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三晉大地風物新——踐行大農業觀、大食物觀系列報道⑪】
小遠志成了大産業

新絳縣藥農抓緊晴好天氣搶收中藥材遠志。高新生攝
11月14日,初冬時節,走進運城市新絳縣陽王鎮南池村,隨處可見藥農們忙碌的身影。“今年遠志長勢好,肯定能賣個好價錢。”望著連片成熟的藥材,藥農劉喜明臉上寫滿喜悅。眼下,遠志、柴胡等中藥材迎來集中采收,田間地頭處處洋溢着豐收的喜悅。這些小小的藥材,正成為村民們打開致富之門的“金鑰匙”。
今年55歲的劉喜明,是村裏種植遠志的“老把式”,從2000年種植中藥材至今,已與中藥材打了20多年的交道。種植規模從最初的3畝地,發展到如今的近百畝。“咱們南池村現在種植遠志6000多畝、柴胡2000多畝、黃芩2000多畝。”正在田間采收的劉喜明告訴筆者,隨着産業不斷壯大,村裏的土地已無法滿足生産需求,不少村民到外地承包土地。加上流轉來的土地,目前全村中藥材種植總面積已達1.4萬多畝。
陽王鎮地處新絳縣汾河南岸,是遠志的重要産地,已獲得國家農産品地理標誌認證。這裡不僅是道地遠志由野生變家種的發源地,更是全國遠志的主産區,中藥材種植已成為當地主導産業。
距離南池村不遠的北池村,被農業農村部和科技部確定為全國道地遠志種植基地。“這裡的土壤和氣候比較適宜種植遠志,遠志根品相好,藥效好。”北池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楊俊明介紹,北池村種植遠志1500余畝,年産值近2000萬元。多年來,北池村緊跟市場步伐,持續優化産業結構。目前,全村藥材種植品種有遠志、柴胡、黃芩、瓜蔞等,該村中藥材年産值已突破億元大關。
“北池村目前已走上集約化、規模化、標準化的産業發展道路。”楊俊明説,村裏産出的中藥材不僅遠銷安徽、河北等地,還與北京同仁堂、葵花藥業、振東制藥等多家知名藥企建立了長期穩定合作,部分産品更是走出國門,出口至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近年來,新絳縣加強黨建引領,積極推行“黨支部+基地+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持續推進中藥材産業化、規模化、市場化與遠程智能化經營管理。通過與全國各大中藥企業建立産供銷一體化合作及駐地指導營銷模式,確保中藥材的産量、質量與價格穩定,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助力藥農穩步增收。
嘗到種植藥材的甜頭,劉喜明對未來發展有了更清晰的規劃:“昌升藥材合作社同山西元合堂中藥材有限公司着手共建5000畝遠志GAP基地,不斷推動中藥材從‘野蠻生長’轉向‘精細耕作’。”在GAP全流程標準指導下,從種植到管理都將更加標準化、規範化,從而更好地保障藥材品質,提升産品價值。這是他的期盼,也是眾多藥農的共同心願。
衛波

