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大同市將黃芪産業作為特色産業,採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推動中醫藥産業向縱深發展。2023年,大同市黃芪面積為37萬畝,産量9000噸,企業、合作社達333家,産品近70種,實現一産産值1.4億元、全産業鏈産值8億元。
大同市不斷深化與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藥用植物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研發黃芪的藥食同源類産品、功能食品、特色産品以及保健、化粧等方面的延伸産品,加大對中藥飲片、配方顆粒、中成藥等研究,進一步推動恒山黃芪産品向高端産品發展。
目前,大同市從事黃芪種植、加工、銷售的企業和合作社共有333家,黃芪相關産品種類有黃芪粉、黃芪蜜、黃芪羊肉、黃芪雞蛋等70種。
生長在北緯39°、海拔2000米山脈的恒山黃芪,採用野生撫育方式,採刨周期在6年以上。2023年,渾源縣黃芪種植面積達28.1萬畝,産量6700噸,帶動全縣4300戶脫貧戶、1萬餘名脫貧人口人均增收1萬元。
為助推全國知名藥企落戶大同,大同市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在藥食同源産品和藥品行業高端産品研發上尋找突破口,體現恒山黃芪品質優勢和價值。走進渾源黃芪文化園,入口處一張完整的黃芪植株圖呈現眼前。展&上的文獻清晰標示渾源黃芪的前世今生、藥食價值、涉芪古方等。
據介紹,渾源縣黃芪文化園佔地21469平方米,總投資8000萬元,是集康養、休閒、消費於一體的一站式黃芪綜合體驗空間,包括黃芪博物館、黃芪加工互動展銷區、芪遇時代體驗區等區域,目前已入駐廠商56家,展銷産品1014種。
作為大同市黃芪的主産區,渾源縣初步搭建起與粵港澳三地聯動、交流合作的&&;成功舉辦北嶽文旅和恒山黃芪港澳推介會,與澳門德泰合康有限公司、澳門中醫藥學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等。目前,恒山黃芪現已遠銷80多個國家和地區。
大同市將依託北方藥材交易批發市場,推動“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的運行,打通黃芪種植向加工、流通、銷售等連接路徑,支持黃芪産品精深加工、檢驗檢測、交易&&、標準化體系等建設,利用線上線下同頻共振,帶動産業發展。(李常慧 安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