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是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效能、夯實平安建設根基的關鍵舉措。2025年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開展以來,山西省忻州市各地紮實推進,取得明顯成效。

繁峙縣綜治中心採用“11+N”常態化進駐模式,依託《登記單》《轉辦單》《回執單》《提醒函》《督辦函》“三單兩函”流程和10項工作機制,初步實現“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該中心運行以來,共受理群眾各類訴求68件(次),其中導入調解程序7件、轉職能部門辦理4件、導入信訪程序7件、法律諮詢50件。其中“劉潤恩特色調解室”進駐以來,先後成功調解矛盾糾紛7起。

河曲縣在原有一站式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心基礎上打造升級為河曲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該中心設有受理服務大廳、矛盾糾紛化解區、綜合辦公區等三大區塊十四個功能室。目前,信訪、司法、公安等7個部門已派員常駐,規劃和自然資源、教育、環保等11個部門按需輪駐,縣四大班子領導輪流坐班接訪,推動矛盾糾紛“一站式接收、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

偏關縣整合信訪大廳建成850平方米綜治中心,科學劃分群眾接待、多元調解、指揮調度等功能區,實現“一站受理、集成服務”。此外,該中心健全“常駐+輪駐+隨叫隨駐”模式,細化42家單位權責,配套35項制度覆蓋全流程,保障高效運行。截至目前,偏關縣綜治中心已受理群眾訴求70件,通過“全鏈條調處”高效化解多起矛盾。

岢嵐縣綜治中心於2025年7月建成並投入運行。該中心劃分為接待受理區、多元化解區、指揮調度區三大功能區,採取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合理確定常駐單位、重點部門組團服務、簡化優化工作流程等辦法,高效便捷服務群眾。同時,岢嵐縣綜治中心邀請6名退休領導幹部組成的“金牌調解室”入駐,聘請有資質的4名教師、政法幹部兼職開展心理服務工作,引導來訪群眾直接與相關職能部門對接,做到小事快辦、急事急辦。截至10月底,該中心受理並化解各類矛盾糾紛35件。

五寨縣創新構建“平台築基、解紛提質、制度織網”的工作格局,全面推進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通過織密全方位制度體系,五寨縣綜治中心在隱患排查、矛盾化解、風險防控等方面得以規範化運行,形成了以點帶線、連線成面的良好機制。

保德縣綜治中心以落實“五有目標”和“五個規範化”為導向,推動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該中心按照“一廳四室三區”的功能定位,優化功能布局,實現群眾訴求“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地”;採取“常駐+輪駐+隨駐”的入駐原則,整合多方力量開展聯合辦公,實現矛盾糾紛“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強化統一辦理,推動機制運行規範化;強化閉環管理,推動督辦落實規範化;強化數據支撐,推動信息化建設規範化。

靜樂縣綜治中心全力推進場所設置、部門入駐、機制建設、督辦落實、信息化建設“五個規範化”。該中心合理劃分區域,設置“1+5+N”功能區,涵蓋矛盾調解、群防群治、心理諮詢等;採取“常駐+輪駐+隨叫隨到”的彈性入駐模式,實現治理資源的動態優化。此外,該中心從流程再造、分級處置、動態管理等方面入手,建立“發現—分類—指派—處置—回訪—結案歸檔”全鏈條的閉環機制。截至目前,靜樂縣綜治中心受理矛盾糾紛73件,化解59件,化解率達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