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學案例 促提升】黨建把方向 發展聚合力——平遙煤化集團跨越式發展的核心密碼

技術人員們在擠壓生産車間集中開展熱切刀調試的技術攻關作業。本報通訊員攝
民營企業是我省經濟發展活力和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憑藉向高科技、智能、綠色和服務型産業不斷升級,平遙煤化集團實現了華麗轉身,連續18年入選山西省百強企業,先後獲得“雙強六好”省級示範黨組織、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文明單位、全國工人先鋒號等榮譽。近日,記者走進這家企業,探訪其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經驗做法。
業務發展到哪,黨組織就覆蓋到哪
系統化的場地設置、整潔的黨員活動室、詳細的活動記錄……走進平遙煤化集團,完善的軟硬體處處展現着企業對黨建的重視。
“非公企業的發展必須與黨的要求同頻共振,政治引領是企業發展方向的重要保障。”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郭興銀認為,這是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秘訣。
20世紀90年代初,煤礦面臨設備老舊、百萬虧損、工資欠發的困境。1994年8月,郭興銀臨危受命擔任主持全面工作的第一副礦長。作為黨員,他銳意改革、身先士卒,通過狠抓管理、挖潛改造,9月就帶領大夥兒創造了月産超萬噸的歷史紀錄,當年實現扭虧為盈。
2002年,企業二次改制,推行“全員參股、全民就業”的兩全舉措,讓普通職工都參與企業管理,激發出廣大職工以企為家、榮辱與共的責任心和凝聚力,極大提升了企業的創造力和競爭力,為平遙煤化的快速崛起奠定了基礎。
黨建把方向,人是基本盤。企業發展中,涌現出大量肯奮鬥、有情懷、共命運的員工,其中大多數是黨員。“從1994年的73名黨員,到如今的400多名,組織不斷壯大,力量不斷增強,結構也不斷優化。”據介紹,2002年改制以來,集團共培養374名同志入黨。目前黨員隊伍中,35歲以下黨員143名,佔比38%;企業管理幹部248名,佔比66%;大專以上文化程度281名,佔比62.4%。
數量增長的同時,更注重黨員質量的提升。郭興銀告訴記者,對黨員發展,集團要求十分嚴格。不僅在思想覺悟和工作業績上有要求,還增加了聯審環節及執紀執法部門提前審核,確保入黨申請人無違法違規行為,嚴格把好黨員“入口關”。目前,集團黨委儲備入黨積極分子147名、入黨申請人134名。
作表率,傳幫帶,先鋒作用薪火相傳
多年來,平遙煤化集團始終遵循“把業務骨幹發展為黨員,把黨員培養成企業業務骨幹”的原則,堅持在企業發展中充分發揮黨員作用。集團各層級尤其是基層一線,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與“傳幫帶”效應愈發凸顯。
集團下屬金眾煤業機電副礦長王保昌,日常負責機電設備的安裝與維護保障,工作30年來,他始終以兢兢業業的態度與一絲不茍的作風守護着井下安全生産,幾乎年年獲評公司勞模與先進工作者。而在他心中,正是師傅的言傳身教,鍛造了他堅守崗位、守護安全的強烈責任感。
“我1995年8月來到煤礦,當時在機電隊電修組,跟着師傅王榮炬學習技術。”王保昌説,當時師傅沒有多餘的寒暄,只是遞上一套工具説:“煤礦機電是人命關天的活,來不得半點虛的,跟着我,先學做人,再學手藝。”
王保昌回憶,第一次跟着師傅修高壓開關,他排查了半天故障仍毫無頭緒,急得滿頭大汗。師傅蹲在設備前,用萬用錶一點點測量,時不時用螺絲刀敲敲接線端子,嘴裏念叨着:“煤礦環境潮濕,接線處最容易氧化虛接。”沒過多久,師傅指着一個端子説:“你看,這裡的銅芯都發黑了。”拆開一看,果然是接觸不良導致的故障。修復後,師傅沒有就此結束,而是詳細講解了開關的工作原理、常見故障類型及排查技巧,還手繪圖紙讓他反復琢磨體會。
“從排線、繞線到開關調試,再到裝配軸承,師傅教技術從不含糊,將自己的經驗傾囊相授。而他遇到問題不解決不罷休的執着態度,更讓我銘記於心。”王保昌説。
如今,在集團完善的培養機制下,有着30年工齡、15年黨齡的王保昌早已成為一名“師傅”,帶出了一撥撥技術過硬的徒弟,成為煤礦安全生産不可或缺的“把關人”。而他口中的師傅王榮炬,參加工作40多年來,始終一心鑽研技術、苦幹實幹,充分發揮“傳幫帶”作用,為企業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年輕技術骨幹,如今已從一線技術骨幹成長為集團副總。
