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奏響興農交響曲
——平遙縣立足區域特色做好融合文章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平遙縣梁村天順堡內新修繕的古民居。 記者 楊 洋 攝
今年以來,市委、市政府深入開展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實施“百鄉(村)示範、千村治理”行動,奮力開創全市鄉村全面振興新局面,努力在全省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奮勇爭先。市委書記常書銘要求:“要從鄉村實際出發,注重規劃先行,發揮自身優勢,因村制宜推動鄉村建設;立足各地農業農村發展水平、財政承受能力、農民接受程度,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事在人為,打造各美其美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近日,記者走進平遙縣,實地探訪該縣如何立足農村特點和區域特色,充分發揮各地比較優勢,有力有效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
——題記
古堡與古城相得益彰,見證了聯動發展的生機活力;握指成拳合力致遠,預示着協同發展的整體效應;資源稟賦突出特色,印證了錯位發展的特優潛力……
近年來,在打造各美其美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過程中,平遙縣向“融”而行,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既展優勢,又協同發展、錯位發展、聯動發展,凝聚起鄉村全面振興發展的合力。
融合農文旅
守住“鄉土氣”
平遙縣新營村村內宜人的生活環境。 記者 楊 洋 攝
從平遙古城驅車不到10分鐘,記者便來到了國家歷史文化名村——平遙縣岳壁鄉梁村。
立夏剛過,隨着氣溫升高,村民們正搶抓農時,全力投入到水稻插秧工作中,田間地頭呈現一派繁忙的景象。
村裏的18棵古槐樹蒼勁挺拔,為正在種植水稻的村民“遮”出一片清涼。
“古槐樹跟梁村古堡一樣,已有千年歷史。”梁村黨支部書記安保貴説。
如今,在稻田公園的打造下,18棵古槐樹愈加蒼翠蔥蘢,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
“建設稻田公園,就是希望打造體驗旅游業態,吸引更多的人走進梁村,了解梁村的古堡文化和水稻種植優勢,以三産帶動二産、促進一産,推動梁村一二三産良性互動發展。”平遙縣城鄉融合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衛説。
梁村自古因泉水穿村而流,故水源豐沛,盛産藕根大米,享有“平遙四百零八村,數一數二數梁村”的美譽。梁村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是北方傳統堡寨式人文聚落典範。近年來,梁村立足深厚的農業基礎、豐富的文化資源,聚焦重點、精準發力,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夯實基礎。目前,隨着旅游基礎功能配套、傳統院落保護性開發、通道硬化、村莊亮化等項目的實施,“城、水、河、林、園、古村”一體化的旅游發展格局基本形成。
“游玩在古城,吃喝在古村。”立足於平遙古城後花園的定位,梁村村民冀俊武在天順堡開起了民宿。如今民宿、露營基地等豐富旅游業態的打造,為古堡古城良性聯動提供了基礎,為古城旅游增添了新亮點、新爆點。
近年來,平遙縣堅持以世界文化遺産平遙古城為龍頭,以國家級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示範縣為抓手,強化地域資源特色,創新傳統建築活化利用方式,延續城鄉文化脈絡,重點圍繞惠濟省級濕地公園和梁村、西源祠村、喜村三個國家級傳統村落,謀劃實施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濕地公園生態修復和特色農業種植等三大項目,力爭將該區域打造成平遙人康體休閒聚集地、三産融合示範地、古城旅游延伸地,為打造全國鄉村振興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奠定基礎。
聚力“慧”種地
注入新動能
平遙縣新營村農業合作社帶動農戶增收致富。 記者 楊 洋 攝
“農機一響,種地不慌。”如今,行走在寧固鎮左家堡村一線,機械賦能已覆蓋農作物耕、種、管、收各環節,實現了從會種地向“慧”種地的轉變,繪就了一片 “糧”辰美景。
