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讓三晉好味道走向全國
——我省大力發展農村電商架起致富“金橋”

一部手機、一根網線、一場直播、一堆土特産……最動人的豐收圖景,不僅在沃野田間,更在方寸屏幕之間。
近年來,我省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構建起“政策引領、模式創新、人才支撐”的全鏈條體系,越來越多農民在家門口實現增收致富。
在我省各地鄉村e鎮的直播間裏,從大同黃花到石樓蜂蜜,從臨猗蘋果到右玉羊肉,貨源不斷,訂單不斷;直播間外,發單、揀貨、裝箱、稱重、裝車井然有序,山西的優質農産品跨越千山萬水,走上各地消費者的餐桌。
頂層設計引領
打造農村電商“升級版”
“寧武莜面真叫妙,三生三熟味道好,吃法多變不重樣……”11月15日,在寧武縣一家便民服務站的直播間內,主播任翠萍、周秀芳、葛秀蘭組成的團隊,正在抖音、視頻號等平台推薦寧武莜面。
她們年齡都在50歲以上,原本只是普通的農村婦女。今年5月,她們參加了寧武縣婦聯舉辦的電子商務助力鄉村振興專題培訓班後,6月6日便開通了“寧武的她們”直播賬號。短短兩個半月,營業收入就超過10萬元。
在高平,智創城電商産業集聚區成為當地農村電商的“引擎”。3.5萬平方米的園區內,吸引了590家電商市場主體,涵蓋農産品銷售、網絡貨運、直播帶貨等領域。高平智創城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經理郭晉陽介紹説,2022年9月底,高平市智創互聯鄉村e鎮成為山西省100個鄉村e鎮培育項目之一。隨着鄉村e鎮的建成,已經成為高平市的一個電商産業聚集地。
推動農村電商發展,非一朝一夕之功,亦非單一部門之責,它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戰略眼光、頂層設計和強大的執行合力。
2022年以來,省委、省政府把農村電商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山西省培育鄉村e鎮工作實施方案》《山西省推動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名品出晉”網絡品牌培育行動計劃》等系列政策文件,形成了較為完善的農村電商發展政策體系。
省商務廳作為牽頭部門,會同財政、農業農村、鄉村振興等部門,實施“數商興農”工程,在全省培育100個鄉村e鎮,構建“1+4”模式(1個鄉村e鎮黨組織+4個功能性中心),建設縣級電商公共服務平台,完善孵化、展示、直播、包裝、銷售等功能。省財政安排14.7億元專項資金,對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再給予1000萬元資金支持,對未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工作的縣給予2000萬元資金支持。
“我們不僅要讓農民會上網賣貨,更要讓他們賣得好、賣得久。”省商務廳負責人&&。2024年,全省農村網絡零售額達203.8億元,同比增長27.9%;2025年1—9月,全省農村網絡零售額186.8億元,同比增長29.4%。去年8月21日,山西的經驗做法入選國務院推動高質量發展典型經驗做法清單。
運營模式創新
激活縣域特色産業活力
5時,臨猗縣的蘋果基地已經熱鬧起來。果農們將剛採摘的蘋果運往分揀中心,經過清洗、分級、包裝後,直接進入冷庫等待發貨。
“我們的蘋果從樹上到消費者手中,最快只要12小時。”臨猗縣電商服務中心負責人李靜自豪地説。
