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時代文學晉旅”集群登場——
山西:植文學沃土 綻多元芳華

顧拜妮在入選第四屆“王蒙青年作家支持計劃·年度特選作家”時,與王蒙合影。

“魯迅文學院山西文學創作高級研修班”討論現場。

作家們參加“重遇趙樹理”作家回家活動。
連日來,隨着國內多項重要文學獎項及扶持名單相繼揭曉,山西中青年作家捷報頻傳,“新時代文學晉旅”以集群之勢在中國文壇發出愈發清晰的山西聲音。
2022年,省作家協會啟動“新時代文學晉旅”品牌建設,旨在承繼“山藥蛋派”的鄉土根脈與“晉軍崛起”的文學氣魄,為新一代山西中青年作家打造集體亮相與成長的&&。
幾年來,通過推進實施一系列培育機制、創新交流&&與精準扶持政策,這一文學品牌日趨成熟,並激發了蓬勃的創作活力。
一室為始,淬煉文學之光
11月24日,記者走進省作協辦公樓一間40多平方米的活動室。活動室四壁的報刊架上,靜靜陳列着從“山藥蛋派”到“新時代文學晉旅”數代作家的代表作與新作。
在這裡,文學創作的“幕後”仿佛被搬到了&前——門口挂着“名家精品孵化室”的牌子,還有正面墻上那條“扇形批評會”的紅色條幅格外醒目,清晰地告訴每一個人:這不是一間普通的會議室,而是“新時代文學晉旅”作家群打磨作品的“工坊”。
“誰寫出新作品,就自主交給幾位作家、評論家審讀。讀完,大家圍着作者扇形而坐,給他提修改意見;改完再來一次,直到打磨成精品,再交給相關刊物或者出版社。”省作協主席李駿虎這樣描述這個獨特的文學打磨機制。為了能與作家便捷地切磋,他甚至把自己的辦公室搬到了活動室對面。
“扇形批評會”被譽為“永不落幕的會標”,已成為山西文學創作生態中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它代表的不僅是技藝的切磋,更是一種文學精神的傳承與接力。
李駿虎透露:“我們還建立了‘新時代文學晉旅’主力作家微信群,大家時常在群裏互曬發表出版的作品、獲得的獎項,你追我趕、動力十足。”這種良性的競爭與合作氛圍,激發了作家的創作熱情。
每打磨好一組作品,省作協便主動&&全國各大刊物推薦刊發。“通過這個辦法,每年都會在全國各大刊物發表轉載二三百部好作品。”李駿虎説。
從《小説選刊》的“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山西作家專輯”,到與山東省作協在《青島文學》開設的“晉旅·魯軍”年度小説聯展專欄;從《映像》雜誌推出年度訪談專欄,到出版《山西中青年實力作家中篇小説集》。以“扇形批評會”為出發點,山西作家的聲音正在全國文壇越來越響。
今年,《十月》雜誌在“縣在出發”欄目推出“新時代文學晉旅”主力作家作品小輯。明年,省作協還將與《人民文學》合作推出“新浪潮”山西青年作家專輯。這是繼1985年《當代》雜誌集中推出“晉軍崛起”專輯後,時隔近40年,大型期刊連續集中刊發山西作家作品。
多元綻放,繪就豐收圖景
近期,山西中青年作家在多個文學領域全面開花,展現了“新時代文學晉旅”深厚的創作潛力與多元的審美維度。
在傳統文學領域,地域敘事與個體經驗交織出深情的人文圖景。“90後”作家周澤宇的散文《起鳳街西巷》,以細膩的筆觸勾勒出太原老街巷的人間煙火,於11月23日榮獲歐陽修散文獎新銳獎。在太原“起鳳街”“柳巷”度過的舊時光成為滋養其作品的營養液。“85後”煤礦詩人榆木,則將深沉的礦工情懷凝練成詩行,其作品《我在礦洞收集星光》榮獲第二屆楊升庵文學獎詩歌獎。他分享道:“礦井深處的黑暗與頭頂的星光,是我創作的雙重源泉。我希望能讓更多人看到,在地層深處,同樣有對光明的渴望與詩意的棲居。”“90後”作家顧拜妮憑藉其持續穩定的創作實績與鮮明的個人風格,成功入選第四屆“王蒙青年作家支持計劃·年度特選作家”。