5月16日,在左家堡村集體經濟合作社,記者見到了大大小小的機械設備:播種機6&、旋耕機3&、秸稈打捆機1&,以及150噸烘乾塔1座、500噸筒式糧倉1座、物資庫1處等。
“今年,為了提高農藥噴灌效率,我們購置了1架大疆T50無人機。”左家堡村黨支部書記張振慶&&,左家堡村農業生産機械化並非一蹴而就,就拿噴灌農藥來説,先後使用了電動噴壺、高桿噴灌槍、高桿噴霧植保車等設備。
如今,無人機的添置,見證了左家堡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
以前,左家堡村因常年外出務工人員多,造成了撂荒地、空心村等問題,農戶守着土地“權”卻難於獲“益”。
為解決這些問題,左家堡村成立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實行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合作社負責人“一肩挑”,運用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成果,以集體機動備用的耕地為經營基礎,採取黨員帶頭、網格動員等方式,吸納農戶以個人承包地入股,實行集中化生産、規模化經營,蹚出村集體經濟增收新路徑。
目前,合作社對所有入股土地統一管理、統一規劃,實行農業生産“耕、種、澆、防、收、銷”全産業鏈統一規模經營。按照“用專業人做專業事”的理念和企業化管理原則,合作社積極對接央企中化先正達集團等農業服務企業,引入先進生産和管理方法,合理規劃布局,劃分不同地塊探索多品種、多類型種植模式,科學選配種、肥、藥,每畝綜合投入成本降低250元,玉米畝産增加近100公斤,提高了農業生産的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今年,耕地每畝保底收益已經由之前的500元提高到了650元。”71歲的村民左治國告訴記者,因為身體原因,他把家裏的7畝地入了股,按照合作社實行的“保底收益、盈餘分紅、服務公益”分配方式,可以長期獲取收益。
張振慶説,土地規模化經營增加了有效耕種面積,推進了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村集體經濟壯大後,左家堡村把資金投入到基礎設施建設中,建起了幼兒園,打造了休閒小廣場等,解決了外出務工村民“一老一小”的後顧之憂。下一步,左家堡村將橫向拓展優勢,大力推廣“左家堡模式”,錨定“全鎮一模式,村村有特色”,籌建産業黨建聯盟,做到握指成拳、握拳成勢,合力致遠,努力實現農業穩産增産、鄉村穩定安寧、農民穩步增收。
今年,平遙縣將尊重民意、尊重實際、尊重規律,繼續推廣寧固鎮左家堡村“農戶土地入股、集體規模經營”、東泉鎮趙壁村“碎田變大田、大田變‘銀行’”等模式,積極培育家庭農場等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做優“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小農戶”主體矩陣,讓外出務工農民“離鄉不離地、不種有收益”,讓村民在家門口就業,讓規模經營戶種地節本增效、增産增收。
做優土特産
産業“全鏈條”
平遙縣新營村村內宜人的生活環境。 記者 楊 洋 攝
“今年,我們將依據當地土壤特點,在選種、施肥、病蟲害防治等環節進行科學管理,從而大大提高産量與質量。”岳北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理事長李文正説。
岳壁鄉是傳統長山藥種植區,山藥品質遠近聞名。近年來,鄉黨委、鄉政府整合品牌、土地、勞務等資源優勢,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積極發展特色優勢産業,着力打造“長山藥小鎮”,以岳北村為中心,輻射帶動周邊5村,不斷做大做強長山藥産業。
近年來,岳壁鄉的長山藥、襄垣鄉的酥梨、杜家莊的紅薯等成為平遙鄉村土特産發展的良好示範,這些土特産以小謀大、以小連大、以小成大,多姿多彩,各展其長,為鄉村振興繪上了亮麗的一筆。
今年,平遙縣將以産村融合為方向,進一步壯大特色種植,其中通過建設恒溫冷庫、進行梨副産品深加工,進一步打響酥梨品牌,通過向周邊有條件的鄉村延伸,進一步擴大種植規模,讓長山藥走出山西、走向全國。
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山清水秀的田園風光、各具特色的村落建築、豐富多彩的特優産品,都是鄉村吸引人的所在,也是融合發展的重要支撐。平遙將立足當地特色資源,在産品上追求“錯峰頭”、在品質上追求“獨一份”,推進農業農村融合式創新、品牌化發展,助力鄉村全面振興。(記者 雷 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