曲藝術的發祥地之一
從元代保留至今的一座座戲&
默默講述着曾經
一位晉劇演員在舞&上扮演關公,演繹忠義仁勇。
高興起來
它有紅紅火火的熾烈
鼓聲如雷
鈸音清脆
鑼鳴鏜鏜
要的就是一個威風
威風鑼鼓古樸典雅、純正健美,蘊藏着強烈的藝術魅力和感染力,是中國鼓樂的經典。
若是沉下心思
它又有難得的細緻精巧
山西民間面塑舉世聞名
面中有世界
手裏有乾坤
霍州年饃。
晉之“馧”
“馧”是個古字
意思是“香氣濃烈”
用來形容晉的味道
正合適
山西麵食是地方傳統特色麵食文化的代表之一。
麵食飄香
蒸、煮、煎、炒、燴、煨、燒
從制面工藝到烹調習慣
從煮麵火候到吃法味道
山西人把面吃出了花兒
最有名的自然是刀削麵
一大碗熱氣騰騰撲鼻香
醋缸。
還有一種香
讓人想起來就滿嘴口水——
醇厚酸香的醋
山西人善釀醋,愛吃醋
索性連“老醯(xī)”這個醋的古稱
也成了山西人的代名詞
地上文物看山西
被譽為“華夏文明搖籃”的三晉大地
各類文物星羅棋佈、點綴其中
行走在這片黃土地上
可嗅到歷史的味道
晉公盤是晉文公送給女兒的一份嫁粧。
山西現有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31處
唐代以來彩塑和壁畫面積
古戲&數量
均居全國之首
隰縣小西天的懸塑。
不可移動文物5萬余處
現存古建築約2.8萬余處
約佔全國十分之一
僅中國傳統木結構建築一項
這裡便上啟大唐
穿越宋遼金元
近至明清
元代及元以前木構古建築509處
佔全國80%以上
擁有
五台山、平遙古城、雲岡石窟
三大世界文化遺産
夜幕下的平遙古城迎薰門城樓。
世界上現存最古老
最高大的純木結構建築
應縣木塔
應縣木塔。
中國現存最完整的道教壁畫
永樂宮壁畫
永樂宮壁畫。
中國現存較完好的三座唐代木結構建築
佛光寺、廣仁王廟、南禪寺
佛光寺東大殿。
喬家大院
渠家大院
王家大院
三多堂
……
各具特色的晉商大院
喬家大院。
晉之“耘”
耕耘,收穫
有一分辛苦就會有一分回報
進取的氣質是山西與生俱來的稟賦
唐代韓愈有詩云
“朗朗聞街鼓,晨起似朝時。”
描繪的是山西汾河兩岸繁榮的商業景象
山西山多土瘠
但煤、鐵、鹽蘊藏豐富
自古以來
山西人便利用自然資源與他人交換所需物資
明清時期
縱橫歐亞九千里
稱雄商界五百年
是晉商寫下的傳奇
由晉商首創的“票號”
匯通天下
日昇昌票號創立於清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它被稱為中國現代銀行業的開山鼻祖,曾以“匯通天下”聞名於世。
晉商以誠信為本
形成
誠實守信
開拓進取
和衷共濟
務實經營
經世濟民
的晉商精神
70多年來,右玉的幹部群眾持續不斷植樹造林,創造了將“不毛之地”變成“塞上綠洲”的生態奇蹟。
在現代化的建設中
山西作為重要的能源基地
為全國源源不斷輸送“黑金”
這裡曾“因煤而興”
也“因煤而困”
如今的山西
在能源革命與綠色低碳的思考中努力轉型
山西是
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
在運城市稷山縣100MW光儲一體化項目基地,一排排整齊的光伏板與遠處的青山交相輝映。
近年來
在全力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同時
統籌推動
傳統産業改造升級
新興産業培育壯大
未來産業前瞻布局
全力構建體現山西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産業體系
大力實施碳達峰碳中和“山西行動”
工人在位於山西轉型綜合改革示範區的太重集團新能源産業園區吊運風電裝備。
堅定向新而行
堅定向效而行
堅定向綠而行
參觀者在中國寶武山西太鋼不銹鋼精密帶鋼有限公司車間展示“手撕鋼”。
2023年
山西
焦化行業先進産能佔比達96.6%
工業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增長10.9%
首批10大重點産業鏈、10大特色專業鎮
營業收入增速達20%以上
航拍鏡頭下的山西黃河一號旅游公路永和段。
今日的山西
發揮承東啟西、連南拓北
的區位優勢
積極對接“一帶一路”
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
2023年太原能源低碳發展論壇現場。
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四通八達
中歐(中亞)班列實現常態化運行
山西品牌産品不斷走出國門
太原能源低碳發展論壇
晉陽湖·數字經濟發展峰會
山西特色專業鎮投資貿易博覽會
“人到山西好風光”人才宣介活動
……
受到越來越多關注
運城市萬榮縣境內拍攝的風力發電機組。
全力推動産業轉型
縱深推進能源革命
全面深化改革開放
推動高質量發展
深化全方位轉型
已成為新時代山西的主旋律
航拍南中環橋。
穩中求進
與時俱進
山西
正向更廣闊的領域“深耕細作”
航拍汾河景色。
伴隨着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豪邁征程
三晉兒女
以“晉”自豪
以“晉”自勉
向着更加美好的生活闊步向前
村民在位於雲州區唐家堡村的大同黃花有機標準化種植基地內採摘黃花。
有人説
一輩子一定要去一次山西
因為它有世界級的人文質感
一輩子一定要多去幾次山西
因為表裏山河的三晉大地
無論你怎麼走
仿佛也走不盡
7月26日—7月28日
山西省旅游發展·“錦繡太原”文旅推介對接活動
在太原舉辦
五千年很遠
但山西很近
總要去一趟山西吧
策劃:劉雲伶
監製:王亮 王浩慶
作者:王夢佳
來源:新華網山西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