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型城鎮化系列談】雙向賦能 城鄉融合有質量
走進朔城區南榆林鄉東村,道路乾淨整潔、墻畫精巧美觀,濃濃鄉韻引人入勝。在村子東邊,新建的游園布局錯落有致。
“以前是個廢舊的臭水坑,經過我們精心改造,如今成了供村民休閒娛樂的小游園。”朔城區南榆林鄉東村村委會主任李強説。
鄉村振興是國家現代化建設不可或缺的內容,如何把推進新型城鎮化同鄉村全面振興有機結合起來,進而實現城鄉深度融合、雙向賦能、共同繁榮?
在朔城區,該區以全面推進“千萬工程”為抓手,從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入手,持續努力造就美麗鄉村。就在去年,該區先後投入1.6億元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完成重點整治村43個,高標準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10個。並改造完善3個集中供水站和150個村的供水設施。
“茄子!”在朔城區沙塄河鄉大涂皋村的小游園前,前來游玩的市民李樹貴正為妻子王菊拍照。“這裡景色不錯,還有故事,是鄉村游的好地方。”李樹貴説。近年來大涂皋村積極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村內桃紅柳綠、綠樹濃蔭,形成了“村中有園、園中有村”的發展格局,吸引了眾多游客。
在美麗鄉村逐步映入眼簾的同時,朔城區積極打造特色鮮明、要素齊備的鄉村旅游目的地,積極扶持建設包括青鐘、寇莊、東神頭、峙莊、大涂皋等在內的一批功能完備、特色突出、服務優良的休閒鄉村,吸引不少市民和游客前來體驗打卡,推動了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
“沒想到在這裡還能遇見罕見的‘回字形’八海窯,真是不虛此行。”來自大同市的游客郭新勇説。在朔城區張蔡莊鄉寇莊村,經過保護性修繕後的“十二連城”,以其青石錘鏨工藝為特點的莊園城堡式建築風格,吸引了不少周邊地區的游客前來參觀。
“只有當鄉村有了與城市不一樣的風景,才能讓鄉村成為城裏人的‘詩與遠方’,在今後工作中,我們要以綠色發展理念引領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治理,拓展通暢‘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路徑,讓鄉村更加宜居宜業,最終探索出城鄉融合發展的新機制。”朔州市委常委、朔城區委書記張震海説。(袁兆輝 蔚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