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圍繞民生“關鍵小事”
“四項規範”提升食品安全監管質效
緊盯食品“三小”行業、農村集體聚餐、小飯桌、網絡供餐四個最貼近民生的“關鍵小事”和監管薄弱的領域,我市積極開展食品安全“四項規範”攻堅行動。今年5月份以來,太原市緊緊圍繞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和貼近民生的“關鍵小事”,通過“先立規矩定標準,再嚴格實施強監管”的工作思路,&&食品安全“四項規範”,開展攻堅行動,徹底整治影響人民群眾食品安全的問題,提升全市食品安全整體檔次和水平。
規範提檔“三小”標準
“三小”(食品小作坊、小經營店、小餐飲)行業具有投資少、成本低、就業門檻低等特點,一般存在於居民多的地方,往往還緊挨着小學和中學,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4月28日,太原市&&“三小”管理規範地方標準,開展“三小”攻堅行動,按照“摸清底數精準掌握現狀,建立管理檔案,全面推廣標準實施”的步驟,以“整改一批、取締一批、示範一批”要求,對存在高風險的一律取締,對存在臟亂問題的一律整改,對經營穩定的指導幫助提升,打造標杆示範店,大力開展攻堅行動。
通過整頓,太原市食品小作坊將達到“生産環境衞生條件提升、生産標準化規範化程度提升、食品質量安全保障水平提升”“三個提升”目標;食品小經營店將達到“管理有制度、企業信息有公示、索證索票有袋子、散裝食品有標籤、入口食品有蓋子、臨期食品有專櫃”的“六有”目標;小餐飲將達到“美化就餐環境、亮化後廚場所、凈化個人衞生、細化內部管理和規範人員管理、規範原料管理、規範自查管理”的“四化三規”目標,最終實現全市“三小”行業規範化經營、品牌化發展的目標。
“三小”標准將於2024年7月28日正式實施。目前,監管部門將整治工作與已開展的宣貫培訓相結合,讓更多的“三小”經營主體熟悉、理解並掌握標準規範,為整治工作打好基礎。
農村聚餐明確責任
為減少農村集體聚餐引發的群體性食品安全事件發生,有效防控農村集體聚餐食品安全風險,5月23日,太原市&&《太原市農村集體聚餐安全風險防控指導規範(試行)》,按照“政府統籌管理、誰舉辦誰負責、市場監管部門指導”的原則,對“農村集體聚餐、流動飯店、農村集體聚餐承辦者、農村集體聚餐廚師”的職責進行了明確,對農村集體聚餐從“環境與設施要求、食品的採購與儲存要求、加工過程的食品安全要求、人員要求、應急處置”五方面提出了指導規範要求。
在舉辦農村集體聚餐時,將由鄉(街)政府或村委會組織相關人員提前對活動進行現場指導規範,重點對周邊環境衞生條件、食料採購管理、廚師健康狀況、餐飲具洗消、用水、用氣、用電等方面進行指導,嚴禁採購過期變質和“三無”食品,嚴禁採購和使用亞硝酸鹽等,嚴禁違法使用燃氣,並填寫現場指導記錄。在現場指導規範的基礎上,將對聚餐活動進行跟蹤,及時處置食品安全突發事件,形成全過程的指導規範。
目前,各縣(市、區)政府已經按照市食安委的部署要求,對攻堅行動進行安排部署,通過為期5個月的集中整治,達到鄉(街)及農村協管員、信息員隊伍基本健全,流動飯店登記全覆蓋,活動報告及指導有序進行,整體攻堅行動取得明顯成效的目的。
讓“小飯桌”實現共治
“小飯桌”是中小學生校外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是民生所需,為加強“小飯桌”以及校外託管機構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預防食品安全事故發生,5月23日,太原市&&《關於對“小飯桌”等校外託管機構食品安全規範管理工作的通知》,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加強對“小飯桌”食品安全工作的組織領導,建立“政府主導、部門發力、行業引導、社區主抓、基層監管、企業落實、家長參與”綜合治理機制,通過“登記建檔、摸底登記、指導規範、評分評級、社會公示、動態管理”等措施督促“小飯桌”開辦者守法經營,方便家長選擇,構建“小飯桌”食品安全共治格局。
為推動長效機制建立,太原市還鼓勵開辦者採取加盟或收購形式成立連鎖管理模式,提升管理規範性;鼓勵開辦者與管理規範的集體用餐配送單位進行供餐合作,解決“小飯桌”硬體設施不足、交叉污染風險等問題;鼓勵開辦者引入“4D”“五常”“六T”等先進食品安全管理模式和方法,打造安全、規範“小飯桌”;鼓勵接入全市“互聯網+明廚亮灶”統一&&,將餐飲操作過程向入駐中小學生及其家長展示。
打造外賣“太原做法”
隨着網絡訂餐的日趨普遍,其食品安全風險隱患也隨之增高。為進一步規範網絡供餐經營行為,維護良好市場環境,5月11日,太原市印發《網絡供餐食品安全規範治理指導意見》,持續鞏固網絡供餐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成效,規範“線上”“線下”經營行為,提升全市網絡供餐食品安全整體檔次。
按照“線上”“線下”同標同質要求,以強化日常檢查、加強線上監督、健全監管檔案、強化技術支撐、規範違法查處等措施,持續整治環境臟亂差、製作不規範等突出問題,不斷凈化網絡供餐市場秩序。按照科學引導幫扶的目標,以指導經營過程、引導集中經營、鼓勵隔離取餐、服務培訓學習等措施,強化示範引領效應,提升全市網絡供餐經營管理水平。
按照鼓勵公眾參與監督、參與治理的思路,以強化行刑檢銜接、加強審管銜接、推行明廚亮灶、壓實屬地責任、推進小餐飲標準落實、廣泛開展宣傳等措施,多措並舉,構建社會共治格局,形成社會治理合力。同時借鑒先進城市整治網絡供餐食品安全經驗做法,探索騎手“吹哨人”制度、線上晨檢打卡制度、實施月自查制度“三項制度”,創新監管手段,探索新方法新途徑,打造網絡供餐“太原做法”。
食品安全“四項規範”攻堅行動,是太原市落實國家、省關於整治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和“聽民意辦實事”工作部署的細化措施,也是切實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有力舉措。
下一步,太原市將保持“三項機制”不變,切實保障“四項規範”整治行動取得實實在在成效。一是周二調度機制不變。每週二對工作存在的問題進行調度,聽進展、議問題、抓落實。二是現場督導機制不變。組織督導組採取“四不兩直”方式對各縣(市、區)工作進展情況進行現場督導檢查,聽群眾聲音,看整治成效,議方式方法。三是進展通報機制不變。結合周二調度和現場督導掌握的情況,及時整理工作進展情況,適時在全市進行通報。(記者 張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