走進臨猗縣的鄉村e鎮運營中心,“前店+後倉+基地”的運營模式讓人眼前一亮。“前店”匯聚了20余家天貓旗艦店、50余家拼多多專營店、1000余家淘寶店舖,以及抖音、快手直播團隊,將蘋果、梨、桃、冬棗等特色水果直連全國消費者。2024年,全縣網絡零售額突破21億元,8000余名村民轉型為“新農商”。“後倉”由1000多家中轉包裝基地、500余家涉農冷庫組成,鮮果從採摘到發貨僅需 12小時,物流損耗率降低40%,庫存周轉效率提升50%。“基地”則是整個模式的根基,依託126萬畝林果種植基地,臨猗縣推廣“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建成3萬畝有機蘋果園、5萬畝設施棗園,“猗頓農品”品牌附加值提升30%以上。
在石樓縣,鄉村e鎮探索出“蜂農+企業+電商”模式。投入90萬元建設蜂蜜加工生産線,日産能達3噸,實現從“三無農産品”到流通商品的轉型。7月,“石樓蜂蜜”區域公用品牌發布,産品價格由原來每公斤20元左右提升至40元以上。
靈丘縣則助力農業企業數字化轉型。省級農業龍頭企業奧康公司從傳統農貿批發轉向“實景直播+精準分割”模式,搭建屠宰車間、分割流水線等場景直播間,推出4分體、16分體甚至38分體的精準分割標準,2024年線上銷售額突破2000萬元。
此外,我省還推動縣級物流配送中心提質升級,為入駐企業減免前期場地租賃費,結合各縣需求,為69個縣配備自動化分揀設備、31個縣配備半自動分揀設備,平均提高快遞分揀效率3倍以上。推動物流企業反哺助力本地農産品上行,建立快遞企業與電商企業合作機制,快遞費用平均降低1.5元。連續三年實施農産品上行快件補助政策,對農産品快件給予1元/件補助,累計發放補貼1.16億元,帶動約27億元農産品銷售。
人才培育與品牌建設
雙輪驅動促增收
11月12日,繁峙縣電商公共服務中心,當地青年王磊正在直播間向網友介紹五台山蘑菇。“以前在外打工,現在在家門口做電商,一個月能掙五六千元,還能照顧父母。”王磊説。
繁峙縣採取“政企攜手、駐點辦公、靠前服務”模式,招商投資促進服務中心與鄉村e鎮運營企業一起駐點辦公,深入一線了解企業訴求,及時協調解決問題。縣城中心地段的産品展示體驗中心,20余家企業近300款特色産品長期入駐,分設零售農産、禮盒農産、文創非遺三個展廳,成為城鄉居民購物體驗和品牌宣傳的重要窗口。
右玉縣則深耕本土電商,培育出12家年銷售額超500萬元的電商企業,形成龍頭引領、中小企業協同發展的格局。通過與國家能源集團合作,當地小雜糧、沙棘、羊肉等特色農産品實現了標準化生産和品牌化運營。
“很多時候,不缺項目,缺的是人才。”負責鄉村e鎮項目運營的山西東隅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曹艷東説,“做電商分很多環節,從最開始的農産品供應鏈、前端展示售賣到中間的發貨,再到最後的售後,是由一系列鏈條組成的,需要精準配合才能完成任務。專業的直播團隊一般由五六個人組成,有主播、助播、選品、運營、客服。各個環節都需要心懷熱愛、懂專業的青年人才加入。”
據統計,全省範圍內,縣級電商培訓中心累計培訓40萬人次,培育本地電商帶頭人600餘人、1萬粉絲以上網絡主播900餘人。全省已累計打造大同黃花、隰縣玉露香梨、右玉羊肉、忻州糯玉米等113個區域公用品牌和545個“小而美”自主品牌。
此外,省商務廳還組織我省“特”“優”農産品參加進博會、消博會、全國農産品産銷對接會等大型展會活動,助力農産品加工企業內外貿一體化發展;通過“千企百展”行動計劃,加強農産品出口政策培訓,支持企業借助境外展會開拓國際市場。
山西農村電商的蓬勃發展,不僅拓寬了農産品銷路,更讓農民在家門口實現了增收致富。省商務廳有關負責人&&,我省將持續推動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全力提升鄉村e鎮運營水平,打造鄉村e鎮升級版,持續培育農村電商帶頭人,深化電子商務與農業産業融合,開發更加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特色農産品,促進我省農産品網絡銷售穩步增長,帶動農民增收致富。(記者任志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