山西科幻文學再度引人矚目。科幻作家張冉成為今年的焦點人物,他的小説《止水》不僅榮獲銀河獎“最佳短中篇小説獎”與華語科幻星雲獎“短篇小説金獎”雙獎,還將改編為科幻短劇,作為嗶哩嗶哩“《科幻世界》影視計劃”的首批重點項目之一,實現了文學價值的多維延伸。張冉擅長在歷史縫隙中嵌入科幻想象,其作品《晉陽三尺雪》便將古晉陽城在宋初的毀滅與時空謎題相結合,展現了獨特的歷史科幻美學。他&&:“科幻給了我一個重新審視歷史與故鄉的視角。山西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是科幻創作取之不盡的富礦。”
與張冉的創作形成互補的是,作家灰狐擅長探討科技時代人性困境、李曉虎擅長少兒科幻,這一批風格各異的科幻作家共同構成了山西科幻立體的敘事網絡,豐富了當代中國科幻文學的維度。此外,兔八、木羽等更年輕的“90後”科幻作家,雖尚在風格探索期,但他們擁有更廣闊的視野和更高的學術背景,預示着山西科幻文學更加可期的未來。
山西網絡文學呈現出“大眾寫”的繁榮景象。據統計,目前我省註冊網絡作家達5.2萬多人。網絡作家段博文感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我都是‘單打獨鬥’進行網文創作,後來加入山西省作家協會,感受到來自集體的關懷與溫暖。”去年,他經省作協推薦加入了中國作家協會,這個新的起點讓他對未來創作之路充滿了信心和期待。
厚植沃土,托舉夢想遠航
“新時代文學晉旅”品牌強勢崛起,得益於省作協一整套系統性、持續性的人才培育計劃與作品推動工程的強力支撐。
省作協將中青年作家培育作為核心工程,搭建了多層次、全覆蓋的培養體系。
一方面,精心組織各類高規格研修班,持續為作家“充電”。連續舉辦魯迅文學院山西中青年作家高級研修班、晉西北作家培訓班、兒童文學創作培訓班、網絡作家培訓班等,特別是今年7月在北京舉辦的“魯迅文學院山西文學創作高級研修班”,集結了全省及援疆對口單位54位平均年齡僅38歲的青年才俊,其中碩士、博士達15人,顯著提升了作家們的創作自信與文學視野。周澤宇今年剛剛加入省作協就參加了這個高規格研修班,這段經歷讓她感覺自己“眼界一下子開闊了起來,見到了許多仰慕已久的作家,對創作幫助很大”。
另一方面,服務機制持續優化,為文學新人鋪路搭橋。省作協創新推出《機關青年幹部&&重點作家制度》,建立基層文聯和作協向《山西文學》《黃河》每月推薦一篇佳作的“直通車”機制,進一步打通作品推送與人才發掘渠道。伴隨《山西省作家協會個人會員申請入會審批辦法(試行)》的修訂與實施,不僅入會標準提高了,新會員結構也呈現高學歷、年輕化、多元化的良好態勢。在新發展的150名省級會員中,網絡、科幻、影視等新文學群體作家佔比14%,“90後”、“00後”作家佔比25%,碩士、博士佔比18%,為新時代我省文學創作隊伍發展壯大注入了活力。值得一提的是,僅2025年,就有近10位山西籍在外作家集中回流,主動融入家鄉文學土壤,進一步夯實了“新時代文學晉旅”的人才根基。
同時,積極拓展渠道推廣作品,讓好作品持續發聲。除了與名刊合作推出專輯,還充分發揮文學“母本”作用,推動優秀作品向影視劇等形態轉化;把握互聯網時代特點,積極與新媒體合作,舉辦新書發布會、分享會等。
此外,持續強化政策與資金保障,進一步激發作家的創作積極性。我省&&了《山西省優秀原創文學作品扶持激勵辦法》,自2025年起,省財政每年撥付350萬元專項資金,對優秀原創文學作品進行獎勵。以作家顧拜妮為例,從出版第一本書《我一生的風景》起,就持續獲得支持或獎勵。作家本人經省作協推薦進入魯迅文學院進修、參加青創會,也將在今年&&的激勵辦法中繼續受益。
“我們將把精力和資源進一步向基層作協組織和作家、新文學群體、文學愛好者傾斜。”李駿虎&&,未來省作協將繼續創新機制,辦好山西作家高研班、名家工作室、各項學習采風活動,並堅持通過《山西文學》《黃河》的“直通車”制度,從基層不斷發現和培育新的文學人才。
從趙樹理、馬烽等“山藥蛋派”文學前輩手中接過旗幟,到“晉軍崛起”的輝煌,再到如今“新時代文學晉旅”的中青年集群,山西文學的血脈始終在傳承中創新,在堅守中拓展,書寫着屬於這個時代的文學新篇章。
本報記者康少琼
本欄圖片由本報通訊員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