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頻道信息
首頁 要聞 政務 廉政 人事 産經 醫衛 教育 旅游 融媒體

“四無”紀錄如何煉成?一位農商行客戶經理的六年“答卷”

2025-11-24 17:16:32 來源: 山西農商聯合銀行

  在縣域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戰場上,農商行客戶經理是連接金融資源與民生需求的“毛細血管”。他們的腳步丈量着田野街巷,服務溫暖着千家萬戶。晉城市澤州農商行巴公支行客戶經理劉傑,便是這千萬“毛細血管”中的一員——6年累計放貸超2億元,管理620戶貸戶,實現“無一筆逾期、無一筆欠息、無一筆不良、無一筆損失”的“四無”成績,用實幹與堅守詮釋了新時代農信人的“背包精神”。

  服務為民

  用“四心”解客戶“急難愁盼”

  信貸服務的本質是為客戶紓困解難。劉傑始終把“急客戶之所急、排客戶之所難、解客戶之所愁、幫客戶之所盼”放在首位,以“真心、匠心、暖心、貼心”的服務,贏得客戶的口碑與信任。

  客戶用錢常遇“三急”:季節性備貨急、突發性支付急、應急性周轉急。劉傑的應對是“速辦”二字。

  2024年3月11日清早5點,客戶杜某母親突發疾病需手術,急需動用此前授信的30萬元卻忘了操作流程。接到語音求助後,劉傑逐步驟指導半小時,直至客戶完成操作才放心,事後杜某送來“服務客戶、真誠熱情”的錦旗。

  2025年4月13日,劉傑接到客戶張某繳納房款的緊急電話。得知張某若中午前款項不到賬將失去購房指標。張某手中有20萬元未到期存單,劉傑勸阻其提前支取,避免其損失1萬多元利息,隨即協調加急辦理貸款,從客戶進門到放款僅用1小時40分鐘。

  “沒抵押就貸不了款”是小微企業和農戶融資的痛點。客戶趙某經營農産品包裝運輸企業,因擴大生産急需資金卻缺乏抵押資産,跑了多家銀行碰壁。劉傑深入調研該企業銷售流水、納稅記錄、客戶訂單,走訪鄰居、工商部門和村委會了解情況,最終為趙某量身定制了43萬元信用貸款方案。

  此外,劉傑以“資源共享”為解法,為上下游貸戶牽線實現“互利共贏”。2022年,張某辦理20萬元房貸後失業,無力償還月供。劉傑得知他會開鏟車,當即&&其他貸戶為張某介紹工作;後來張某想創業開炸肉店,劉傑又幫他對接資源,如今店舖每月流水達5—6萬元。6年來,劉傑累計為260多家上下游貸戶牽線,讓養殖戶的滯銷雞蛋、手工藝人的酒醋産品通過電商渠道打開銷路,把“愁事”變成“喜事”。

  針對客戶“盼政策解讀、盼辦貸少跑腿、盼情感認同”的需求,劉傑一一回應。他聯合村“兩委”定期召開交流會,解讀鄉村振興、貼息貸款政策,普及金融知識;自建“貸款資料清單”,一對一提醒客戶備齊資料,實現73%以上業務“一次辦好”;把客戶當親人,春節前上門送春聯、福字,成為客戶口中“貼心人”。

 風控築基

  用“加減乘除”守好貸款“安全線”

  貸款管理的核心是風險防控。劉傑總結出“加減乘除”工作法,將風險防控融入服務每一個細節,實現“放得出、管得嚴、收得回”。

  “加法”不是增加流程,而是增加保障。劉傑堅持“勤跑、勤問、勤理、勤聯”:勤跑現場,核查經營項目真實性,排查隱性負債;勤問需求,在溝通中精準推薦適配産品;勤理資料,將客戶信息、還款進度記在微信,實時關注經營動態;勤聯多方,通過信息員、村幹部、鄰居全面掌握客戶情況。

  “減法”是減去誘惑,守住初心。面對客戶的小額饋贈,劉傑婉拒或買下土特産;謝絕感謝宴請,引導客戶通過辦理農商行相關業務支持工作。他常説:“人情要減,邊界要清,利益要純”,這份清廉既贏得客戶敬重,也守護了農商行資産安全。

  “乘法”是提升專業能力,讓服務增值。劉傑不僅鑽研銀行業務,還向政策學、向書本學、向網絡學、向先進學、向客戶學——從電商運營到傳統製造,從金融政策到農業技術,廣泛涉獵的知識讓他成為“客戶參謀”。

  “除法”是剔除僥倖心理,做到萬無一失。劉傑堅持每日復盤,緊盯系統數據,對貸款到期、電話失聯、微信未回等異常信號“零容忍”。

  既要會服務,更要善風控;既要接地氣,更要有擔當。劉傑用六年的“四無”紀錄,書寫了一個合格客戶經理的“答卷”。在他身上,可以看到新時代農信人“背包精神”的傳承——腳步向下扎根,服務向上生長,用金融“活水”滋養鄉村振興的土壤。(宋紅權)

[責任編輯: 王俊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