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地鐵1號線首列車抵並-新華網
新華網 > 正文
2024 02/02 08:54:46
來源:山西晚報

太原地鐵1號線首列車抵並

字體:

 原標題:歷時三天三夜、跋涉1400余公里

  太原地鐵1號線首列車昨日抵並

  一期工程共配備28列車,剩餘列車有望10月底前陸續到段

  01001號列車灰白色外觀。

  工作人員現場給列車“松綁”。

  車廂內藍白相間,高端大氣。

  列車成功“落”在軌道上。

  掃描二維碼,觀看相關視頻。拍攝:薛建英 製作:李慧辰

  歷經11個月緊張生産、歷時三天三夜、跋涉1400余公里……2月1日凌晨1點45分,太原地鐵1號線首列車順利抵達馬練營車輛段,標誌着地鐵列車正式入駐“新家”。

  太原地鐵1號線列車長啥樣?有哪些創新亮點?採用了哪些先進的軌道交通技術?首列車交付後將進行哪些工作?2月1日,山西晚報記者為您揭秘太原地鐵1號線首列車的“真容”。

  太原地鐵1號線首列車6節車廂到段

  2月1日一大早,雪後的太原,室外溫度零下8℃。此時,太原地鐵1號線馬練營車輛段內卻是一派繁忙景象。當日凌晨1點45分抵達的6節車廂,一字排開停放在車輛段,十多名工作人員忙着做起吊前的準備工作。

  太原軌道集團總經理助理、機電部部長郭建偉介紹,此次到達車輛段的首列車由6節車廂組成,編號為01001,01是指太原地鐵1號線,001是指第一列車。因此,6節車廂的編號依次為010011、010012、010013、010014、010015、010016。

  “準備開始,起吊!”8點30分,010016號車廂被兩台80噸汽車吊車緩緩吊起。在工作人員的指揮下,慢慢移向旁邊的軌道。幾分鐘後,整個車廂穩穩地“落”在軌道上。

  此時,一輛黃色RTT-2000C型遙控公鐵兩用車駛入施工現場。郭建偉説,公鐵兩用車作用可大了,同時具備在公路和鐵路上停車制動的能力,並滿足列車牽引時的制動要求,停車後有足夠的制動力防止被牽引列車溜動。此次卸車結束後,6節車廂將在公鐵兩用車的牽引下,被“送”入停車庫中。

  當日,首列車如期到段後,在車輛段有序完成了卸車、編組、檢查、入庫等工作。

  此次首列車到達的馬練營車輛段,位於太原市規劃唐槐路東側,馬練營路西側,南環高速公路北側地塊內,地塊整體呈刀狀,東西長約1330米,南北寬約300米,佔地面積468畝。包含聯合檢修庫及物資總庫、運用庫、綜合樓等20個單體。其具備車輛停放、車輛檢修、列車救援、設備維修、材料供應、運營辦公等功能,同時根據太原市城市軌道建設規劃設計,馬練營車輛基地為線網(1、2、3、5號線)A型車大架修基地。

  首列車到段後,將在馬練營車輛段進行靜態和動態的功能驗證。驗證完畢後,車輛進入正線配合信號系統進行動車調試,為太原地鐵1號線工程聯調聯試奠定堅實基礎。

  列車“面子”美觀大氣,“裏子”充滿科技感

  由中車大連機車車輛有限公司生産製造的太原地鐵1號線車輛,設計靈感源於自然生態,造型設計結合了太原汾河野生蒼鷺的形態特點,以柔順的曲面表現出工業産品與自然形態的完美結合,輕盈的線條象徵了蒼鷺纖細的身軀與太原的青山綠水。車身採用太原地鐵1號線路顏色夢想藍作為點綴,整車渾然一體,造型優美,外觀大氣。

  目睹了其灰白相間的外觀,帶着好奇心,山西晚報記者走進以白色調為主的車廂,其內飾整體布局大方明快,造型線條簡潔,藍色貫穿其間,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受。藍色的吊環與銀色的扶手相呼應,整體明亮寬敞。車內座椅採用白藍相間的顏色,符合人機工程學的座椅,空間利用率高,最大載客量可達2592人/列,能夠滿足高峰時段的客流需求。

