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牡丹盛放,這些景點最有看頭
4月25日晉祠牡丹節開幕,游客身着唐裝流連花間。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4月下旬,又到了牡丹盛開的時候。近段時間,我市氣溫不斷回升,各公園、景區的牡丹競相綻放。那麼,哪的牡丹最多、最美、最嬌艷、最珍貴呢?連日來,記者走訪了永祚寺、晉祠公園、迎澤公園、文瀛公園以及太原植物園等處,各個品種的牡丹五彩繽紛、爭奇鬥艷,紅的、粉的、紫的、白的、黃的……裝扮着太原的春天。
永祚寺:明代“紫霞仙”艷壓群芳
在太原市區東南約3公里的郝莊村南山岡上,始建於明萬曆年間的永祚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寺內明代牡丹“紫霞仙”已有400餘年歷史。
“永祚寺內有40多個品種6000余株牡丹,其中最珍貴、最悠久的要數‘紫霞仙’。”永祚寺大雄寶殿前的花壇,每年四月中下旬,“紫霞仙”都是率先盛開。它盛開了,寺內的其他牡丹才會陸續開放。可以説,“紫霞仙”是“花王之王”。
據了解,“紫霞仙”花型為單瓣,花朵碩大如盤,花期較長。初開時花瓣呈肉紅色,馥鬱芳香;盛開之際呈淡紫色,馨香更濃;臨近晚期則為正紫色,故稱“紫霞仙”。此外,寺內還有金玉良緣、青龍臥墨池、狀元紅、昆山夜光、藍田玉、墨魁等。其中,寶賢堂東側的金閣和大胡紅,中院裏的豆綠和烏龍捧盛,皆是園內的明星品種,人氣僅次於“紫霞仙”。花開時節,成片的牡丹花映入眼簾,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歷史時空,回到“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的盛唐時代,游客們爭相與牡丹花合影,構成一幅花海人潮的春游賞花風俗畫。
晉祠公園:品種最多、面積最大的牡丹園
東有永祚寺,西南有晉祠。在太原市區西南25公里外的懸甕山下,晉祠博物館、晉祠公園是山西省的旅游勝地。尤其當下,公園內各色牡丹絢爛綻放、爭奇鬥艷。
據了解,晉祠種植牡丹也有悠久的歷史,民國時期,晉祠附近曾種植大面積的牡丹。新中國成立後,先後進行了3次改造,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擴大種植面積,形成了如今栽種面積十余畝、品種260余種、數量達7000余株的牡丹園,是目前太原市品種最多、面積最大的牡丹園,每年免費接待近20萬游客賞花。
4月下旬,公園內各色牡丹應時盛開,與小橋、流水、蓮池、假山、廊、亭、坊、榭融為一體,每一處景色都如畫般美麗。尤其是鳳丹白、二喬等品種,總引得游客們駐足拍照、流連忘返。據公園工作人員介紹,二喬別名洛陽錦、二色紅,是牡丹名種之一,在復色系中排名第一。開花時,一株花能開出兩種顏色,半粉紅半紫紅,而且花瓣大、花味香。“盛世美顏”如同三國故事裏的大喬、小喬。
迎澤公園:每年舉辦牡丹花展
位於市中心的迎澤公園,也是每年太原人賞牡丹的熱門打卡地。園內牡丹園佔地面積18畝,栽培牡丹3000余株,品種270多種,其中名貴品種有姚黃、趙粉、昆山夜光、烏龍捧盛、胡紅等。“4月26日到5月5日,公園舉辦牡丹花展。”迎澤公園工作人員楊晉鋼介紹,園內景觀以植物造景為主,綠地面積達到38.01公頃,園林植物42.5萬餘株,植物品種184種。樹木茂密、花卉繁多,三季有花、四時有景。其中“重頭戲”就是牡丹,公園從20世紀50年代建園初期開始引種牡丹,歷時60余載,栽培面積不斷擴大,品種不斷增加,是華北地區少有的大型牡丹園。“每年‘五一’前後,牡丹進入盛開期,粉的似霞、紅的勝火、黃的若金、紫的像葡萄……與園內亭&樓閣相互輝映,別有一番韻味。”
太原植物園:百歲高齡牡丹樹
太原植物園坐落於晉源區太山腳下,是山西省唯一一個集科學研究、科普教育、旅游觀光、生態休閒和文化旅游為一體的綜合性植物園。
4月、5月間,太原植物園內的牡丹芍藥園最為引人關注。尤其其中一棵大型樹狀牡丹,最為珍貴、最為引人矚目。太原植物園科普科研部部長呂劍南介紹,該樹狀牡丹是幾年前從甘肅中川鎮引進的,已有百年歷史,共有9根主枝,高達2.7米、冠幅有3.8米,開花時花大色艷、花香味濃,着花數可達150朵以上,每逢花開,都引得游客嘖嘖稱奇,駐足觀賞。(記者 劉曉亮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