在企業轉型發展與科技創新的進程中,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尤為突出。集團建有14個職工創新工作室,均由黨員兼技術骨幹擔任負責人。2015年至2024年間,累計産出創新成果1536項,直接或間接創造經濟價值4851.74萬元;公司累計上報“五小”成果7037項,參與“五小”活動2.55萬人次,創造或節約經濟價值1.76億元;累計獲得國家專利266項,其中發明專利8項。
挑重擔,解難題,為高質量發展聚勢賦能
市場競爭瞬息萬變,曾經以傳統産業為主的平遙煤化集團,面臨着産業升級的迫切需求。如何加速轉型升級、實現多元發展,成為集團黨委思考最多的問題。“企業的新發展理念決定發展思路,新發展理念就是創新、就是高質量發展,新時代要有新作為。”郭興銀説,近年來,集團黨委堅持“以煤為基、轉型跨越”的戰略方向,走出了一條智能化、綠色化、創新化的“兩區四園”融合式多元發展路徑。這其中,黨員攻堅克難的作用再次凸顯。
深入集團所屬焦化企業,廠區整潔,生産現場秩序井然。作為集團公司轉型發展、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的重點工程項目,2022年8月,該企業134萬噸級大型機焦項目成功完成烘爐點火,至2023年4月已全面實現量産。
“剛剛過去的10月份,我們順利完成各項産量任務,各項化工産品與去年同期相比實現了大幅躍升。”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李虹明介紹。近年來,焦化行業面臨産能過剩、利潤空間收窄的嚴峻挑戰,而焦化公司持續發揮黨員帶頭示範的聯動作用,深耕內部精益管理與挖潛增效,探尋提升經濟效益的可行路徑。去年9月,集團黨委瞄準行業標杆水平,精準制定了20余項具體指標,督促焦化公司深挖生産潛力、深耕精益管理、深入落實降本增效。為進一步激發全體員工的積極性,還特別設立了高質量發展獎金。
圍繞高質量發展要求,黨員幹部結合自身工作,積極帶頭攻堅克難。部分黨員帶頭開展節能改造,通過優化風機運行、實施錯峰用電、改造循環水系統等多措並舉的能源管理措施,噸焦耗能達到行業標杆水平、噸焦耗水達到國家先進水平。部分黨員帶領技術骨幹組成攻關小組,優化工藝流程,深挖裝置潛能:10月份,LNG、焦油、粗苯等主要産品産量全面超額完成計劃,分別同比增長20.57%、9.50%、19.49%,創歷史最好水平。部分黨員積極帶頭推進精細化管理,採取廢舊物資復用、長協採購、線上審批等舉措,累計節省材料與採購成本近百萬元,有力推動企業在行業調整期逆勢上揚,實現綜合效益同比顯著增長。
“下一步,我們計劃對高質量發展指標進一步細化和擴展,覆蓋到生産經營管理的方方面面。”李虹明&&,“只要我們持續發揮黨員職工的先鋒模範作用,企業的高質量發展就一定能夠取得新的積極成效。”
回顧企業發展歷程,從當年年産9萬噸、産值500萬元的小煤礦,到如今擁有18家規模企業、67個經營主體、7000余名職工、資産總額和營業收入均超百億元的大型民營企業,郭興銀感慨道:“無論未來企業如何發展,我們都將堅持業務發展到哪,黨組織就覆蓋到哪,黨員作用就發揮到哪,讓黨建始終指引企業發展方向。”
本報記者郭寧
評論
以“紅色引擎”驅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黨建興則企業興,黨建強則企業強。
黨建是把握方向、凝聚人心、激發動力的“紅色引擎”。從1994年年産9萬噸、産值500萬元的小煤礦,成長為如今資産超118億元、擁有7000余名職工的大型民營企業,平遙煤化集團跨越發展的核心密碼,正是以高質量黨建賦能高質量發展,用“黨建紅”激活“發展力”。
非公企業的發展,方向比速度更重要。平遙煤化集團的實踐證明,黨建作為企業的“指向標”,能確保企業發展與黨的要求同頻共振。在“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的政治自覺中,黨員作為企業的先鋒,帶動絕大多數普通職工,凝聚起“以企為家、榮辱與共”的強大共識。
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是企業發展的“催化劑”。管理崗位上,黨員幹部帶頭踐行新發展理念;基層一線,黨員職工衝鋒在安全生産、技術創新前沿。這些“先鋒模範”,激發起職工的“奮鬥勁”,推動企業在轉型中突破、在創新中發展。
從“500萬”到“100億”的發展歷程,生動詮釋了非公黨建與企業發展的良性互動。黨建為企業把握方向,讓發展不偏航;為企業凝聚人心,讓職工共命運;為企業激發動力,讓創新不停步。對於非公企業而言,堅持“業務發展到哪、黨組織就覆蓋到哪、黨員作用就發揮到哪”,就能用“黨建紅”點燃“發展火”,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蝶變”。
郭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