  “列車不僅‘面子’美觀大氣,‘裏子’更是滿滿的科技感。”中車大連機車車輛有限公司城鐵事業部總經理林詩涵介紹,太原地鐵1號線車輛為A型無人駕駛地鐵車輛,具有高效重載、綠色智能、安全可靠、數字節能等特點。列車採用4動2拖6輛編組,全長140米,最高運行速度80公里/小時。車輛及所有子系統的功能和設計滿足最高自動化級GoA4級相關要求,可以實現車輛自動喚醒、自動運營、自動休眠、遠程控制等功能。

  除了自動化程度很高的設計標準,實現智能化和安全性之外,列車內還通過配備客室自感應燈光、43寸超大LCD動態地圖、變頻冷暖式空調機組、車輪降噪阻尼環等創新升級功能,實現了節能減排、性能提升與乘客舒適感、體驗感的完美兼容。

  此外,車輛在製造過程中嚴格按照設計文件中RAMS(可靠性、可用性、可維護性、安全性)的指標執行,採用多項智能先進技術,通過車輛智能運維繫統實時對車載網軌檢測、走行部在線監測、脫軌檢測、主被動障礙物檢測、蓄電池在線監測等多系統進行在途狀態的監控,實現行車關鍵設備設施的實時感知、在線檢測、故障預警、健康評估等功能,為列車提供全方位的安全保護。

  太原地鐵1號線配備28列車

  歷時三天三夜、跋涉1400余公里,從大連運抵太原,太原地鐵1號線首列車運輸全程採取汽運模式,可謂是運輸距離遠、難度大。

  林詩涵&&,自1月4日首列車在大連正式下線以來,為確保運輸全過程安全高效,太原軌道集團與中車大連公司等相關單位提前策劃組織,積極統籌協調,共同編制運輸方案。特別是從招標完成到順利到段歷時11個月,時間緊、任務重,雙方項目團隊秉承“高標準設計、高水平打造、高質量建設”的理念,精誠團結、齊心協力,在設計、審查、生産、試驗、監造等環節克服重重壓力,圓滿實現了首列車如期到段。此舉也標誌着太原地鐵1號線繼“洞通”、“軌通”、中心街東主變電站“電通”後,向通車運營又邁出堅實一步。

  同時,太原地鐵1號線車輛研製基於最先進的系列化中國標準地鐵&&,車輛車廂容量升級,載客量更高;搭載GoA4級無人駕駛技術,運行更安全;匹配智能系統,運維更智慧;搭載變頻空調與強風功能,乘坐更舒適。

  眾所周知,太原地鐵1號線是太原市第二條地鐵線路,其貫通東西、橫跨汾河,連接多個鐵路、公路客運及航空樞紐,開通運營後將為太原城市交通再添一條大動脈。地鐵車輛的投入運營,將極大方便居民出行,帶動區域經濟快速發展,為三晉大地高質量發展再添新的動力。

  太原地鐵1號線一期工程共配備28列車,剩餘列車有望10月底前陸續到段,為全線如期投入運營提供堅實保障。

  鏈新聞

  太原地鐵1號線首座主變電站成功“送電”

  1月31日晚10點,太原地鐵1號線110kV中心街東主變電站成功送電。

  此次送電成功是繼太原地鐵1號線“洞通”“軌通”之後,又一重大里程碑節點目標實現,標誌着1號線車輛、通信信號、動力照明、通風空調、給排水等機電設備系統全面進入受電調試階段。

  主變電站作為地鐵線路的“心臟”,為全線的建設運營提供電力保障。太原軌道交通1號線設置中心街東和下元兩座110kV主變電站。在中心街東主變電站建設過程中,各參建單位克服了徵地拆遷、電力遷改、大件運輸與吊裝、危大工程、冬季施工等諸多難題,按期實現了中心街東主變電站送電節點目標,為太原地鐵1號線按期開通運營提供有力保障。接下來,各參建單位將再接再厲,力爭在2月底完成下元主變電站送電,早日實現全線“電通”。(記者 薛建英)

【糾錯】 【責任編輯:趙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